刘峙大出殡

1932年7月,刘峙的老妈胡氏老太太去世,正好在他任河南省主席的时候,所以场面相当大。大家都知道刘猪是体面人,这种机会,岂能放过?不为别的,不搞大,你怎么敛财呢?

沿途布满岗哨,交通断绝,各商店无法营业。灵柩从包府坑街刘峙的公馆出发,送殡的人群,浩浩荡荡。

出殡的行列,最前是几十名骑兵,后面是几十对彩旗、伞、扇,两面大铜锣和军乐队。还有高有三米的“铭旌楼”,内悬红绫,书写白粉字,是军政部长何应钦写的。“遗像楼”、“神主楼”都是四人抬的,两班和尚、道士,披着法衣,各执法器,边走边吹着管子、笙、筹,敲击着铙铁,手摇铜铃,分行两旁。

警察局出的警乐队后是纸扎的五颜六色的社火,成对的七八尺高的大人、大马、仙鹤,几进的院落,里面竟然还有纸扎的六台戏,一桌麻将牌,更别说什么童男、童女,雪柳、花圈和唢呐乐队。

棺材的两边系着长有五六丈的白布,送殡的人腰束白孝布,手拉白布,执拂缓缓地向前行进,约有百余人,棺罩则是大红绣花缎子龙头凤尾,三十二人抬。

河南省主席刘峙头戴麻冠,身穿白孝袍,麻布坎肩,一手打着引魂播,一手拄着衰杖。刘的身躯高大肥胖,由四个挎手枪的马弁在两旁搀扶着,低头在灵柩前边慢步走着。后面还有其眷属送殡的小卧车、马车。

在河南省会开封最热闹的相国寺后街,出殡的行列,过了足有一个多小时。

沿途凡灵柩经过的地方,商店都在各家门口摆设香案路祭。

看完这段,如果您是传统相声爱好者,应该很熟悉,妥妥的《白事会》范儿。可问题是如火如荼的“新生活运动”,刘峙也是积极的倡导者,怎么到了自己,就成了大号手电筒了?

手头没有这方面的照片资料,但民国时代北京不乏这样的景象(下图系列),蒋介石去世后的台北,路祭也很常见,大家可以找找看。

人家国民党就是重视传统,刘主席如此复古的葬仪,想必蒋公是看在眼里爱在心头,没用错人,对得起河南百姓,不但这时候要大用,淮海战役还要用来看住两淮,这样南京才能确保!

刘峙大出殡

刘峙大出殡

刘峙大出殡

刘峙大出殡

刘峙大出殡

刘峙大出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