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泉州雜燴的風俗更多,包容性更強。

“我們酒店廚房裡有兩位師傅,他們是五六十年代印尼排華的時候,舉家回來的。那個時候,國家在福建、廣東遷了很多地做華僑農場,來安置他們。我們現在下去吃飯,我叫他們過來講講。”說著,林師叔回到辦公桌,打了個電話。然後我們往樓下餐廳去。

我們四個人吃飯,廚房做了七八道閩南風味,和一路下來的地方特色一樣,道道都有海鮮入菜,但又有些不同,其中的一道烤香腸,師姐說是帶點印尼風味的。這也是泉州菜和福州等沿海地區的一個不同,泉州雜燴的風俗更多,包容性更強。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的確,第二天我和JF走在泉州街上,遇見一個出殯隊伍。乍一看,以為是廟會活動,一隊人,扛著五顏六色的紙馬紙屋之類的東西;接下來,又以為是軍樂團,中間兩列十幾人,穿著儀仗隊軍裝,敲鼓吹管樂的;再後面,還有腰鼓隊;再後,才是那個什麼,以及事主的親友團。真是花枝招展、聲勢浩大。我和JF都有點愣住,過了才回神,不約而同地:“這……都什麼呀!”一想,這是泉州,是對外開放、東西交流、宗教雜糅已久的泉州,弄這樣五花八門雜燴風格的隊伍,似乎也能理解……“這支‘長龍’,花銷挺大的吧”,JF感嘆了一句。

一個歸僑廚師的故事

一位五十多歲的廚師過來,林師叔介紹說,這位師傅就是印尼排華時回來的。

他坐下來,順著林師叔的介紹,說:“我是1960年回來,那時候我才剛出生一個多月。”

我之前有了解過一些印尼排華的資料和說法,似乎各有各的立場。碰到一個某種程度的親歷者,忍不住就問:“那邊排華,怎麼個排法?”

“1959年,印尼政府突然頒佈了一條規定,規定在省、縣自治區和州首府以外地區經營的外僑零售商必須在1960年1月1日之前停業,由印尼民族企業家或印尼人組織的合作社接管經營。當時印尼華僑主要從事的是零售業,全印尼由華僑經營的零售商業多達八萬三千多家,其中半數以上散佈在印尼群島各地鄉里民間。所以,這項規定出來,對華僑的打擊是很大的。”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他接著說:“那些住在鄉村的華人,其實很難回來。我們家住在泗水,印尼第二大城市,我爸爸當時還比較富有,賄賂了一些官員,1960年6月回來的。當時中國派出了一批接僑船‘美上美’號、‘大寶康’號、‘福安’號、‘海皇’號,一船一船地接回來。”

JF說:“看來,中國政府還是保護這些僑民的。”

“哈哈,因為印尼的經濟百分之七十掌握在華人手裡啊!他們回來,兌換黃金,兌換美元,把錢都帶了回來。這一船一船的,都是真金白銀啊!”印尼華僑廚師說。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師姐接過說:“是啊,以前我們的同學,家裡有人是華僑的,都特別的有錢!我有個同學,他是印尼華僑,八十年代,他爸爸媽媽都死掉了,留給他500萬美元。那時候,五百萬美元可不得了喔!天文數字!”

廚師接著說:“我聽我爸爸說,當時我們回來,這邊還有好多人在碼頭迎接我們。我祖父也和我爸爸一起回來的。他之前是印尼中華總會的會長啊,戰爭時期給祖國捐過很多錢的。上了口岸,過海關,中國的海關人員呢,一看他的護照,就把他請到一個接待室了。他們跟他說:‘歡迎您回國,您要住在中國哪一個城市都行,住房和工作我們來安排。’但我祖父說:‘我跟他們住在一個農場就好’。我不認識我祖父,因為他回來一年後就死了。”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當時回來中國,吃,不要錢。住,教育,醫療都不要錢。我們常山華僑農場就有兩萬多近三萬人移民回來的。

師叔解釋說:“泉州有幾個華僑農場。永春北硿農場,南安雪峰農場,雙陽農場,還有一些磚廠、果場,專門安置歸僑的。我有個朋友是六七歲回來的,他說他母親不想回來的,但他父親一定要回來。回來後,看到條件很艱苦,還要下田幹活,他母親經常抹眼淚。不過,雖然條件艱苦,國家還是很照顧他們的,吃飯都不用錢,也都吃得飽。那時正是中國最困難的時期啊。”

師姐說:“我念書的時候就在一個華僑農場附近,我們班就有很多華僑,差不多每個班級都有十幾個。他們之間好多講印尼話,呱啦呱啦的。”

“你現在家裡還講印尼話嗎?”我問廚師。

“講的。也講閩南話。我們去印尼,跟他們講印尼話,他們都以為我們是本地人。我1988年有跟父親去印尼,一介紹,這個是表哥啦、堂姐啦!我們家族在印尼還有六七百人,還發展到世界各地了。”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他們為什麼沒有回來?”

“因為他們在那邊做生意,做得好好的,不想回來。排華講的是凡是住在小城鎮、鄉村裡的華人不準做生意。有的便把房子賣掉,搬到大城市。大城市是允許華人做生意的。它所謂‘排華’也有這樣的,是他們那些穆斯林、基督教之類七七八八的宗教之間發生的動亂,和政變,而那些黑社會、地痞流氓就趁機搶劫、殺人。華人在那邊基本上就是開店做生意,社會一亂,就遭殃。印尼有六七百萬華人。政府也管不了,而且本身對華人也有一定的偏見。比如反共,或者華人自身的問題,貧富差距的仇富心理,華人待人處事的頤指氣使,宗教‘非我族類’……但是在泗水這樣的大城市,較少發生華人店鋪被搶劫的事。因為泗水的華人特別多,而且,每個月都進貢當地的黑社會和警察。但在小城市,生意小,就沒辦法上供,也就沒辦法受保護了。”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閩南有錢的說法

林師叔年輕的時候,在泉州華僑大廈工作,現在,他也常和朋友在華僑大廈喝茶、聊天、打打牌。他說,在華僑大廈,他接觸過很多華僑,包括一些僑領富商。

其中有位菲律賓的陳永栽先生,有次一起喝茶,陳先生講了一個故事,他說閩南有一句話:“家裡面很有錢,你坐在家裡的椅子上,把錢鋪在客廳地上,那些錢一個一個壘起來,到腳踝,就說明你很有錢了。”

泉州:一位印尼歸僑的故事

​有一天,陳先生的媽媽就問他,說:“孩子啊,在外面大家都說我們很有錢,人家說有錢是紙幣鋪在客廳裡壘起來到腳踝,那我們到底多有錢啊?”陳先生說:“我們壘起來到膝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