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匈和亲,竟全因刘邦的一场败仗,这究竟是耻辱还是缓兵之计?

提到和亲,相信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个女人,一系列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等等,历史上最热爱和亲的两个朝代一是大汉,一是大唐。不过唐朝和亲主要是都是在靠实力取得和平之后用和亲维护关系,大唐处于主动地位。而

汉朝却完全相反,从一开始和亲就是在吃了败仗之后不得已而为之,尤其是为了安抚匈奴的和亲,那么这种和亲是不是汉朝的屈辱历史呢?

汉、匈和亲,竟全因刘邦的一场败仗,这究竟是耻辱还是缓兵之计?

昭君出塞图

和亲背景:白登之围,刘邦惨败

匈奴自先秦时期就一直是边境一大隐患,刘邦统一天下后,自然也注意到这卧榻之侧的猛虎,时值中原一统,汉高祖正是野心勃勃。而匈奴单于冒顿也统一了北方草原,建立了强大的匈奴帝国,但是匈奴人逐水草而居,粮食物资匮乏,自然觊觎中原地区地大物博,时不时的前来骚扰。

汉、匈和亲,竟全因刘邦的一场败仗,这究竟是耻辱还是缓兵之计?

刘邦

公元前201 年,匈奴单于冒顿兴兵南侵,攻太原,至晋阳。刘邦自然知道匈奴人来势凶猛,但是他也正是一统之后士气高涨的时候,想要再次威震天下,于是不顾劝阻,御驾亲征,亲率三十多万兵去攻击匈奴。可惜事不遂人愿,冒顿佯败,刘邦冒进,最终被冒顿30万骑兵围困在平城的白灯,史称"白登之围"。也正是这次大败,汉不得不开始对匈奴的"伏小做低"的外交策略。

汉、匈和亲,竟全因刘邦的一场败仗,这究竟是耻辱还是缓兵之计?

匈奴骑兵

盟约和亲:陈平献计,刘敬出使

刘邦被围,情况万分危急,幸有陈平献计解围。陈平贿赂冒顿的阏氏,答应将汉公主嫁与单于,永结秦晋之好,让阏氏劝说单于解围。当时史学家也有说是刘敬提议和亲,这是专家们的争议,不管如何,最终刘邦是以和亲盟约的形式取得了和匈奴的短暂和平。

之后,刘邦派遣使臣刘敬出使匈奴,和匈奴订立盟约:汉朝定期将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并且每年还要向匈奴奉送大量珍贵物品。如今看来这简直就是不平等条约!不过中原地区经过几百年的混战早就民生凋敝,刘邦又大败,不得已接受了这种屈辱条约。

至此,汉朝被迫开始"和亲"这种屈辱的外交方式,这种屈辱的时光横跨了汉朝四大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

汉、匈和亲,竟全因刘邦的一场败仗,这究竟是耻辱还是缓兵之计?

公主和亲

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大败匈奴

虽说和亲屈辱,但是也正是和亲换取了汉朝七十多年的边境和平,让汉朝有时机休养生息。在这段时间内,汉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治国,无为而治,最终在文帝、景帝时期达到了国富民强,"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在这种背景下,武帝即位,汉武帝雄才大略,国家财政实力雄厚,终于有机会对匈奴报仇雪恨!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开始了反击匈奴之战,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对匈奴展开三次重大反击作战—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于漠北之战,历时44年,终于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汉、匈和亲,竟全因刘邦的一场败仗,这究竟是耻辱还是缓兵之计?

汉军大战匈奴

战争本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面对强大外敌的入侵。忍一时之辱,卧薪尝胆或许会取得反击胜利。刘邦大败于匈奴,被迫和亲,屈辱吗?简直是奇耻大辱!但是也正是这场大败,让汉家君臣认识到匈奴的强大;也正是和亲,让汉朝百姓获得喘息之机休养生息;也正是七十年的和平,让汉庭能够国富民强为最后成功反击奠定基础!环环相扣,对于汉朝来讲,和亲既是屈辱也是国富民强的开端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