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其實文章的標題想寫成《玩弄你“痛點”的咪蒙終於死了》,暗自模仿一下“咪蒙”的標題,喜歡咪蒙的人都知道,“咪蒙”最喜歡在標題裡用“死”字了,但覺得這樣寫又會被網友誤認為和“咪蒙”沒什麼區別,所以乾脆換了一個。

本人對販賣焦慮,製造恐慌這兩個詞瞭解的比較晚,是最早從韓寒對《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評論裡瞭解到了。

“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沒有賺到大錢就叫被同齡人拋棄了嗎?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幹活認真生活,成功的定義絕不只是套現幾億十幾億。身價千億的首富,面對一個園丁,一個美編,一個程序員,都不存在拋棄不拋棄的關係,時代裡不同人就是有著不同的分工和命運,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於現狀或不甘如此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內心意願,他人不可強加。

《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是壓死咪蒙的最後一根稻草

最初瞭解咪蒙是在學習新媒體的過程中,不少新媒體界的“成功人士”,都以咪蒙為例,咪蒙作為一個新媒體的成功案例,也被許多新媒體小白膜拜,甚至出現許多文章的模仿者。

咪蒙最早的一篇爆文叫《致賤人:我憑什麼要幫你?!》,直戳用戶痛點,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一篇好文章。

“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所以業界對咪蒙的評價立即變成“最會戳痛點的自媒體”

不少新媒體寫作課程表示——想要讓文章寫得深入人心,就去看咪蒙的文章。

有很多人罵咪蒙,我也不喜歡咪蒙,大家可以去看看咪蒙的文章,是不是真的是好文章?

抱著這個問題,我也關注了咪蒙一陣子,大概就是一週的時間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很不舒服,至於怎麼不舒服,當時還沒有詞形容,現在有了,那應該就是韓寒老師所說的販賣焦慮,製造恐慌吧。

除此之外,熟悉“咪蒙”的肯定知道,“咪蒙”的另一個愛好就是懟渣男,不是在懟渣男就是在懟渣男的路上,“咪蒙”也被女性朋友尊稱為“女權鬥士”。

如今,咪蒙從一個戳痛點的自媒體變成了戳G點、編故事、玩痛點、騙感情的流氓。

咪蒙的隕落,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來舉幾個咪蒙的標題作為例子

“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死”字用的是那麼的肆無忌憚,確實“死”是一個非常刺眼的詞。

“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性暗示、髒話這些也被文章的閱讀量可以達到10W+

新榜2018年數據顯示,咪矇頭條刊例價已達80萬。

也就是說,想要讓咪蒙在咪蒙上為你或你的公司寫一篇廣告軟文需要80萬。

這讓咪蒙繼續延續他的“調性”,“精神鴉片”深受喜愛。

“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咪蒙”和“才華有限青年”兩個微信公眾號已被註銷,隨後各大內容平臺也先後封禁咪蒙旗下相關賬號。

至於“咪蒙”團隊,是否會換個ID繼續堅持自媒體,我們不需要關心。

值得關心的永遠是還有多少“咪蒙”繼續販賣焦慮,製造恐慌?我們還在為這些焦慮和恐慌買單嗎?

“咪蒙”的下場,絕對不是對包容的諷刺。

事實證明,

作為自媒體,尤其是流量大戶,如果不能在內容和引導的價值觀上下功夫,一定是會被淘汰的。(就平臺而言,今日頭條的價值觀引導要比微信微博好得多)

還有一點,沒有買賣,就沒有焦慮和恐慌,拒絕毒雞湯,從豎立正確價值觀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