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注册制就是证券市场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政治局2月22日就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举行集体学习,最高领导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刺客看来,正在推进的科创板注册制,就是证券市场供给侧改革的试验田。

证券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很重要的一块是股票市场的供给侧改革;股票市场的供给侧,就是股票市场的股票来源问题;股票来源的主要供应渠道,就是IPO、再融资以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而科创板注册制的改革试点,就是要对股票来源这个股票市场的供给侧进行改革。

供给侧有哪些?

股票来源的供给侧,包括发行人/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股票的直接供应方,新股和上市前老股)、保荐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机构(股票直接供应方实现股票供应的通道)、监管部门(股票供应的批准部门)。

需求侧是谁?

股票市场的需求侧,就是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

当前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1、供给侧不考虑需求侧,供应的股票质次

发行人及其大股东不用考虑投资者需求,不用考虑是否发的出去,只要考虑让不让发,所以最关注证监会的需求。

投行及其他中介机构的主要工作是应付证监会审核,对市场几乎不关心,对投资者也不关心。

证监会发行部和发审委自以为肩负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担,对申请材料进行长期、反复、细致地审核,帮投资者挑选和把关。

既然供给侧不关心需求侧,长期下来需求侧也就不再关注供给侧:投资者不关心IPO公司质地而只是关心是否能中签,并且认为证监会应该为上市公司质量负责。

事实证明,在投资者和发行人互相不关心的情况下,证监会严格审核既不能杜绝IPO财务造假,更不能保证上市公司质量。重过往表现轻未来发展的审核逻辑,导致放行到市场的真正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并不多,更多只是在造壳。

2、供给不管需求,甚至诱导需求,市场供需失衡

相对于IPO环节的新股供给,更大的市场供给是IPO前的老股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已经没有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区别,所有股票都是流通股,只是上市前的老股暂时锁定不能自由流通而已。

但是,尽管招股说明书上已经明确提醒了老股的锁定期,理论上公司股票价格应该已经反映了老股减持的信息,但实际上在新股刚上市阶段,是没有哪个投资者去考虑一年以后甚至三年以后的事情的。大量投资者持股期限只有几个月、几周甚至几天,谁会去考虑几年之后的事情?

于是上市后股票价格因实际流通量较小而扭曲反应了整个公司的真实市值,老股东也不考虑市场需求是否能够承受。在高价之下也不可能考虑需求而约束自己,这既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更有甚者,老股东会在减持前释放利好或者借助外力拉升市场,诱导投资者把股价拉高之后再减持。

老股减持,是老股东的法定权利,也是早已公开披露的信息,但客观上造成了市场短期的供需失衡。

3、退市功能不健全,劣质股票不能被市场清出

这个无需赘述,一年下来A股退市的公司屈指可数,而已经沦落成壳公司没有实际业务、死而不僵的公司却是一大片。

退市功能不健全,劣质股票不能被市场清出。只要能上市,就算经营不行了,光壳还能值个十几亿二十亿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经营好公司的动力又在哪儿呢?

4、挣钱效应下,劣币驱逐良币,一茬茬割韭菜

在A股,没什么价值投资,更多只是去博取挣钱效应。三根阳线改变信仰,连涨一周后投资者带着资金排队进场,据说还有在营业部开户排队打起来的,生怕错过挣钱机会。

在这样的市场中,供需双方互不关心,只关心有没有资金进场,有没有政策推动。劣币驱逐良币下,只是一茬茬割韭菜,以至于科创板定了50万投资者门槛,一些机构的第一反应是没了韭菜怎么挣钱?证券市场生态扭曲着。

科创板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

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归根到底一句话: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方向,健全市场机制。

科创板注册制推出的一系列制度改革,体现了供给侧改革的方向。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市场对供给侧形成约束:

1、市值指标成为上市必备条件,询价询不出来就不要上市,让市场挑选上市公司而不是由监管和中介机构挑选

科创板的发行条件较现有IPO条件大幅减少,但上市标准全部与预计市值相关,即使交易所证监会放行了,发行询价环节不能实现预计市值,依然不能成功上市。

相比于较为宽松的财务指标要求,市值指标要严格许多,会成为最重要的约束机制。市值是投资者给的,供给侧必须重视需求侧的意见,用市场机制让需求侧来挑选供给侧。不被市场所接受的上市公司,将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2、约束二级市场直接减持行为,以询价方式进行非公开转让,用市场化手段平衡锁定期风险和减持规模风险

科创板对于特定股东二级市场减持规模和条件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进一步约束老股东在二级市场的直接减持行为,减少直接减持压力。

同时,科创板对减持政策提出了重大改革,允许通过证券公司以询价配售方式向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进行非公开转让。

询价方式非公开转让,不限减持股东身份、不限减持规模、不限减持价格,接盘方限售期满后无流通限制,唯一限制是接盘方要锁定12个月。这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平衡拟减持股份的锁定期风险和规模引发价格波动的风险。

接盘方综合评估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和上涨收益,以询价方式由市场来确定减持价格,既减少了减持时点对二级市场的直接冲击,又满足了供给方减持股票的需求。

接盘方锁定期满再卖出时,由于成本已经远高于原始股价格,也不会一次性甩卖,更大可能是缓释流通。

这种方式相当于在市场上增加了一个股票批发商,批发商本身既是需求侧也是供给侧,以市场的方式平衡双方的利益。

3、严格退市条件,无人问津的公司、经营空壳的公司及时清出市场

科创板提出了更严格的退市条件,对重大违法、交易性、财务性、规范性的退市条件都比现行规则要严格很多,充分体现了注册制下上市容易退市也要容易的监管要求。

除了严格的退市条件,科创板退市机制还有两大亮点:一是对于已经明显丧失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即所谓空壳型公司),将启动退市程序,从而避免了A股传统的保壳续命死而不僵情形;二是明确规定了退市公司不得重新上市,断绝退市前的炒作预期。

坚持法制化改革方向,让供给侧受到法规约束:

1、提高欺诈发行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解决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

科创板对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了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欺诈发行就退市,且要购回公开发行的股票,还设置了惩罚性违约金。

至于市场关心的刑责处罚提高的问题,超出了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范畴,需要待人大修改刑法。

2、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加强对中介机构供给侧约束

科创板的制度规则下,监管向后撤了一些,充分发挥市场的功能,相应地把以保荐机构为首的中介机构再往前推一些。相关规则体系下,中介机构的责任被“压严压实”,上报申请文件要交工作底稿和招股书验证版,持续督导的内容更加具体和细致,中介机构受到的约束更多了。

3、减少窗口指导,规则制度成文,监管部门尊重法规制度依法监管,带动市场主体遵守法规

虽然尚未正式开板,未知监管部门会否继续保留大量的窗口指导,但从监管部门在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表态来看,在科创板的发审及监管体系下,会尽可能的减少窗口指导情形。

只有监管部门尊重法规制度严格依法监管,市场各主体才会尊重法规制度,才会遵守法规制度,也才能真正形成法制化的市场氛围。

供给侧改革的理想结果

科创板的供给侧改革如果能够实现预期效果,市场化法制化之路走得通、走得好,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就会跟进,将推动证券市场实现三个重大转变——重审核轻发行向严审核重发行转变、散户投资者为主向机构投资者为主转变、通道型投行向综合型投行转变——从而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想情况下,预计供给侧改革将出现以下改革成果:

1、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升,为谋求壳地位而上市的公司数量大幅下降,上市公司越来越重视投资者;

2、证券市场的退市比例和范围进一步扩大,退市不再是零星事件而成为普遍性事件;

3、投行进一步集中,大量投行将被市场淘汰而退出市场,裁员潮不远,供给侧改革必然带来过剩产能被淘汰;

4、证券市场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证券市场走向健康良性轨道。

本文源自券商中国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