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相比,谁的级别更高呢?你怎么看?

靳源春


清朝时期,一共存在过三次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一次是在顺治时期,一次是在康熙时期,还有一次是在同治、光绪时期。

1643年,清世祖顺治皇帝登基。顺治皇帝的生母为清太宗皇太极的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皇太极的正宫皇后为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因而,孝端文皇后称母后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称圣母皇太后。

1661年,清圣祖康熙皇帝登基,也出现了短暂的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康熙皇帝的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顺治的正宫皇后为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被称为母后皇太后。

到了清朝末年,咸丰驾崩后,同治皇帝登基后,一直到光绪朝,也出现了两宫太后并立的局面,也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东太后慈安太后和西太后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即孝贞显皇后钮钴禄氏,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同光时期被尊称为母后皇太后;慈禧太后,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皇帝的的妃嫔,也是同治皇帝的生母,光绪皇帝也是过继给了慈禧,慈禧被尊称为圣母皇太后。

两宫太后虽然是并立,但是毕竟是“嫡庶有别”,母后皇太后的权力要明显高于圣母皇太后。

顺治和康熙时期的两宫太后并立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嫡庶有别”,毕竟,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辈分摆在那里;康熙的圣母皇太后即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只做了一年的太后就去世了,当时的大权在四大辅政大臣手中,也不能比较两宫太后的权力和影响力。因而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之间是最能体现“嫡庶有别”的。

公元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同治”最开始的年号是“祺祥”,改为“同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两宫太后共同治理,另外一种是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訢共同治理,不管那种说法,都说明了两宫太后对于这个时期国家政权的影响力。而两宫太后是共同垂帘听政了二十年后,随着慈安太后的去世,慈禧太后才开始大权独掌的,而在此之前,慈安太后的权力和影响力始终压着慈禧太后。

首先是位置和礼法。

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坐在东边,圣母皇太后慈禧太后坐在西边,慈安太后住在紫禁城东侧的钟粹宫,而慈禧太后则住在紫禁城西侧的储秀宫。日出东而落于西,东边为大,西边为次,从位置上就可以看出慈安太后位尊,慈禧太后位卑。

其次就是重大事务的决定权。

朝政事务的执行,是要经过两宫太后同意的,而这也是要先经过慈禧盖印,再到慈安盖印,因而慈安太后掌握着朝政大事的最终决定权。而不仅仅是朝政大事,日常具体事务也是慈安主政,比如,同治皇帝大婚时,最终的正宫皇后的人选就是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即便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也没有办法否定,只得顺从,由此可以看出慈安太后的权力是在慈禧太后至上的。

在某些事情上,慈禧太后还是受到了慈安太后的压制。

当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了慈禧最为宠爱的太监安德海,慈禧太后有意偏袒安德海,希望保全其性命,但是慈安太后却不留情面直接下令处死安德海,慈禧太后对此也不敢有所异议。而在晚年的慈禧太后也曾亲口对她的御前女官德龄提起之前她经常受到慈安太后的欺负,这就体现了慈安太后的地位还是要高于慈禧的。

所以,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前二十年,因为慈安太后的存在,慈禧太后一直是被压制的,而真正等到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慈禧太后这才开始大权独揽,或许慈安太后能够一直长寿的活下去,满清帝国的走势也将被会被改写吧。


雍亲王府


提起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人们脑中总是浮现出东太后慈禧与西太后慈安二人。由于慈禧大权独揽,摆出了一副最高统治者的姿态,让人感觉仿佛她是凌驾于慈安之上的。但是事实上这仅仅是个错觉!



慈安在地位上是高于慈禧的,嫡庶有别,慈安是咸丰的正室,咸丰在的时候她就是皇后,咸丰驾崩之后她成了母后皇太后。

而慈禧以贵人身份入宫,即使后面生下载淳(同治)被升为贵妃,那和皇后也差了一大截(中间隔了个皇贵妃)。咸丰逝世之后,同治即位,她母凭子贵当上了圣母皇太后,实际上按照宗法来算,她依然是处在慈安这个咸丰生前的正妻之下的,只不过是慈安文化水平低,对于朝政也不甚感兴趣,才让慈禧这个半文盲独断朝纲。



关于慈禧与慈安地位的问题只说一件事便可知端倪。

同治十七岁那年大婚,皇后与妃嫔自然是“父母之命”,由慈安、慈禧来挑选。可是此时同治名义上的两个母亲却起了争执。


慈禧看上了富察氏,而慈安看上了阿鲁特氏,本来慈安地位高于慈禧得按照慈安的意愿来办。可是慈禧不甘心,和慈安商量这件事要听同治本人的意见,结果同治反而站在慈安一边,选了阿鲁特氏做了皇后。慈禧怒火中烧,亲生儿子居然站在别人一边,这也成为母子失和的原因之一。

因此母后皇太后与圣母皇太后听起来差不多,实则嫡庶有别,尊卑分明!


上将嗳福斯


母后皇太后是指皇帝的嫡母,先皇的皇后,圣母皇太后是指皇帝的生母。若是出现了皇帝的嫡母和生母都存在的现象,就是两宫并尊,同为皇太后,没有级别高低。但是在整个封建社会时期(当然也包括清朝),嫡庶尊卑有别,伦理上讲母后皇太后要比圣母皇太后尊贵,凡事要以母后皇太后为先。但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亲妈,往往更有话语权。

清顺治帝继位后,就出现了两位皇太后,一位是顺治帝的生母孝庄文太后,另一位是顺治的嫡母孝端文太后,而且她还是孝庄文太后的姑母。按理说孝端文太后既是先皇皇后又是孝庄的姑母,地位肯定比孝庄高。可是顺治帝六岁登基,代为处理朝政,照顾顺治帝生活起居的都是孝庄文太后。孝庄辅佐两位帝王,成为一代贤后,为后人歌颂,却没孝端文太后什么事。

还有比较出名的两宫太后就是同治帝的两位母亲,分别是慈安和慈禧。慈安为嫡母住东宫,慈禧虽为生母却住西宫,又称西太后,可见慈安地位是尊于慈禧的。同治继位初期,朝政的处理,同治帝的大婚等慈安都非常有话语权。可随着时间的退移,很快就变成了慈禧独揽朝政,慈安太后于光绪八年暴毙,死因也是众说纷纭。







所以两宫太后没什么地位高低,只能看谁是笑到最后的。


孔六十三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就是俗称的清代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的徽号,徽号本身并没有特别的高低区分,但是在上徽号时,却有了特别的尊卑设计,理论上是母后皇太后比圣母皇太后更为尊贵。

(母后皇太后钮钴禄氏,俗称东太后)

(圣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西太后)

清末咸丰皇帝1861年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临终之前对自己的身后国政做出了一定的布置,即由唯一的皇子载淳继皇位,由于载淳年幼,特别任命了肃顺等八名襄赞政务王大臣主持政务,即俗称的顾命八大臣。同时,为了监督顾命八大臣,咸丰皇帝赐予皇后钮钴禄氏和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各一方印章,即著名的“御赏”和“同道堂”印,凡顾命大臣拟定的谕旨,如果不同时加盖这两方印章,并不能生效。

(关于将母后皇后和圣母尊为皇太后的上谕记录)

在咸丰死后,随着载淳即位,咸丰皇后钮钴禄和载淳生母叶赫那拉都理应成为皇太后。在咸丰生前,载淳称咸丰皇后钮钴禄氏为母后皇后,称自己的生母叶赫那拉为圣母(生母谐音),最后由大学士等所拟的徽号就分别是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

不过,顾命八大臣在上呈两位皇太后的徽号时,充满了精心设计,在八大臣看来,咸丰皇后钮钴禄氏性情忠厚,而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工于心计,且似有政治野心,而且和肃顺等也存在龃牾过节。于是八大臣在上皇太后徽号时,采取了一先一后的做法。

(母后皇太后徽号玉册)

1861年8月23日,八大臣等首先上呈钮钴禄氏的徽号,即称母后皇太后为慈安皇太后,第二天才上呈叶赫那拉氏的徽号,即称圣母皇太后为慈禧皇太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显得母后皇太后更为尊贵。另外,叶赫那拉氏虽然是载淳的生母,但毕竟只是咸丰的贵妃,而钮钴禄氏是咸丰的皇后,从这一层来说,钮钴禄氏也较为尊贵。

因而在祺祥政变前后,尽管慈禧太后权术更强,但对母后皇太后钮钴禄氏还是有所忌惮。


海研会


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嫡母(皇帝父亲的正妻,即皇后),而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

母后皇太后的级别肯定要比圣母皇太后高,毕竟母后皇太后是故去皇帝的正妻,贵为皇后乃堂堂一国之母,无论如何也不是曾经作为妃子的圣母皇太后能比的。在那个礼法森严的封建社会,就连寻常百姓人家都讲究嫡庶之分,正妻有与丈夫同等的地位,正妻主内丈夫主外,这乃是天经地义。试想看看连民间都是如此,更何况是皇族呢?虽清时期嫡庶之分已无唐宋那么的严苛,但基本的尊卑还是要讲的,正妻就是正妻,庶妻就是庶妻,地位绝非可相提并论。而且事实证明,清朝时期出现的三次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两宫并尊的情况,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永远都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

顺治时期:博尔济吉特.哲哲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顺治时期,由于皇太极的皇后和顺治帝的生母都尚在,随即尊博尔济吉特.哲哲为母后皇太后,而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则为圣母皇太后,其中布木布泰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孝庄,也就是“大玉儿”。

历史上对于她们两个人的记载并不多,不过据有关的文献可以看出来哲哲和布木布泰的关系并不差,两个人可谓是和睦相处,再者哲哲又是孝庄的亲姑姑,所以孝庄一直都很尊敬她。哲哲死了之后,顺治帝更是为她举办了盛大的葬礼,在当时顺治帝、顺治帝的子女们、后宫的妃子们和文武百官及家眷们都为哲哲披麻戴孝,并举行了最高规格的祭奠礼仪,从这点可以看出哲哲的地位非常之高。而在当时哲哲即是皇太极的皇后,又是孝庄的亲姑姑,可想而知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载:“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天聪间,后母科尔沁大妃屡来朝,上迎劳,锡赉有加礼。崇德元年,上建尊号,后亦正位中宫。二年,大妃复来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设宴,上率后及贵妃、庄妃幸其行幄。寻命追封后父莽古思和硕福亲王,立碑於墓,封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载:“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天命十年二月,来归。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圣祖即位,尊为太皇太后。”

康熙时期:仁宪皇太后与慈和皇太后

康熙时期,玄烨登基即尊顺治帝的第二位皇后,也就是仁宪皇太后为母后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慈和皇太后为圣母皇太后,但是这两宫并列的时间只有2年,康熙二年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就因病去世了。

康熙时期仁宪皇太后的地位明显要高与慈和皇太后,这点我们可以从尊奉两宫后她们的住处看的出来。康熙在尊奉仁宪皇太后为母后皇太后的时候,是将她安置在慈仁宫的,慈仁宫在当时可是孝庄太皇太后当皇太后之时的住所,且在明清时期慈仁宫也都是用作皇太后的居所,而在当时只有仁宪皇太后迁往慈仁宫居住,而康熙的生母慈和皇太后却是没有资格入住慈仁宫,反到是继续生活在她之前作为妃子的寝宫。那么可想而知此时的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也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载:“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顺治十一年五月,聘为妃,六月,册为后。贵妃董鄂氏方幸,后又不当上恉。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责后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下诸王、贝勒、大臣议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旧制封进。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载:“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后初入宫,为世祖妃。顺治十一年春,妃诣太后宫问安,将出,衣裾有光若龙绕,太后问之,知有妊,谓近侍曰:“朕妊皇帝实有斯祥,今妃亦有是,生子必膺大福。”三月戊申,圣祖生。圣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同治时期: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

同治年间,载淳登基后尊咸丰帝的第二位皇后,即慈安太后为母后皇太后,尊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为圣母皇太后。慈禧和慈安我想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两宫太后,这其中的慈禧曾经可是晚清同治之后五十余年间真正的掌控者,在当时整个大清都听她的。所以也正是因为这种影响,很多人都认为慈禧太后的权利要大于慈安太后。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实则不然。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载:“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广西右江道穆扬阿女。事文宗潜邸。咸丰二年,封贞嫔,进贞贵妃。立为皇后。十年,从幸热河。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

先不说慈安手握着咸丰帝临死前给她的代表母仪天下的“御赏”印章,拥有着等同于皇帝的权利,慈安随时可以下诏处置慈禧,再者慈禧能够垂帘听政也完全都是因为慈安的支持,若无她的支持,慈禧想垂帘听政等同于痴人说梦。当然在当时慈安并不热衷于权利,她更想的是在后宫安享晚年,所以朝廷上一些琐碎的事情全都有慈禧做主,但是这并不代表慈安没有权利,可以说在当时小事可以有慈禧说了算,但是大事如果没有慈安的同意是绝对不行的。比如在为同治帝选皇后的事情上,当时慈禧看中的是凤秀之女富察氏,所以慈禧一直都想让同治选她做皇后,但是富察氏却并未被慈安看重,慈安看重的是崇绮之女阿鲁特氏,最终的结果我想都知道,那就是阿鲁特氏做了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

当然慈安太后这样稳压慈禧太后的事情还有很多,再不如诛杀安德海一事。当年同治时期的大太监安德海可谓是深受慈禧的宠爱,而安德海也借助着慈禧的宠爱胡作非为,但由于他有慈禧做靠山,所以无人敢把他怎样。而就在1869年8月安德海借助着替同治帝置办龙衣的名头,在沿路各地疯狂敛财,也到了山东境内,因太过于招摇被当时的巡抚丁宝桢抓获,由于当时的大清有明文规定,宦官不得出宫违者杀无赦,所以丁宝桢并将此时上报给了两宫太后和同治帝,作为慈禧的宠臣,慈禧当然选择力保他,而慈安觉得这安德海的确该杀,随即一声令下“立命诛之”,就这样安德海就被杀了。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慈禧太后的权利远远没有慈安太后的大,当两方出现分歧的时候做决定的永远都是慈安太后。



所以上我们可以从以上的事例看出来,在清朝母后皇太后的地位和级别远远要高于圣母皇太后。毕竟在当时候“嫡庶之分”的礼制束缚下,即使贵为一国太后,作为庶妻的圣母皇太后也是不敢逾越半步的。


澳古说历史


自然是母后皇太后的地位高,母后皇太后是皇帝的嫡母,先帝的皇后;圣母皇太后是皇帝的生母,先帝的妃子。在宗法上,皇后地位、权力自然高过妃子。

明朝的两宫太后

很多人都有个误区,以为明代两宫太后是从明宪宗开始,其实不然,明代尊奉两宫是从景帝朱祁钰开始的。

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景帝朱祁钰登基,十二月份就给嫡母皇太后孙氏上徽号上圣皇太后,然后尊生母吴贤妃为皇太后,以徽号别嫡庶,孙太后也是太后中第一个上徽号的太后。

上圣皇太后孙氏和皇太后吴氏也是明代第一例并立的皇太后。第二例并尊的就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嫡母和生母。

1464年正月,英宗驾崩,太子朱见深继位。三月,尊嫡母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贵妃为皇太后。

明代还有一例特殊的两宫并尊,就是明世宗朱厚熜时代,伯母孝宗张皇后,生母兴献王后蒋氏。

1521年四月,明武宗驾崩,无子,堂弟朱厚熜继位,做为武宗生母的张太后就有点尴尬了,一步错步步错,被朱厚熜拿捏住。当年十月,以继统不继嗣为理由,尊崇本生父母,追尊亲父兴献王为兴献帝,亲祖母宪宗邵贵妃为皇太后,母妃蒋氏为兴献后。

1522年正月,称孝宗皇考,慈寿张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三月,上张太后尊后昭圣慈寿皇太后,加亲祖母邵氏尊号寿安,兴献后蒋氏为兴国太后。

1524年四月,加昭圣皇太后张氏号康惠;尊生母蒋氏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七月,去本生。九月,定孝宗为皇伯考,昭圣太后张氏为皇伯母,献皇帝为皇考,章圣皇太后为圣母。

到明神宗朱翊钧时期,1572年五月,神宗继位,七月,尊嫡母陈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圣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


按照惯例,皇帝生母不能上尊号的,但是当时的太监冯保为了献媚李贵妃,就和张居正商议两宫并尊,从这时开始,皇帝嫡母生母都上尊号,嫡庶无别矣。

明朝母后、圣母权力孰大孰小

从明朝的几个例子看,除了孙太后和吴太后以外,其余三例明显是皇帝生母占据上风,宪宗生母周氏几乎不许尊钱皇后为太后,钱的太后之位全靠大臣们哭出来的。

世宗初期,张太后根基尚在,还能掌控后宫,比如给世宗立后选妃,都是张太后做主,那个倒霉的被世宗打流产死的陈皇后就是张太后选的。

随着世宗大权在握,张太后就不灵了,被薄情寡义的蒋氏母子挤兑的生不如死,那时候张太后肯定后悔没让老公多生几个儿子来着。

神宗时期就更明显了,李太后的权利远远超过陈太后,居住在乾清宫照顾儿子,还好李太后不是周三那样的心狠手辣,如果陈太后遭遇周三那绝对是萧菩萨哥的下场。

清朝的两宫太后

对于清朝,大家也有一个误区,认为清朝第一例两宫并尊是顺治朝,其实不是,顺治继位时是多尔衮临朝,根本没有尊奉太后,连堂堂的国主大福晋哲哲都没有被尊为太后,依旧被称为国主福晋,顺治帝的生母庄妃,依旧还是庄妃,可不是什么圣母皇太后,蒙古外藩进奉礼物还是只给中宫国主大福晋哲哲以及西宫大福晋娜木钟母子【就是博穆博果尔他妈】,根本没有皇帝生母西侧福晋布木布泰什么事。

1649年四月,哲哲崩,次年追封孝端文皇后。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薨,顺治帝才亲政,1651年二月才尊生母庄妃为昭圣皇太后。

清朝只有两例两宫并尊,第一例两宫并尊是在康熙时代。

1661年正月,顺治帝死,玄烨继位。1662年十月,尊嫡母博尔济吉特氏为仁宪皇太后,生母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但是很快在次年二月,佟佳氏就驾崩。

在仁宪皇太后驾崩后,有大臣想拍康熙马匹,不给仁孝皇太后系帝谥,企图让她居妃子佟佳氏之下,这是抬举康熙生母佟佳氏的意思。

康熙自诩仁孝治国,不能容忍臣子如此打自己的脸,就命他们去太庙、奉先殿去瞻仰孝端文皇后神位去,看看先帝皇后要不要系帝谥,大臣马屁拍到马腿上。

第二例两宫并尊也是最后一例,是在同治光绪时代。

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同治帝继位,尊嫡母皇后钮钴禄氏、生母懿贵妃叶赫纳拉氏并为皇太后,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九月丙戌朔,上母后皇太后徽号曰慈安,圣母皇太后徽号曰慈禧。

清朝母后、圣母权力孰大孰小

清朝两例两宫太后,因为影视剧的渲染,给人的印象是母后皇太后没有圣母皇太后权力大,其实刚好相反,第一例两宫并尊时间过短不说,就说第二例慈安、慈禧,一直都是慈安在慈禧之前,慈安所享受的权利、待遇都在慈禧之上。

不论大臣还是皇帝,都是以慈安为尊,慈禧为次,哪怕是慈安死后,还发生了谒陵跪拜礼仪之争,就是因为慈禧咽不下那口气想越过慈安一回,也没有成功。

当时是光绪十二年三月初二,慈禧带着光绪去东陵谒陵,看到礼官的谒陵仪注让她给慈安行跪拜礼,把慈禧气坏了,觉得你活着压我一头,死后还想压着我?没门!

慈禧就命礼官重新拟定仪注,被礼部尚书宗室延煦怼回来,慈安是妻,你是妾,你不想跪拜她可以,只要你承认自己不是文宗显皇帝的懿贵妃,当然可以不跪拜文宗显皇帝的皇后!

把慈禧气得倒仰又无可奈何,还得给慈安跪拜行礼。

就是这样。

资料图系猴格整理。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理性交流!谢谢!

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微信公众号 猴格大人说历史 更改为 蛮大人说历史,敬请关注。


猴格大人


当然是母后皇太后地位高!

就拿晚清的东太后慈安与西太后慈禧来说明

在人们印象里,慈禧大权独揽,生杀予夺,不可能地位比慈安太后要低,甚至还觉得她地位还在慈安之上,


但是这仅仅是个错觉!

封建时代讲的就是“嫡庶有别”,作为皇帝正妻的皇后自然也凌驾于群妾之上。

而即使嫔妃因为自己的儿子继位“母凭子贵”当上了“圣母皇太后”地位也是在新皇帝的嫡母“母后皇太后”之下的。

比如当时慈禧的心腹太监安德海出宫去山东办事,被慈安发现便下令处死,因为按照祖制太监是不能随意出宫的。

尽管慈禧有多么不情愿,最终安德海还是命丧山东,慈安慈禧地位高低由此可见一斑!

至于为何慈禧独霸朝纲,那是因为慈安太后是个“大文盲”,被封建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落后思想深深毒害,因此从小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自然不方便插手朝政,再加上她又对朝政无甚兴趣,朝中大全就自然落到了同是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的手中了。


晓史才能明事


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真的是非常的细化和严格,对于帝王家庭更是马虎不得。


什么是母后皇太后呢?



母后皇太后有可能是先皇帝的皇后,但是不是现在皇帝的亲生母亲,所以就叫母后皇太后。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景仁宫的皇后(雍正皇帝)的妻子由于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乾隆皇帝登基的时候封她为母后皇太后。


什么是圣母皇太后呢?



圣母皇太后就是现在皇帝的亲生母亲,凭的是母凭子贵的制度上位,自己的亲生儿子有幸做了帝王,做母亲的就成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圣母皇太后了。


至于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谁的的级别更高级呢?



看过宫斗剧的都知道帝王家的女人们往往为了一字之别的称呼,可谓是争的你死我活。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当中的剧情,其中雍正的皇后为了一字之差的称呼做了什么。总得来看圣母皇太后要更胜一筹。(毕竟是皇帝的亲生母亲。)


爱历史的二师兄谈对历史的认知,欢迎大家的关注和补充。


小八戒愚论


母后皇太后一定是前朝皇帝的正宫皇后,是嫡妻,而圣母皇太后一般而言只是前朝皇帝的嫔妃,因为儿子做了皇帝才母凭子贵称为皇太后。古代嫡庶有别,母后皇太后的地位是高于圣母皇太后的。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统称两宫皇太后,这并非清朝首创,明朝也有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两宫并尊的情况,比如明宪宗时期的钱太后和周太后,以及万历时期的陈太后的李太后。清朝两宫皇太后分别出现在清初顺治朝和清末同治、光绪两朝。

我们就拿清末同、光时期的两宫皇太后为例来说明一下:

公元1861年。三十一岁的咸丰皇帝驾崩,皇太子载淳即位,是为同治皇帝,同治帝生母慈禧太后为了获得朝政大权,联合咸丰帝皇后慈安共同发动了辛酉政变,废除了顾命八大臣,从而开始了近四十八年的垂帘听政政治生涯。在垂帘听政的前二十年,帘子后面始终是坐着两位皇太后的,其中母后皇太后慈安坐在东边,圣母皇太后慈禧坐在西边,包括两位皇太后的寝宫也是大有说法的,慈安因为是中宫皇后出身,所以她住在紫禁城东侧的钟粹宫,而慈禧太后则住在紫禁城西侧的储秀宫。日出东而落于西,东边为大,西边为次。不要小看这些细节。整个同治一朝和光绪七年之前,两宫太后虽然名为共同垂帘听政,但是慈安皇太后作为母后皇太后始终对与朝政大事有着最终的决定权的,而慈禧太后碍于嫡庶之分,虽有野心,也只能暂时压制,她在垂帘听政中实际上只负责一些朝政的日常和具体事务。此外包括同治皇帝大婚时关于皇后的人选,也能看出,慈安皇太后的地位明显高于慈禧,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晚年的慈禧太后也曾亲口对她的御前女官德龄提起她经常受到慈安太后的欺负。

封建时代最为重视嫡庶观念,在普通家庭,庶出的儿子无法继承家产,庶出的女儿只能给人家做妾,民间尚如此,何况皇家,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虽然相差一字,实质上差的就是嫡庶二字。


历史课课代表


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并不是皇太后的徽号,也不是死后的谥号,只是一个通俗的称呼,具体指的是其与皇帝的关系。所谓母后皇太后指的是皇帝的嫡母,也就是前任皇帝的皇后,而圣母皇太后指的是皇帝的生母。嫡子继承皇位不存在这种情况,因为他的生母就是前任皇帝的皇后,也就是所谓的母后皇太后。所谓圣母皇太后,主要是针对庶出的皇帝而言的。



那么,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到底谁的地位更高呢?从宗法意义上讲,母后皇太后地位更高。为什么?因为母后皇太后的身份是妻,即便是继后,继妻的身份依然是妻。而圣母皇太后的身份是妾,即便被尊为皇太后之后,名义上取得了类似妻的地位,但实际上的身份还是妾,退一万步讲,最多也仅仅相当于民间的平妻(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准确)。而无论是妾、还是平妻,其宗法地位实际上都是是低于原配嫡妻的。因此,母后皇太后宗法、礼仪上的地位是高于生母皇太后的,这也是为什么孝钦显皇后(慈禧)年长孝贞显皇后(慈安)两岁,却始终要老老实实喊慈安姐姐、以慈安为尊的法理依据。即便是慈禧那样权倾天下的女人,也无法改变这种宗法地位。最终,慈禧也仅仅在自己菩陀峪定东陵的细节上压过慈安的普祥峪定东陵一头,在形制上却依旧不敢动手脚、居于慈安之上。



至于实际权力和影响力,则要看具体情况了。圣母皇太后作为皇帝的亲生母亲,相对于作为嫡母的母后皇太后,通常情况下对于皇帝的影响力应当说要强一些。但是,这仅仅是实际影响力,礼仪上的地位,依然还是母后皇太后居上。以清世祖的嫡母孝端文皇后和生母孝庄文皇后而言,很明显,孝庄文皇后这位母后皇太后在实际影响力方面要远强于她的姑姑孝端文皇后。但是,无论何种场合,孝庄文皇后却一直都是排在孝端文皇后之后的。慈安与慈禧同理,慈禧虽然仗着是皇帝之母肆意弄权,却始终绕不开慈安。安德海之死,实际上就是这种关系的附带结果,因为慈安出面干预了,慈禧即便权势熏天,表面上也只能认了。这种情况直到光绪七年慈安去世,才最终改变,慈禧成为了唯一的皇太后,也成为了唯一的掌权人。



因此,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虽然都是皇太后,级别一样。但是,母后皇太后的宗法、礼仪地位要远在圣母皇太后之上。至于实际权力和影响力,要看具体情况。但无论怎么说,母后皇太后都无法完全绕开圣母皇太后而一人独尊,表面上只能以母后皇太后为尊。即便是死后在太庙立神主,母后皇太后的神主所在位置依旧要高于圣母皇太后,即便这位圣母皇太后权力大到可以废立皇帝也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