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六:这份奏折晚了二十年!

农历1860年的冬季比起以往或许更加严酷一些,不是因为北京严寒的天气,而是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彻底毁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皇家园林。咸丰皇帝匆匆逃亡热河以打猎为名,躲避战火,留下曾经自己的皇位争夺者恭亲王奕䜣去收拾残局。

鬼子六:这份奏折晚了二十年!

在与这些蛮夷的接触当中,奕䜣比他那个至尊无上的哥哥更加了解这些外来侵略者的厉害手段,他们比起以往任何的进犯者都更为强大,这次的犯我中华者,虽然远,却未必能够诛灭。于是,1861年1月11日,留守京城的恭亲王奕䜣,联合大学士桂良、户部左侍郎等向咸丰帝进程《通筹夷务全局折》,开启了后来人广为熟知的洋务运动,并且改变了大清的历史。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局势逐渐是日薄西山,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世界上两个最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联合起来给这个古老文明致命一击,国都沦陷,硝烟遍地,从内到外几乎没有一尺平静的土地。

鬼子六:这份奏折晚了二十年!

东南和长江一带,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天国仍然占据着大清的半壁江山,淮河流域,新起的捻军四处流窜,甚至击毙了清廷倚为长城的蒙古亲王僧格林沁。而西方外来的蛮夷不服天朝教化,三番五次在边界寻衅,此次更是攻破北京,焚烧圆明园,真是千古未有之变局。变则通,不变则亡国灭种,后来因为经常与洋人打交道而被称为鬼子六的奕䜣意识到危机,祖宗的江山断不能亡,必须寻求变革。在一番得失权衡之后,下定决心大胆上书,陈说利害,以变通内外政策。

但是国人从皇帝到百姓对于这些外来者极其的不了解,无知带来的是惨痛的代价。奕䜣因为此次留守而与洋人有了亲密的接触,得出自己的观点:“自换约以后(《北京条约》),该夷退回天津,纷纷南驶,而所请尚执条约为据。是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而且分析当下的局势:“臣等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太平军和捻军)交乘,心腹之害也”。奕䜣不愧为老辣政治家,一眼看出清政府的真正忧患在内不在外,只有先将内部安定下来,然后寻求自强,再与外人打交道。

鬼子六:这份奏折晚了二十年!

1月20日,还在热河“打猎”的咸丰皇帝奕詝准奏,并且就派遣奕䜣、桂良、文祥三个人负责总理各国通商事务,坊间称之为“洋务”,洋务运动由此开始,并且成立了对近代中国影响巨大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奕䜣则成为首任总理衙门大臣,而洋务涉及的面极其广阔,从最开始只是管理与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到后来策划国家的政策大事,逐渐成为六部之首。

在鬼子六的主持之下,总理衙门从购买军火、舰船、机器、然后到管理对外通商以及关税等事务,再到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海军,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和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开办近代机器制造、航运、铁路、电报、矿业等等,俨然成为清政府近代化的大脑中枢。

鬼子六:这份奏折晚了二十年!

以后人的角度观察,总理衙门成立的时间至少晚了二十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立刻痛定思痛,决心自强,那么到1860年自然是一番新的面目。然而不见棺材不落泪,40年代的创伤仍然难以启发麻木的国人,使得国家白白失去了做大做强的宝贵二十年,仍然原地踏步。当时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先见之明的呼声只是石沉大海一般,没有激起半点反应,有人说其实在咸丰主政期间,看过魏源写的《海国图志》,根据清朝遗留下来的档案记载,1853年武英殿修书处奉旨将此书修缮贴锦进呈。但是之后皇帝看了没有,看了多少,有何感想却无从得知。现在想来,恐怕仍然是天朝上国的思想作祟,盲目的认为自己还是世界的老大。

然而现实是极其残酷的,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一日百里的速度发展壮大,而曾经的天朝上国仍然沉浸在无知的迷梦当中,根据当时人的观察:“海防废弛,操江亦废,自英伊就抚之后,始请以捐输之余作为船炮经费,而官吏侵渔,工匠草率偷减,不及十年,皆为竹头木屑。”整个国家机器极其腐败,然而从上到下仍不以为承平之世,一片行之将就的状态。

鬼子六:这份奏折晚了二十年!

最后,英法联军的炮声总算是使得人们清醒了一点,在英国新式的阿姆斯特朗炮以及法国的拿破仑炮狂轰滥炸之下,仍然还装备着继承了明朝红衣大炮的清军几无还手之力,天壤之别的战斗力使得清廷再度惨遭战败。先不论英法联军,就连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也逐渐装备洋枪洋炮,清军多次吃亏。左宗棠说:“从前贼匪打仗,并无外国枪械,数年以来,无一支贼匪不有洋枪洋火。本部堂自江西、安徽、浙江转战以来,各战夺获,为数不少,少则几千,多则数万。”这其中不免有夸大战功的嫌疑,但是也可见洋枪的普及,这进一步刺激清政府决心改革的决心。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由于清廷屡败于外人之手,首要的经验自然认为是技不如人,打不过外国人是军事装备和战法不如人。在洋务最开始的十余年间,办洋务首先从引进外国的坚船利炮为主,军事工业成为重中之重。然而船炮可比不起棉花茶叶,价格及其昂贵,财源迫竭的清政府很快拿不出银子,以满足总理衙门的要求。为此,继自强之后,求富又成为洋务运动的一个目标和口号,从对西方近代军事工业的引进到民事工业的转变,开始采矿修路,兴办教育,真正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虽然洋务运动的结局终归失败,多年以来遭受人们的嘲笑与非议,然而他作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仍然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起着积极的作用。

撰稿/素白【读史品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