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古学界不承认夏朝?二里头文明和夏重叠,是否就是夏朝?

姚雅君


国家主持的世纪考古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夏朝定的年代框架是: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也就是3600年前——4100前。但无法断代到明确的纪年,而且这个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断代方法和手段,还存在很多令人质疑的问题,备受国际的考古界的质疑,所以给出的基本年代框架,也是不得到国际承认的。

对夏朝有记载的文献,无非就是《尚书》,《国语》,《左传》、《孟子》、《史记》,《竹书纪年》。这些书的成书时间,最早的也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可以说,连一本西周时期的都没有。也就是说,这些记载夏朝的古书,也就是我们主流史学界所认定的‘’信史‘’,竟然是夏朝结束后的1100年典籍。这样的相隔1100年后的记载,可信程度还有几分?

所以,西方考古界和国际考史学界就直接把这些记载夏朝文献看成神话传说。

那么,在这些西周以前的文献中,比如甲骨文中,是否发现有夏朝的记录呢?十分遗憾,没有!

如果按照上述文献记载,是商灭了夏,那么,殷墟大量甲骨文中,为什么只字片言不提到有一个夏朝呢?

那么现在挖掘二里头遗址,到底是夏朝的遗址还是商朝的遗址,中国考古界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主持二里头遗址挖掘的国家考古队队长,直到现在还不敢承认,那是夏朝遗址。只是有一些学者,出于某种目的,急于确认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

我们今天为什么能确认殷商的存在,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字记载,有自己的货币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还有成熟的青铜器、城市出现,对于他的存在,当然是板上钉钉的,我们叫他“商朝”,没有任何问题。

而关于夏朝的文物,实在是太空洞化。没有夏朝的文字体系,也没有夏朝的成熟青铜器发现,更没有夏朝的城市王朝遗址发现,夏朝文明的三要素,在二里头遗址根本没有具足!我们不能定出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这个时间段是夏朝,就认定一定有夏朝的存在。

所以说,真正的核心,是找到“夏”这个政权的遗址。

而今天用来证实夏朝存在文物,实在不能支撑一个夏朝文明存在! 抱着夏朝是存在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凡挖到了和夏朝时间段重合的遗址,就说他是夏朝,这是完全不合理的。这是先设定答案,然后才找证据说明的典型伪学术。

一个严肃和严谨的历史学家是不会认为,只要出现在现在夏朝的年代框架里的文明,都是夏朝吧?

现在网上有很多所谓学者或历史爱好者这样认为:文明是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商朝文明发展这么全面,前面肯定是要有一个过渡阶段,所以理所应当有一个夏朝文明存在。

这个话,是在是太过于想当然了。比如说文字,愣是用商朝的甲骨文,扯上了是由夏朝发展来的,然后再佐证,夏朝的存在。说这话的人,怕是不知道八思巴文的发展过程吧?八思巴文是元朝国师发明的!

目前为此,殷墟商朝的大量甲骨文破译,都没有提示到一个夏的存在,也没有提及到商灭夏的事迹,而用商朝的存在来佐证夏朝的存在,无疑是不合理的,也是极为荒唐的。

更有一些所谓历史达人,历史研究者质疑:西方把圣经神话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真实的历史,而我们有《尚书》,《国语》,《左传》、《孟子》、《史记》,《竹书纪年》这么多信史文献,为什么不能确认夏朝存在是真实历史?

这种在学术(学问)上比烂的心理,是目前中国学术界存在的一种浮躁心理。请问这些人,难道西方也有人在奶粉造假,我们就可以安心理得地喝三鹿奶粉了?西方学术有人将神话当历史,我们就可以对待历史学术问题含糊其辞,想当然是了?人家有‘’烂‘’的,我们就可以‘’烂一些‘’没关系?


用户7075321035529


因为没有一锤定音的证据,而且存在的疑问也是比较多的。

作为一个外行,我也提出几个相对直接的问题:

1.历史记载的可信程度?

现在给夏朝定的年代框架是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

今天出土的甲骨文中,并没有提及到夏朝。

对夏朝有记载的文献,无非就是《尚书》,《国语》,《左传》、《孟子》、《史记》,《竹书纪年》。

可以仔细的看一下,这些书的成书时间,最早的也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可以说,连一本西周时期的都没有。

公元前五世纪,到夏朝的年代框架,最少都跨越了1100年。

这样的记载,可信程度还有几分?

2.到底挖掘出来的,是不是夏朝?

能证明夏朝的二里头,到底是夏朝的遗址还是商朝的遗址,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我们今天为什么能确认殷商的存在,因为他有自己的文字记载,有自己的货币(商朝后期是有做成贝壳样子的金属货币的),甚至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

(金属贝币)

对于他的存在,当然是板上钉钉的,我们叫他“商朝”,没有任何问题。

而关于夏朝的文物,实在是太空洞化。

我们认知中的“夏朝”是什么?

是一个以政权命名的时间段,而不是单一的就是说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21世纪这个时间段。

所以说,真正的核心,是找到“夏”这个政权的遗址。

而今天用来证实夏朝存在文物,实在是太空洞化!

抱着夏朝是存在的,先入为主的思想。挖到了和夏朝时间段重合的遗址,就说他是夏朝,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到现在为止,没有出土夏朝的文字。而货币,依然停留在天然的贝壳。出土的,也不能证明,他就是“夏”政权所遗留文物。更加不能用于,证实夏朝的存在与否。

总不能说,只要出现在现在夏朝的年代框架里的文明,都是夏朝吧?

3.抛却想当然的因素,有几分的实证?

说实话,我现在最烦的,就是听到:文明是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的,商朝这么全面,前面肯定是要有一个过渡阶段。

这个话,是在是太过于想当然了。

比如说文字

愣是用商朝的甲骨文,扯上了是由夏朝发展来的。然后再佐证,夏朝的存在。

说这话的人,怕是不知道八思巴文的发展过程。

简单的来说,社会的层次形态,是由生产力结构决定的。夏朝这个时间段内,文明用的还是天然贝币,而商朝中后期,已经有了金属贝币。

其中的差距,不言而喻。用商朝的存在来佐证 夏朝的存在,无疑是不合理的。

PS:第三篇关于早期历史的了,还是那句话:

我们是发现历史,不是创造历史。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侃砍历史


首先说明两点,第一不是所有考古学者都不承认夏;第二,二里头测年和一般认为的夏代纪年并不完全重合。

先说第二个问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文献梳理并权衡各家观点后将夏的纪年定为2070BC—1600BC,而二里头遗址的最新测年是1750BC—1530BC,所以这两个年代其实并不完全吻合。

再说第一个问题。

考古学界(其实古史学界也是)也分成两派或者三派,认为夏有或无,抑或存疑。

暂时没有发现夏代文字,这点可以确定,持有夏的学者认为可以抛开出土文字这一环,凭借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完整”证据链即可证明夏的存在。

而对夏持存疑态度的学者则认为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夏属于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的状态,在没有自证性的文字材料出土前,无法最终确定夏的存在。

像商因有考古遗址、出土文字以及传世文献三种材料互证得以最终确定,而夏则很遗憾地缺乏了关键的文字一环。

所以,现在基本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状态。

不过,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是很有道理的。



熊猫老师教识字


人们早先考查得知,二里头遗址的上层是商文化遗留,其下层为夏文化遗留,由此推测二里头从前的宫殿及都城所处的历史阶段,很有可能是夏商两代分界的时期。

依照夏历(夏小正,也即现在的农历)推算,夏纪年为公元前2070年~1600年;二里头夏宫殿群成衰于公元前1750年~1530年。其中时间节点:前1600年,只是成汤流放夏后桀于南巢,也就是说,整个淮河以南 以及夏后氏在会稽的宗庙和太社都原封未动;同时,前1750年~1600年的二里头下层建筑群遗址,确属夏朝方国昆吾氏的都邑。前1600年~1530年的二里头上层建筑群遗址,属原夏王国有辛氏(后为商王国)的都邑,主司商朝初年的神权和司法权。除此以外,商汤王因帝宁之故都,封夏室一支姒姓贵族于杞国,以延续夏后国祚,并主司禹陵奉祭等,另有“夏禹七世孙无余封于会稽,奉祀禹冢”;夏后桀之子淳维妻妾(韦、顾、昆吾等氏族部落),则避居北野,畜牧移徙为獯粥(殷西北的“土方国”),后来一律被中国谓之匈奴……夏人有辛氏在偃师所建的姒姓商王国不足八十年,其衰亡原因是“昔伊洛水竭而夏亡。”

“汤革夏命”成功后,公元前1675年~1600年“汤始居于亳”,但并非上述西亳(二里头所处的偃师市),而是建都在北亳或南亳,主司商朝初年的政权和军权,选址大约在商丘境内的蒙县和虞城县一带。其间,“成汤受命以宽治夏民,留夏社,封其后人。” 这是因为当时的神权和司法权等,仍掌握在偃师的夏人建立的商王国有辛氏手中,而此时的商国国君,也即成汤的岳父可能还活着,而且经常对他发号施令。也就是说,在夏后桀亡于亭山之后,夏商的权力过渡经历了七十年左右才进入真正商纪年。

为什么成汤的岳父姒伯、其丞相伊尹都是“高贵如辛者……而成汤受命统天下”?正如《诗·商颂·殷武》所称:“古帝命武辛,征御彼四邻。……昔有成汤,自彼氐羌……”,也即墨子考证后记述的:“有辛氏为夏方伯,得专征伐……汤奉桀众以克有夏”。《诗经》中的有关内容虽经孔子作了一定删减,但仍能看出,自高辛氏帝喾传位于挚的同时,也将姓氏和天下兵权赋予了挚,挚虽禅位于帝尧,而其后裔有辛氏仍属历代王朝,包括夏朝的武装力量核心(“辛”即象征军权的钺),也是夏后禹出生和成长起来的部族、姒启之弟为首领的部族。至于成汤,虽祖宗契与挚为兄弟,但契的部落封国地处北磤(今阜新一带),其后裔是以釆矿和生产经营玛瑙、玉石为生的部族,与冶炼和打造兵器、农具的有辛氏存在密切的商贸关系。成汤为首领的北磤氏部落,是在融合了夷、戎等游牧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不差钱,但与夏人部落方国的文明程度差太多。尤其是先王规定,只有高辛氏有权“得专征伐”,或“征御彼四邻”……可见,成汤迎娶有辛氏宗女为妻,与先王大禹,娶有辛氏宗女脩己为妻,实为范例仿行,同时,有辛氏陪嫁师仆(家庭教师)伊尹辅汤,不仅为了同北磤氏联姻,而是两方达成的政治和军事同盟。此后,有辛氏便改商汤为国号,一是表明其氏族为高辛氏帝喾后裔,二是其族徽为玉蝉,而“商”字恰恰是蝉的象形体,三是其图腾为蝉,仍用蝉象征夏,即使以商为号,仍有“假蝉为夏”的沿袭。

成汤在灭夏之初,是以“驱逐无道夏桀,匡正夏后祭坛”为口号,也即打着为有辛氏夏伯 争取后位的名义所发动的鼎革之战;有辛氏也是打着不负夏后姒启的护夏所托为旗号而兴兵伐桀。因此,商汤对夏人的征讨杀伐顺序为由亲到疏、由远到近,由北向南,即先以政治攻势说服的斟鄩、斟瓘等方国部落,在进入夏朝腹地之前先剪除有“藤蔓”之义的葛国、有“打探”之义的顾国和观国,再灭掉有“王室护卫”之义的室韦国(大彭国),然后进攻与夏桀同姓的姒姓方国,也即偃师的昆吾氏及其地处今二里头的都邑……这即是夏桀对商汤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反应迟钝的原因。

按一般常识来讲,夏朝末代之后姒桀被放逐淮南,也就意味着夏商鼎革业已完成,然而,在之后的70多年里,为什么夏遗民仍占据着姒姓昆吾方国的都邑,并有改扩建的迹象,而且一直过着优越的“后族”生活?甚至史料也明确记载:“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为什么“不可迁夏社(夏人社区)”?其实答案在上述内容中已经摆明,成汤如约 将夺得的夏后氏后位及神权一并交到了有辛氏的岳丈家。然而,可惜的是,在商汤进军偃师之际,有辛氏交出了军事指挥权,是由“汤自把钺 以伐昆吾,遂后伐桀……”。这里也意味着,推翻夏王朝之战 及取得最后胜利的指战员,也即主力是成汤及其北殷人,尽管成汤为争取有辛氏合作的目的是取得王位,但并非最终希望,因此,夺得天下后,对于有辛氏没有索回军权,成汤的作法符合礼制,所谓“汤谋易旅,何以厚之”,不但没有趁机取夏而代商,占据姒姓方国的宗庙社区,相反,却与岳丈的“商后都邑”保持安全距离,在东北方新建城池(即商丘)屯兵,并声称是为了守护“商后都城”……。

从二里头“商后都邑”废弃于前1550年的迹象看,有辛氏在这里最多享受了七十几年的“商后”时日,虽历史记载为“伊洛竭而夏亡”,但也有可能在商后和汤王翁婿 以及丞相伊尹等人去世后,有辛氏不但丢失了“天下大祭司”的商后神权,而且丢失了国号及族徽,甚至象征军权的“辛(斧钺)”也成为了殷人独享的“王族徽记”。在盘庚建都于殷之后,殷人不但正式并永远地独占了“商”的国号,而且剥夺了有辛氏用“商”的一切权利,在盘庚迁殷的后商有关文字中已“鲜见辛姓于史书”,“商后都邑”曾经存在的历史也被殷人彻底抹杀了。特别是因为有辛氏先王导致夏人失天下的所作所为,“辛”字成了“有罪标记”,让有辛氏宗族蒙受了500年的寒凉苦楚,不得不改为“莘”、芈等姓氏。然而,殷人在初得天下时,据说诸侯们都会忌惮“商”字中的“王者气象”,但唯有知道其底细,而且与夏后氏血缘较近的西岐周人不以为然,“以衣‘殷’名之,指其‘衣’他人之皮,‘因’他人之国,‘冒’他人之天命”……

所以说,在盘庚“迁殷”之后,殷人已将说明上述情况、暴露其氏族底细的一切痕迹、夏、商、殷故都旧居等,统统作了废弃及销毁处理,包括殷人与自己不利的一切事件记录资料和历史遗迹遗存等。从“二里头文明和夏重叠,是否就是夏朝?”人们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上,就可以感知到华夏历史湮灭的程度


来取笑


《山海经》是洪荒后夏朝时编辑的全球百科全书。

书中冠以“东经”、“南经”、“西经”、“北经”,以全球各地地理地貌考察各经所描述为何国何地。再从方位反推成书时的中心点,即为当时夏朝统治核心区域所在。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树挪死,人挪活。人是会迁徙的。深圳人祖上3代起多源自外地,美国人祖上300年来多源自欧洲。

科学研究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必刻舟求剑抱残守缺。即使从历史和概率学来分析,一个民族能成功占据同一块土地5千年还能保持民族特性、民族认同,已是小概率事件。更不用说扎根几万年。


白马非马1001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是典籍所载夏史,没有商周史料充分、正规、完整。

二是“疑夏派"最先发声,不少学者人云亦云。“肯定派”在无充分、绝对理由的情况下,以严禁的态度静而观之。加之西方世界出于自身利益,百生法儿否定华夏文明,里迎外含的摇相呼应,因而“疑夏派"一时间占了上风。

三是没有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允许、提倡争论、百花齐放的大环境还没形成。

四是解放前,国民党忙于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无暇顾及,既无认识到宣传华夏文明之重要性,甚至当成纯学术问题。以至于官方没有发声、表态。

五、随着国力增强,社会科学特别是断代史等历史学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更有大量夏代遗址的不断发现,发掘,国内外“疑夏派“的声音由强变弱,“肯定派“观点完全占了上风。普遍认为,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仰韵文化的众多遗迹,为夏代或商初的遗址。

六、官方正式而明确表态,肯定夏代存在。2018年8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河南二里头文化为夏未商初遗存,是华夏文明的标志。


齐声唤贤


我有两个疑问:

1,学界原来都不承认商朝,然后殷墟一挖出来,立马把商朝承认得服服帖帖。那么同样的,挖出来一个二里头,为什么学界没有马上承认夏朝呢?

2,说老外看不得我们历史太久,为什么良渚在国际上已经获得承认并且把中国文明直接提上5500年(这个论文还是老外写的,去年的新闻)。


瞎搞学教授


二里头可不是夏朝存在的唯一证据。

二里头不论是虞朝王宫,还是商朝早期都城,甚至可以说它是炎黄时期遗留某部落联盟的中心,夏朝都依然存在。

某些西安人不要试图通过否认二里头,来达到否认夏朝存在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西安人无耻与龌蹉到极至,非我族类,其心必诛。


用户67724358697


以前夏商属于中华断代史。只能从遗留下的古籍中找到记載,没有存在的实物。自从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商代逐渐清晰。夏朝史到目前为止还属于断代史。但是在近期发掘过程中,经常发现商以前的墓葬存在,但文物中没有文字记載属于夏。我想在商以前没有文字,或文字不是刻在甲骨上,刻在其它木质或泥巴等,因为年代久远,没有留下点痕迹。


愳弘天使


谁不承认,不承认的恐怕只有西边的犬戎吧?毕竟人家连自己炎黄之孙的身份都不承认,还能承认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