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秦和隋對後世貢獻很大,為什麼當時的老百姓不支持呢?

紅豆傳媒


是你,你也不支持,功在千秋的偉業對當時的百姓反而是負擔。

始皇帝徵調數百萬人修長城,徵匈奴,徵百越,修秦直道,修秦始皇陵,這些工程相對於2000萬的人口來說,壓力可想而知。。。。。。加上這些人被徵調之後,就不會從事農業生產,要養活數量如此龐大的軍人、工匠,就需要很高的賦稅,因此中國國家的百姓都處在一種高壓之下。

隋朝也一樣,隋煬帝單單修大運河就徵召了500萬民夫,給民眾的壓力可想而知,加上三徵高句麗,死傷慘重,也不可能得到支持(打高句麗的時候中國還沒有棉花,穿著麻質衣服冬天在東北野外攻城,大部分士兵都是凍死的,而不是戰死)


依與夢


你也說了是對後世的貢獻大,但當時的老百姓可是苦不堪言啊。秦、隋都乾的是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讓國家大統一的觀念深深的影響著後人。以至於後世國家怎麼分裂,最終都會努力完成大統一。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全國制幣、衡量度,完成文化上的大統一。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修建了萬曆長城,防止匈奴入侵。對後世有著很大的貢獻。



秦統一後,百姓都渴望社會安寧,過太平日子。可在當時十餘年間,秦朝不斷動用民力,築長城、修馳道、戍五嶺、造阿房宮、建驪山墓等,徵用勞力數百萬人。丁男不足,就徵發女子承擔轉輸的苦役。再加上秦律名目繁多,誅罰苛刻,一人犯法,親戚鄰里都要連坐。在當時這就是暴政,百姓怎麼會支持了。



隋朝也是很厲害的,結束了五胡亂華後,重新建立的大統一王朝。隋煬帝即位後完善科舉考試、開鑿大運河、修馳道、築長城、三徵高麗。件件都是大事,而且只用了十三年的時間。十三年幹這麼多的大事,平均到每個百姓的身上。百姓的負擔、勞役的重苦,可想而知。所以在當時是暴政毋庸置疑。



這兩個封建王朝很相似,都幹了很多利於後世的大事,都是二世而亡。只是欠當時老百姓的太多了,利在千秋。其目光遠大無比,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舊夢v新詞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建立君主制封建社會制度,並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奠定中國封建社會二千一百多年的根基。



隋朝結束了中國南北朝長達三百年長期分裂的局面,終結了中國北方漢人差點被鮮卑化的危險,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旨在限制皇權和特權的三部六省政治制度,建立了影響中國歷史一千多年的封建科舉選人用人制度。



但秦和隋沒有處理穩定和發展的關係,在國家尚未穩定、各種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急於大搞國家建設,修築長城、運河和宮殿,勞民傷財,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導致各地爆發農民起義,才讓秦和隋兩個都為中國歷史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朝代早早滅亡。



另一個方面,秦和隋的建立,尤其是封建社會制度和封建科舉制度的建立,觸及到了一大批人的根本利益。秦滅了六國,影響到了六國王室和貴族的切身利益,隋朝建立封建科舉選人用人制度,雖然調動了廣大平民的積極性,但卻沒有解決好士族與皇族的矛盾,導致反秦反隋的人基本上是原來的士族或士族的後裔。比如項梁、項羽叔侄,宇文父子、李淵、秦瓊、羅成、程咬金等,直接成為推翻秦朝和隋朝的主要人物。



秦朝和隋朝不被老百姓認可,主要是這兩個朝代建立在中國割據狀態最為嚴重的戰國和南北朝時期,樹敵多,矛盾多。加上秦朝和隋朝不注意休養生息,讓老百姓安居樂業,修築長城,開鑿運河,頻繁動用勞役,徵收各種賦稅,加重了勞苦大眾的生活負擔,加深了統治階級和廣大老百姓之間的矛盾,所以,得不到廣大老百姓的支持。


知未是也


方圓論壇觀點!

秦朝和隋朝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貢獻來說都是眾所周知的。但是為什麼在當時會被平民也不理解,也被後世一些人所詬病呢?就是因為秦朝和隋朝的工作方式太過於簡單粗暴。或者說太著急,太基於求成了。秦朝和隋朝對後世貢獻最大的兩個工程,那就是萬里長城和隋朝大運河。這兩個工程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而這兩個貢獻最大的工程也是最不被平民支持的工程。


秦始皇修築長城是為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財產安全。因為北方遊牧民族機動性很強,活動範圍也很大。如果沒有長城的話就需要耗費很多的軍隊去防衛,這樣的話會給人民造成很大的財政負擔。所以秦始皇下令修築長城。但是在修築長城的過程當中。一是秦始皇基於求成,招募了大量的民夫,而且在施工中缺乏人性化管理。導致施工過程中民夫傷亡眾多。再加上粗暴的徵集民夫導致當時民眾怨聲載道。從軍事方面和國家安全方面講修築長城百利而無一害。但錯就錯在,沒有很好的體恤民情也沒有合格規範的管理施工,這才導致秦始皇在這一點上被人詬病的原因。


隋朝大運河可以算數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了。在古代修築這麼一個大規模的水利工程,是十分難以實現的。這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很多人說隋煬帝修築運河是為了自己遊玩。其實這都是汙衊。這個說法也是在之後各地草頭王造反時候傳出來的謊言。當時隋煬帝之所以修築大運河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加強南北航運,增強南北雙方的經濟交流,文化交流等。因為古代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那就是南北溝通困難。這一點主要體現在交通不便利上面。而隋煬帝修築大運河的舉動可以說是極為聖明的舉措。大運河一旦修築成功隋朝實力將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並且國家的凝聚力將達到一個高峰。但是隋煬帝犯了一個致命性的錯誤。那就是以當時隋朝的國力根本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的消耗。所以就造成了民眾怨聲載道,再加上一些野心家有意為之,導致隋朝因大運河的修築,變成動亂開始。


總得來說,秦朝隋朝初衷是好的。但是工程耗費太大導致國家承擔不住才引發了動亂。而古代百姓也沒有什麼家國天下的概念。所以也不理解當權者的意圖。這就導致當權者和百姓矛盾加深。直到爆發。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先簡單說說秦朝的貢獻,比較著名的有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修築長城,驅逐匈奴等等很多。隋朝主要是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重新修訂了法律,廢除了好多從秦漢時期就下來的酷刑,最最最主要修了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在當時交通及其不便的情況下,大運河的開通,為後世數個朝代的發現有極大貢獻,就算現在還有一部分在用。

那麼問題來了,做的這麼多,為啥還亡的那麼快呢?——錢!!!這些都是要錢的,錢從哪裡來,自然是從老百姓身上刮,在開國之初,剛剛結束戰亂或者有些地方還在打,應該休養生息,積蓄國力,然後在進行其他的事,秦始皇和隋文帝都是及其自信,自認為可以把控局勢,但是他們都在透支國力,如果胡亥、楊廣能像漢文帝和漢景帝一樣休養國力,秦、隋二朝未必不能有個二三百年囯祚。


平淡是福125636972


歷史畢竟是後人寫的,是人就有偏見。更何況哪些史學家寫前朝往事,一定會迎合當時統治階級的態度,對前朝大肆抹黑,以此告訴百姓是我把你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你們應該感激我、擁護我,應該對我唯命是從,俯首帖耳,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也就是通過文化宣傳,讓人們認可他們政權的合法性!也只有只有這樣寫,才能通過審核,得以發表,(載入史冊)。否則哪些史學家不但會砸了自己的飯碗,甚至會搭上性命!

好在,對前朝一統天下開,開疆擴土,大興土木的事蹟還是有所記載的,本是利國利民舉措,卻把它說成了是勞民傷財的禍根,是帝王為了滿足一己私慾。

但對其一些制度上先進的措施還給予了充分肯定的。

盡信書不如無書。

歷史的真實性誰也無法考證。就算一直在研究盡力還原事實真相,你會發現研究者也是通過其它史料來推翻以前的觀點。誰又能保證你找到證據就是真實的呢?最後結果是,誰在史學界名望高,誰的結論是對的!

四大名著已成書數百年之久,有兩部至今對於其作者是誰不是還爭論不休嗎?

別老糾結於過去,過好當下再說!

是,列寧說過,忘記歷史就等於背叛!

但,我很想知道,蘇聯時期和現在俄羅斯的歷史對他和斯大林的評價是不是一樣?

回到原題。秦、隋兩朝百姓的心態後人又怎麼知道呢!


王中文207


原因很簡單。

一、秦。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準確說是滅七國,還有當時殺死周幽王後,佔據陝西西安(豐鎬)的犬戎一國。

只不過當時佔據陝西的並不是漢人,而是殺死周幽王這些漢人敗類的遊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滅陝西的時候更快。

二、隋。

眾所周知,秦皇、劉邦、李淵父子,故鄉均與陝西無關。

唯一的陝西人朝代,隋朝又是怎麼樣呢?

隋朝丞相重用胡人宇文化及,說明文化上認同自己為胡人,那麼就更應該是胡人政權。

隋文帝楊堅,是北周將軍,屬於篡位朝代,得國不正,也不符合漢人傳統文化。

因此隋朝才會在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時間中,人心盡失而亡國。

三、“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知己不知彼,一勝一負; 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

一個國家首先要知己。要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憑藉自己的力量可以做到什麼,才能不斷取得成就。

眾所周知,康熙年間連年征戰。

康熙8歲登基,內有鰲拜未死,三藩未平,臺灣未收,天地會反清復明,外有蒙古西藏新疆葛爾丹,沙俄彼得大帝尼布楚北侵,你自己說小康熙如何統一大中國?

然而康熙年間卻幾乎從未有民變發生,因為康熙明白什麼時候能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康熙做事是有計劃的,而不是想當然,“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

中國歷史上,把自己玩死的只有隋煬帝和崇禎。


用戶67724358697


一、古代沒有國家概念,只有王朝概念。

二、誰當皇帝無所謂,我種我的地,能吃上飯,絕不造反。

三、宋以前知識幾乎被貴族壟斷,老百姓是沒有文化的。

四、老百姓不會也不想主觀上支持任何一個王朝,支持與否取決於誰能給活路。

五、軍戶就是負責打仗,農戶就是負責種地,誰打下來聽誰的。

六、古代老百姓沒有民族意識,沒有愛國情操。忠君愛國是上流社會的人,不是老百姓。誰當皇帝反正都是納糧。

七、古代最具殺傷力的口號就是均田地、不納糧。打土豪分田地歷朝歷代都受支持。

八、隋煬帝聽說山東出盜匪,鳥都不鳥。但聽說李密謀反,馬上緊張起來,班師回國。農民的亂子好解決,貴族動亂才可怕。


石破天紫砂


對後世貢獻大,但對當時的百姓來說就是災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各地生產受到嚴重破壞,很需要休養生息,但他好大喜功,不顧人民死活動輒徵調上百萬人去築長城。為了皇室的毫奢,也動輒徵調上百萬人大修宮殿及墳墓。為了防止人民的逃役和反抗,又制定各種嚴刑苛罰去鎮壓。如赴役延期者殺頭,一人犯罪罰及三族,一戶違禁比鄰連坐。終於在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因暴雨所阻而不能如期赴役,鼓動同時被徵赴役的九百人“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就地起義,開始了天下共起反秦的浪潮。

而隋煬帝楊廣也差不多,為了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丁二百萬人。開運河築長城役丁百萬。巡遊江都造龍舟,僅挽船水手就達八萬多人。在這種情況之下還在對國內各族實行武裝壓迫。對外發動戰爭,直接間接被徵赴役的總數百萬以上,財力耗費以億萬計,不止把國庫搞得很空虛,把人民也壓的喘不過氣來。特別是三徵高句麗的兵役和徭役負擔,在服役中大量人口死亡,更迫的人們無法生活下去,隋朝的統治便在這個基礎上瓦解了。


種地的秀才


其實就那麼一說,秦統一中國從過去的分封制,到郡縣制,多是統治者為鞏固皇權,制定度量衡,和官道,為了統一管理,官道是軍事需要,當時老百姓不會千里奔波,生活圈小的在十里內,大也不會超五十里,(五至二十五公里閃)隋朝也是建設多:,留給後世的運河至今還在用,是有貢獻,隋讓受益最大是在唐朝,秦只給後世皇權統治,而且許多酷刑都是從他那個時代開始的,對百姓來說只是留下災難,中國歷史以來最好的時代就是現在,飛機高鐵高速公路,但我們是花錢買服務的,他們是贏利的,這只是一種商業模式,可能會給後世留下遺產,當代還是付出為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