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明朝歷史上,奇葩皇帝很多,成功詮釋了什麼是“個性”。有個皇帝自身很靠譜,但是卻遇到了一位個性十足,不靠譜的哥哥,結果辛苦經營了8年,最後卻出力不討好,人家根本不認同他這個皇帝。究竟他們誰對誰錯?

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這位主角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鈺,他的哥哥就是隻比他大1歲的英宗朱祁鎮。為什麼說代宗靠譜呢?簡單來說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實在是英宗太不靠譜了。英宗9歲繼位,23歲這年,著急建功立業,在親信的忽悠下,堅持親自帶兵打仗。臨時張羅了20萬兵馬,封2歲的兒子做太子,自己就帶著大軍出征了。

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結果他這次出征沒多久,就被敵軍俘虜了。皇帝被俘,國家勢必會亂。朝中忠臣提出,雖然有太子,但是畢竟年幼,皇帝又是被俘虜走的,很容易人心渙散,必須立成年皇子為帝。於是當時的郕王朱祁鈺就臨危受命,挑起了國家的重擔,成為明代宗。所有人都沒想到,英宗居然在1年後,被敵人釋放重新回到大明。其實是敵軍看大明巋然不動,多次戰敗後主動求和,也希望藉著他回朝掀起一波皇權爭奪,好再找機會出擊。

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可是此時,新朝已經穩定,難不成讓在職的皇帝讓位?英宗的下場是其魯莽行為所致,導致帶出去的軍隊大受損失,這樣的皇帝,顯然不能與勵精圖治的代宗相比。礙於手足之情,代宗也沒有處置英宗,而是尊他為太上皇,將其幽禁起來。雖然這樣對曾經的皇帝,顯得不講情面,但是與歷史上其他朝代爭奪皇位時的殘酷相比,代宗已經仁慈多了。

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代宗在位期間,表現如何呢?真可謂是一代明君的表率。他重用人才,選用賢臣,對災民安撫減稅,還重視發展和改革,積極應對外敵的入侵,是個稱職的君主。作為一個臨危受命的皇帝來說,他做的非常出色,把危機時的大明搬回到正軌,並且發展得更好。可是,一些處心積慮想走捷徑晉升的臣子卻不讓人省心。代宗在位的第八年身患重病,於是幾名官員和內宮宦官勾結,請出了英宗,並簇擁著他來到金鑾殿,宣佈復位。

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英宗復位後是怎樣對待弟弟的呢?他對弟弟“竊取”自己皇位,幽禁自己非常不滿,痛罵他“不孝、不悌、不仁、不義”,還否認了他的帝號。這等於是否定了代宗的人品和功績。說句公道話,如果不是代宗為他照看這個朝廷和國家,或許大明就中了敵人的圈套,早就四分五裂,他連被釋放的機會都沒有了。如今河山仍在,國家太平,他卻反咬一口,實在有失氣度。

這位皇帝雖是明君卻死的淒涼,苦心經營8年,功勞被哥哥抹殺

最可憐的是代宗,被降為郕王,不久後去世,還被諡號“戾”。這個諡號是一個惡諡,有殘暴、罪過、違抗等負面評價的意思。很明顯,這個諡號對代宗有失公允,明顯是英宗在報復。他當然也不允許代宗進皇陵,而是將其葬入景泰陵。不過好在,英宗的兒子深明大義,新君繼位後認可代宗的帝號,又為他擴建陵園,將規格提升為皇陵級別,後來的南明皇帝,也同樣以皇帝之禮為他加諡。不過,最該說感謝和道歉的其實是英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