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趙孟頫時年五十七歲。這年九月,趙孟頫奉詔自吳興(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船行至浙江南潯,為趙送行的獨孤長老拿出一件《宋拓定武蘭亭》。趙愛不釋手,帶去大都。同舟的吳森亦攜有《定武蘭亭》一本。此次北行,趙孟頫在舟中歷時一月有餘,旅途無事,得以賞玩兩本《定武蘭亭》,並對“獨孤本”時時展讀、臨習,頗有心得,先後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寫下十三段跋文,後人稱之為《蘭亭序十三跋》。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一跋

蘭亭帖自定武石刻①既亡,在人間者有數。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為至寶。然極難辨。又有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②送餘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潯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攜入都。他日來歸,與獨孤結一重翰墨緣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於舟中。獨孤名淳朋,天台人。

【譯註】

①定武石刻:指《定武本蘭亭序》。唐太宗得《蘭亭序》真跡後,命歐陽詢臨摹並摹刻上石,拓賜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遼耶律德光破晉後攜此石北去,中途病死,石棄於殺狐林,又作殺虎林。後石被發現,置於定州。唐時定州置義武軍,宋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義武為定武,故此石刻被稱為《定武蘭亭》。

②獨孤長老:即僧獨孤。名淳明,浙江天台人,善書,收藏有《定武蘭亭》善本。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二跋

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真贗始難別矣。王順伯①,尤延之②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紙色、肥瘦穠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③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④”,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鑱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⑤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譯註】

①王順伯:即王厚之。字順伯。宋人,鑑藏家。

②尤延之:即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南宋人,工書法。

③朱晦翁: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等,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

④不獨議禮如聚訟:不只是古人對禮的闡說,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古稱“議禮如聚訟”,禮者,指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而《儀禮》難懂,儒者罕通,不能聚訟。聚訟,眾人爭辯,是非難定。

⑤王子慶:即王芝。字子慶,號井西,為元初書畫鑑藏家,精於鑑賞,富於收藏,熟悉書畫裝裱技術。《定武蘭亭五字已損本》在趙子固之後曾歸他收藏。

⑥趙子固:即趙孟堅。字子固,號彞齋居士,宋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孫,趙孟頫是其從弟。南宋畫家,工詩善文,家富收藏。曾收藏《定武蘭亭五字已損本》。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三跋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蓋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

第四跋

河聲如吼,終日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十舒捲。所得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①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頃聞吳中北禪主,僧(名正吾,號東屏②)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巖照法師③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屏,賢不肖④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譯註】

①右軍:即王羲之。字逸少,因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②東屏:其人不詳。據云僧東屏亦藏有《定武蘭亭》一卷,趙孟頫欲向其借觀,不允,遂有微詞。

③晦巖照法師:僧東屏之師,其人不詳。藏有《定武蘭亭》一卷,後傳之東屏。

④不肖:品行不好,沒有出息。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六跋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①,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縣。廿六日早飯罷題。

【譯註】

①退筆:用舊的筆,禿筆。

第七跋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八跋

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①新除行臺監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於驛亭。人以紙素求書於景遠者甚眾,而乞餘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譯註】

①周景遠:即周馳。字景遠,元代書法家,行草師二王,婉約豐妍。經術贍逸,馳名能文。

第九跋

東坡①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②,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③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譯註】

①東坡:即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②杜甫:字子美,唐朝大詩人。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官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拾遺”、“杜工部”等,後世尊他為“詩聖”。

③黃太史:即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因其曾官國史編修,趙遵古法,因稱其為“太史”。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原文

第十跋

大凡石刻雖一石,而墨本輒不同,蓋紙有厚薄、麁①細、燥溼,墨有濃淡,用墨有輕重,而刻之肥瘦明暗隨之,故蘭亭難辨。然真知書法者,一見便當瞭然,正不在肥瘦明暗之間也。十月二日過安山北壽張書。

【譯註】

①麁:俗“麤”字,同“粗”。

第十一跋

右軍人品甚高,故書入神品。奴隸小夫,乳臭之子,朝學執筆,暮已自誇其能。薄俗可鄙,可鄙。三日泊舟虎陂,待放閘書。

第十二跋

餘北行三十二日,秋冬之間而多南風,船窗晴暖,時對蘭亭,信可樂也。七日書。

第十三跋

蘭亭與丙舍帖①絕相似。

【譯註】

①丙舍帖:《墓田丙舍帖》簡稱《丙舍帖》。傳為王羲之臨鍾繇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