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以後,趙國為什麼還能連續打贏邯鄲之戰和對燕之戰?

毛火榮


邯鄲之戰與對燕戰爭,並不是連續發生,事隔多年,足以培養一代新的戰士。

要說連續,那就是長平之戰與邯鄲之戰,只間隔一年。

長平之戰,趙括在廉頗損失一半趙軍近十萬的情形下,臨危受命,置生死於不顧,連續擊敗數倍於己的王齕軍和白起軍,創造了戰爭奇蹟。誠然,由於馮亭獻關,秦王又緊急徵發河內全部15歲以上男子,封鎖了趙軍唯一的退路百里石長城,誠然在趙括帶領下,趙軍勇猛無敵,然而終究敵我數量懸殊。

在趙括犧牲220年前,另一位英雄,也幾乎以同樣的方式殉國,他是溫泉關的列奧尼達國王。220年後,中國的列奧尼達趙括,也壯烈殉國。然而,趙括卻成了笑柄。

作為主帥,趙括不會拋下40萬大軍,自己衝上去廝殺,除非軍隊所剩不多,所以趙軍不過是損失了5萬,那幾十萬無辜的上黨百姓,被白起安排成了趙軍,可憐啊!

趙軍損失不大,邯鄲之戰,最終趙軍戰勝秦軍,正常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長平之戰前後共斬殺、坑殺趙軍45萬士兵,秦軍也消耗巨大。

之後因秦相範睢嫉妒白起大功,撤掉白起主帥職位。秦軍以王陵為主帥長驅直入,率二十萬兵伐趙,直攻趙都邯鄲,就出現了著名的邯鄲保衛戰。此戰以趙軍得勝結束,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秦軍臨戰換帥,將主帥由白起換為王陵,戰術指揮方面肯定天壤之別。

2.趙軍全民皆兵,此時趙國同仇敵愾,邯鄲城內老弱婦孺都拿起武器,平原君趙勝的妻妾都被編入行伍,組織起一隻10萬人的守城隊伍。

3.趙軍守城主帥為廉頗,以防守戰著名,依靠堅城壁壘,滾木礌石,硬是拖了近兩年。

4.合縱抗秦形勢已經明朗:趙國將秦國索要之六城獻給齊國,拉攏齊國,更避免齊國趁火打劫;與魏國簽訂合縱同盟,魏國出兵十萬援助趙國,並出現竊符救趙的故事;毛遂自薦,隨平原君出使楚國,激將法迫使楚考烈王出兵十萬救趙。二十萬援軍是秦軍不能抵擋的,秦軍傷亡慘重,遂解了邯鄲之圍。

對燕作戰,純屬燕國野心膨脹了。

長平之戰是公元前260年至前259年,邯鄲之圍是前259年至前257年底,這是秦對趙的一系列戰爭,燕國一直插不上手,隔岸觀火。

到了前251年,燕國刺探趙國虛實,認為經過長平之戰,趙國損失45萬青壯年,兵源消耗殆盡,正是伐趙的好時機。

我認為此時已經距離長平之戰七八年時間,原先十一二的小孩已經成長為小夥子,兵員雖少,但也補充了一些。

此戰仍以廉頗為主帥,他徵調全國15歲以上男青年入伍,並從李牧那裡調集部分騎兵,總調集兵力25萬。燕國號稱60萬。

1.兵力素質方面,趙國胡服騎射,連年征戰,不僅要與中原諸國作戰,還要抵禦匈奴,屬於全民皆兵,不用怎麼訓練就能作戰,尤其騎兵無人爭鋒。燕國地小,參戰次數較少,除了樂毅伐齊比較著名,其他時間默默無聞,兵力肯定沒有60萬這麼多,而且實戰經驗不及趙軍。

2.戰術謀略方面,廉頗久戰之將,抵禦些新兵蛋子游刃有餘。制定了分兵牽制,各個擊破的策略,以五萬軍隊堅守代郡,牽制一部分燕軍,親率20萬主力迎擊燕軍主力,以逸待勞,斬殺燕軍主帥慄腹。將軍合擊燕軍餘部,追擊500裡,包圍燕都,燕王割五城求和。


憤青之瞳


邯鄲之戰幾乎是趙國上下君臣最團結一心的時候 彪悍的戰力加上這種情緒加成 白起看了都肝顫 畢竟機會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再想去抓住只會落一臉土 白起明白 可秦王不明白 結果就是又回到了長平之戰前的態勢 唯一的不同就是趙國損失四十萬將士外加誤國的趙括 秦國兩次的損失雖然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 大概估計比趙國多將近十萬人左右 再加上因此死的白起 秦國並沒有佔到便宜 甚至略虧 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秦國為此又蟄伏几十年 至於燕國 呵呵 和朝鮮戰場的韓國人一樣 幾乎就是送經驗的 人們只記得中美兩國的交手記錄 韓國幾乎都是一語帶過


盧卡斯文森特


此時的趙國,眾志成城,軍民一心,而且還是守城比野戰要難很多!要難數倍以上!兵法一直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攻城是最難的!而且秦國是勞師遠征!難度可想而知!!

長平之戰後趙國元氣大傷,若此時按照白起的建議直取邯鄲,很有可能就滅掉趙國!

但此時秦昭襄王在範睢的鼓搗下,並沒有聽從白起建議,放棄攻打趙國都城邯鄲!

後來在趙國緩過氣來之後,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此時趙國眾志成城,在外的兵力也已經回來!野戰和攻城相比,要難十倍以上,長平之戰時雖然趙國被殺40多萬人,秦國也是慘勝,而且是絕對的慘勝,傷亡二十多萬人,幾乎是秦國傷亡最大的一次戰役!

而攻城,在趙國眾志成城,所有人保家衛國的時候,釋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白起也認為早已不是戰機,在趙國驚恐萬分之時和趙國眾志成城之時,差異極大,加上趙國胡服騎射後的民風彪悍,戰術先進,要攻滅邯鄲何其容易!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秦國在經歷了長平之戰之後,士兵疲憊,需要休息,長途跋涉,疲憊之兵攻打眾志成城保家衛國的軍隊,這就更加難上加難!

當趙國守城一段時間之後,戰國各國看到了秦國也沒有那麼容易攻滅趙國之後,再次合縱,擊潰秦軍,秦軍慘敗!

之後再秦王嬴政統一站開始之前,就沒有了大的戰役,六國固然不想打仗,想休養生息!秦國更需要休養生息,這些年秦國傷亡了太多的軍隊!急需要休養生息!

二十多年之後,秦國再次積蓄了力量,幾年內橫掃六合!統一天下!


鵬程日誌


秦國白起長平之戰殺戮太嚴重,使得趙國人人自危,害怕城破之日遭到不明屠殺,於是奮力反擊,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畢竟面對的秦國是剛剛殺了他們父兄子弟的,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自然拼死一戰,俗話說惡人怕不要命的,這面對不要命的趙國軍民,秦國自然撿不到好果子吃。還有雖然趙國長平之戰失敗,但是名將猶在。李牧本來就是趙國抵禦北方的大將,燕國此時已經是七國之中最弱的國家,本以為趙國由於長平之戰元氣大傷,想佔便宜,結果被趙國打敗。畢竟士氣那個時候還挺高的。


陳之煜


長平之戰後,秦趙兩國議和,兩國都得到了一定的休整與緩衝。隨後,邯鄲會戰,秦國由於沒有打穿魏國,佔領鄴城,攻擊邯鄲的補給線得翻越太行山,所以對邯鄲包圍一年多,無數次攻擊卻依舊拿不下。等秦國打疲了,魏楚各自把戲也演足了,派大軍找秦國後路,斷其補給線,逼迫其撤退。至於數次敗燕國,邯鄲會戰後,魏國派信陵君入趙,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對趙的控制,另外助韓重新拿下上黨也等於是收服了韓國,燕看似打趙,實際上打的是三晉集團,能贏嗎?


貓爪鋒利


應該是秦軍大勝之後有所懈怠,而此時趙國不僅知恥而後勇,還得到了魏國和楚國的救援,趙、魏、楚三國名將匯聚,精銳雲集,秦國因此折戟。至於燕國,在七雄之中國力也就比韓國強一些,何況它還有一個大仇敵齊國,所以不可能傾國攻趙。何況戰局本來就多變,雙方實力差距不大,就看將領發揮,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真誠地看著你


因為趙括死了


時光工坊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趙國不量國力,不圖休養生息,未已也壽終歪寢矣。(據小說《東周列國志》,不是正史,不足為據。見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