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德軍沒有大量裝備G-43半自動步槍嗎?為什麼?

幾米光陰_


其實

Gewehr 43本來就不是作為替代栓動步槍的東西生產的,德軍當初的計劃是給每個擲彈兵連19支G 43步槍,其中10支帶瞄準鏡。按照計劃,這些G 43會被連隊指揮官控制,在有需要時下放,作為火力補充和狙擊武器。

而且即使是這樣的計劃,到最後也沒有實現。在戰後,同盟國估計所有型號的G 43步槍的產量,加起來一共是402713支。這話不是我說的:

聽起來很多,但是這樣的一個數量,其實根本不能滿足需求。一個連19支的夢想無法實現,這些G 43也從來沒有成為全軍統一的連隊加強武器。其中一些被裝上了瞄準鏡,用作班組狙擊步槍。當然了,隨著戰爭的進行,納粹德國內部的愈發混亂,這些武器也逐漸出現在其他地方。

另外,雖然我們習慣說G 43,但其實G 43後續的銘文就改成了karabiner 43(K 43),設計方面沒有任何改變。之所以要改,是因為G 43其實比Karabiner 98k還要短,既然Kar 98k叫“karabiner”“卡賓”,那G 43用“Gewehr”(長步槍)這個名字,就顯得不合適了。下圖長度對比。

至於可靠性,G 43的可靠性其實已經比其前輩G 41要好了。G 43比G 41更加輕便、簡單,更加可靠,耐用性也遠超G 41。納粹德國並沒有因為性能而放棄G 43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還是願意實現“一連19支”的計劃的

下圖是前輩G 41。彈匣不能拆,只能橋夾裝彈。可靠性不行,更重,更不耐用。

然而在戰爭中後期打爛仗的納粹德國,並不能完成這樣的計劃。G 43只在1943年到1945年期間生產,其產量不足以供應所有部隊。作為一種加強班組用的武器/給特定人員使用的武器,其優先度也不如其他火器。最後,G 43的生產隨著納粹德國政權一起涼了,但是這種步槍還在二戰之後的東德和捷克斯洛伐克服役過一段時間。


史話戲說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G43步槍是二戰一款經典武器,可惜生不逢時。

德軍關於半自動步槍的研發其實也不算遲。

早在1941年他們就研發生產了G41半自動步槍,最終生產了十多萬支。

自然相對上千萬德軍來說,這十幾萬支算不了什麼,但也算有了。

只是G41非常爛,被譽為二戰最爛的5大神槍。

G41的導氣系統設計有缺陷,導致一旦保養不利就故障頻發。可怕的是,G41的拆卸和維護還很困難。

而且G41並不是採用彈匣供彈,而是需要將子彈從上方壓入彈匣,類似於普通毛瑟步槍。半自動步槍射很快,優秀射手可以達到1分鐘三十發以上。但G41裝彈太慢,就嚴重影響了火力。

G41加工過於精密,還要採用精加工機床,導致造價很高,製造速度也慢。

總之,G41是非常失敗的。

德國認為繳獲的蘇軍有SVT-40步槍,要比G41強得多,也更可靠。

由於G41不堪使用,德國設計師參考SVT-40步槍的設計,做了3個重大改進:採用SVT-40的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採用SVT-40的可拆卸10發彈匣;採用大量衝焊熔鑄工藝的零部件,非常適於機械加工廠的大批量生產。

改進後的步槍於1943年研究成功,這就是G43半自動步槍。

客觀來說,G43半自動步槍性能非常優秀,不亞於著名的美國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和蘇聯SVT-40步槍。

無論射速、精度、可靠性,G43半自動步槍都是世界一流。

可惜,G43半自動步槍生不逢時。

G43半自動步槍大規模生產是1944年,此時著名的STG44自動步槍已經大量裝備部隊。

此時,G43半自動步槍就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

如果作為傳統步槍的替代者,戰爭到了後期,G43半自動步槍只有20多萬支,不可能取代上千萬支毛瑟單發步槍。

如果作為一種火力增強武器,G43半自動步槍無法和STG44相比。後者使用30發彈匣,可以全自動射擊,火力相當於輕機槍。

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G43半自動步槍誕生在1939年,它很可能取代毛瑟98k單發步槍,成為德軍制式步槍。

但是G43半自動步槍出現的太遲,已經不可能大規模製造,成為配角的配角。

最終G43半自動步槍只是配發給步兵班的軍士,作為步槍火力的增強。

美軍對G43的看法是:“對用慣了粗糙的M1的美國大兵來說,G43簡直就是精美的工藝品。”

總之,G43半自動步槍是一款好槍,可惜出現的太遲了。


薩沙


G-43半自動步槍,全稱GEWEHR 1943式半自動步槍 ;工作方式:半自動;口徑:7.92mm 彈夾:兩個5發彈倉 。

至於,德軍沒有大量裝備G-43半自動步槍,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生不逢時

G-43半自動步槍是德國G-41半自動步槍的改進型。於1943年,研製成功;1944年,德國陸軍武器局命名為Gewehr43,一般簡稱Gew43或G43,從此G-43被大量生產以供給部隊。

其實,從槍支內部設計上看G43在技術上並不輸給M1式伽蘭德步槍。但是G43步槍比較倒黴的是,它列裝部隊的時間,正好與大名鼎鼎的StG-44突擊步槍撞了車。

Stg44突擊步槍,是現代步兵史上劃時代的成就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突擊步槍。德軍當初研製G43就是為了增強步兵火力,可是論速度和火力散佈G43步槍趕不上STG44,因此,G-43半自動步槍成為了積累。

地位尷尬

G-43半自動步槍在德國軍隊中的地位很尷尬,定位不清晰。論射擊精度和射程遠,G-43步槍不上一代經典98K;論射速和火力強度,G-43步槍又比不上劃時代的STG-44。這種不上不下的尷尬,也是G-43半自動步槍沒有大量裝備的重要原因。

雖然隨著二戰的進行,G43步槍加裝瞄準鏡後,作為狙擊步槍使用,還是頗受好評。可是狙擊步槍的需求畢竟有限,相對於裝備普通士兵的單兵武器來說,其數量還是很少的。

二戰後期,德國資源不足

二戰後期,德國遭到盟軍的持續轟炸,大量工廠被摧毀;再加之原料供應的不足,嚴重影響了G-43半自動步槍的生產。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非常歡迎大家來吐槽!!!

我是東斯坦因,認真對待每一個問題,盡最大努力詳盡透徹的回答每一道問題。(當然有時可能篇幅有點長)。希望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


東斯坦因


G-43產量也不算小 1943年3200支,1944年30萬支(其中兩萬多支帶有ZF4倍瞄具),1945年10萬支(其中三萬多支帶有ZF4倍瞄具)。當然這個數量是不足以裝備全軍的,而是專門裝備給裝甲擲彈兵這類機動性比較高,下車作戰距離短,對於火力需求突出的單位。

當然,德軍當年也考慮過要不要用Gew43全面換裝Kar98K。但是在44年的時候,戰線已經吃緊。各種廠子能不挨炸的固定產出就已經拜佛了,如果全面換裝Gew43生產線,設備調整,工人的重新培訓這都得花時間。最關鍵的還是德國人發現G43畢竟還是半自動,而當時Stg44已經出現,並且在東線大受歡迎。所以要改生產線也肯定去產Stg44而不是Gew43.


有理由相信,如果戰爭一直持續下去的話,德國人的步兵班標配可能是一挺MG42機槍手和副射手,連班長班副在內7個拿Stg44的步槍手外加一個拿Gew43+4倍鏡的精準射手。


瘋狗的輕武


G34是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期發現蘇軍有使用SVT半自動步槍後,像上級提出的要求產生的,其主要優點在於600米範圍內的精度優秀,但是也存在造價昂貴,故障不易排除的問題,再加之蘇軍的SVT和G43都基本定義為狙擊步槍使用,後期有少量配給步兵班組的正副班長使用,實際上這支槍的戰場適應能力依然不及蘇聯的SVT,在蘇德戰場上自然有德軍使用繳獲的SVT的情況~總體而言這支槍的影響力遠不及STG44!如果以現代軍事的概念說的話,G43應該定位於高精度支援型步槍~!


巴山凌樓


裝備得太晚了,戰爭都快結束了才開始裝備,如果是1939年前後開始裝備部隊,或許會改變很多事情


顧小悅


把舊槍撤下來,換上新槍?還要更換彈藥?在戰時?難度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