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令董宣

洛阳令董宣

东汉初年,江夏郡(今武汉市新洲区)一带滋生匪患。有一个叫夏喜的江洋大盗,啸聚山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几任郡守都拿他没办法。

汉光武帝对此事十分头疼。突然有一天,他想到了一个做事果敢的能臣,特意任命他为江夏太守。

这位能臣在赴任途中,就发布檄文:“朝廷认为我能够捉拿贼寇,让我当了太守。而今我统兵来了,你们考虑考虑,看怎么办吧!”匪徒见到檄文,心生恐惧。不等大兵来剿,便纷纷作鸟兽散了,夏喜也金盆洗手不干了。

这位吓散匪众的能臣,就是名震史册的董宣。

董宣,陈留圉地(今杞县)人。他的威名,得从当北海相说起。当时,北海有一个恶霸公孙丹,横行乡里,无人敢惹。董宣上任后不久,公孙丹要修建一座豪宅,请人占卜,说是一动土就会有血光之灾。为避凶险,公孙丹竟让儿子杀了一名无辜的行人,将其尸体埋在宅下镇邪。公孙丹的恶行激起了民愤,人们纷纷向官府举报。董宣一听,拿人命当儿戏,这还了得?即刻派人捉拿了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

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公孙家族纠集30多人,手持兵器围堵北海相府。董宣秉公办案,将闹事的人全部抓了起来。随后查实,公孙家族勾结海盗、杀人越货的罪行数不胜数。董宣当即宣布,将涉案人员全部杀掉。此事一传开,北海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然而,青州刺史认为董宣杀人太多,遂上书参劾。不久,董宣被廷尉府拘押,下了大狱。在狱中,他日夜吟诵诗书,处之泰然,毫无惧色。临刑前,狱吏送酒菜给他,董宣厉声说:“我平生不吃别人的食物,何况是要死了呢?”上刑车而去。

当时一起受斩刑的共有九人,就要轮到董宣的紧急关头,获知真相的光武帝派的特使赶来了,董宣被无罪释放。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光武帝选调董宣为洛阳令。当时的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69岁的董宣走马上任后不久,湖阳公主的家仆大白天行凶杀人,然后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官府捕快想捉拿他归案,但碍于公主的面子,谁也不敢前去搜查。

有一天,公主坐着马车外出,跟班的正是那个杀人凶手。董宣得到消息后,亲自带着衙役捕快赶来,在夏门亭附近拦住了公主的马车。公主脸一沉,说:“大胆洛阳令,竟敢阻拦我的车马!”董宣先施一礼,高声列举那个恶仆行凶杀人的罪状。话音一落,就吩咐衙役把凶手抓起来,当场杖毙。

这可把湖阳公主气坏了。她急忙跑到宫里,哭着向光武帝告黑状。光武帝一听,大为震怒,立即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要当着公主的面,用棍子殴打董宣,替公主消气。

董宣一看这阵势,急了:“陛下先别打我,让我说一句话,而后甘愿一死。”光武帝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董宣一脸凝重说:“陛下是一国之君,应该重视法令。现在,湖阳公主放纵奴仆杀害良民,长此以往,天下还能太平吗?今天用不着您用棍子打,我自杀便是!”说罢,用力向宫柱上撞去。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走近一看,董宣已撞得血流满面。

光武帝怕此事没法收场,就想给自己找台阶下:“算了算了,你给公主磕个头赔礼吧!”谁知,董宣怎么也不肯。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他两手使劲撑住地,梗着脖子,势如卧虎,始终不肯低头。

内侍知道光武帝并不想治董宣的罪,就大声说道:“回陛下,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趁势说:“那就把这个硬脖子的洛阳令给我轰出宫去!”

湖阳公主见光武帝放了董宣,没好气地说:“陛下贵为天子,怎么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洛阳令?”光武帝说:“正因为我是天子,做事才不能全由着个人的性子啊!”

第二天,光武帝赏给董宣三十万钱,奖励他执法严明。董宣把这笔钱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员。

从此,董宣的威名传开了。洛阳的豪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吓得浑身发抖。经过一番治理,京都洛阳的秩序井井有条,府衙前已少有人击鼓鸣冤了。

建武二十四年(48年),董宣病逝于洛阳令任上,享年74岁。

光武帝痛失好官,专门派人前去吊唁。当听说董宣家中只有大麦数斛,破车一辆,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竟用破被覆盖尸体时,光武帝非常感伤:“董宣廉洁如此,我竟一无所知!”于是,下令按照大夫之礼厚葬了董宣。

在洛阳老城区东大街与民主街交叉口的西北角,原有一座董公祠,是明代为纪念董宣而修建的。如今,董公祠已难觅踪迹,唯留一棵600多岁的古槐巍然屹立。古槐枝叶繁茂,虬枝向上,仍呈现出非常旺盛的生命力。老城人把这棵宁折不弯的古槐,恭敬地称为“董宣槐”。

仰望“董宣槐”,我仿佛又听到了曲剧《洛阳令》中那声声震耳的唱段:“天子脚下不看看,皇亲国戚不见见,百姓的冤枉不管管,洛阳的差事不办办,怎对起一身官服一顶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