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中国古代孕育了许多充满普世哲理的谋略思想,“奇奇为正,正正为奇”,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辩证关系。当所有人都用怀疑的眼光搜索“难知莫辩”的阴谋之际,大大咧咧的阳谋反倒成了人们的“盲点”,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灯下黑”。

二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一直被世人看作是人类史上最阴险最狡诈的阴谋战例,其实也有说法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不算是阴谋,而是一个提前20多年就在推进的“阳谋”!

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白沃特

偷袭珍珠港这一构想,早在事发20多年前就有人预知,到为此专门写了一本畅销世界的书,日本人几乎是照抄照搬这本书的剧情,可偏偏高傲自大的美国人不当一回事,结果书中的构想真的成为现实!

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这个先知先觉者名叫白沃特,是一个英国间谍,他写的这本书名叫《太平洋战争》。

白沃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是英国的秘密间谍,专注远东和太平洋事务,这为他日后的预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长期的间谍生涯,让白沃特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他对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日本狂悖的野心感到震惊,很早就强烈意识到这个看上去彬彬有礼的小矮子国家,迟早会凌驾于英美等西方列强之上,称霸太平洋。

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一战结束后至二战前,日美就进行了海军扩充,展开军备竞赛

1921年,白沃特的这种预感更强了。这一年,国联居然授权日本统治西太平洋的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这些群岛原本是德国的殖民地,德国战败后这些岛屿便成了日本战利品。早在明治时期,就梦想“拓万里波涛扬日本国威于天下”的日本,现在“疆域”一下子真的辽阔了无数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

一直关注日本的白沃特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忧虑之余,白沃特写了他的第一本书《太平洋的海上力量》。书中,白沃特明确告诉读者,日本必然有称霸太平洋的举动,告诫世人日本在太平洋的扩张必然与太平洋东岸的美国产生不可调节的矛盾。这本书最后一章的题目是“太平洋战争的可能特点”。

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华盛顿会议商议了平衡英美日等国的海军扩充比例,日本被迫同意造舰数量只能维持在美国60%的比例】

写完这本书后,种种新的迹象让白沃特有了更加清晰而笃定的认识,觉得《太平洋的海上力量》还是太浅显,许多新的观点没有表达,索性就在最后一章的基础上,写出了新书《太平洋战争》,于1925年出版。

新书中,白沃特笔锋大变,像写科幻小说一样大胆而逼真地进行种种虚构式的描写:国内资源匮乏而又野心膨胀的日本,侵略步伐越来越加剧。首先加紧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国际上只是象征性地抗议,并没有实际制裁(不幸言中)。日本不满足中国既得利益,又把侵略目光投向太平洋,与美国处于战争边缘。两国展开谈判,但日本却拿谈判当作烟幕弹,暗中调集庞大舰队,突然袭击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和美国在亚太最大殖民地菲律宾!

并不是军事家的白沃特还惊人地预料到了航空母舰、鱼雷轰炸机等二战决胜性武器的作用,认为日本运用航空母舰和舰载鱼雷机是日本取得偷袭巨大胜利的原因,这些都同样言中。

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华盛顿会议其实不但没有约束日本,反而激起日本更大的野心

《太平洋战争》问世后行销世界,引发日本军界的关注。早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出版时,日军参谋总部就第一时间将它译成了日语,发给海军军官阅读。《太平洋战争》一书出版后,日本军部更是如获至宝,将它作为教材,指令海军军官阅读。日本海军学院明令学员阅读,日本帝国学院则要求学员们在阅读后还要讨论,务求消化吸收。日后率领日本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更是仔细拜读过这两本堪称石破天惊之作。所以说,书中描绘的日军伎俩,很可能从1925年就已深深印刻在日本海军军官头脑中,之后只不过是行动实施而已。

相反,这本书在美国没有受到重视,1925年在美国出版时,《纽约时报》只是进行摘要性的刊登。即便这样,还引来日本的抗议,日本人指责美国宣称这样的书,是破坏日美友好关系。其实,日本人一边明令自己的军官认真学习,一边又恐惧美国人看到此书,可以想见日本已经把美国视作敌人了。

有人提前20年预知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居然是“阳谋”?

不过,要是由此指责白沃特“怂恿教唆”日本,也是冤枉了白沃特。因为《太平洋战争》一书更多的篇幅,是预测到日本一步步走向失败。白沃特相信,国力雄厚的美国很快会转入反击,在太平洋进行“蛙跳式”战略进攻,直到进攻日本并最终迫使它投降!这同样是被历史验证的神奇预测。

日本人既然如此信奉白沃特文章的前部,为什么就不认真反思此书后半部的警告?正所谓“利令智昏”,侵略的野心和欲望遮蔽了日本人的理性,使其孤注一掷,走上万劫不复的邪恶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