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國庫空虛無力攘外時候為什麼不挖掉明十三陵?

winyoung7612


1.大清朝承認大明朝是正統,崇禎皇帝是有德無福才失了天下,並對大明朝皇陵進行維護和保護,太廟中的大明的歷代帝后牌位,移送到帝王廟進行供奉。

2.被認為中國最虛弱的時候,大清國的GDP是世界第一,其中還不包括地方政府對人民的剝削,換句話說,實際上應該並沒有那麼捉襟見肘。

3.清政府依靠購買和少量自行建造,在軍事裝備上並不落後於西方列強,也曾有過屌打俄國、德國、法國軍隊的戰役記錄。其中德法軍隊的陸軍,都被認為是當時最強的陸軍。

4.晚清雖然有很多農民起義,但實際上這些起義,並沒有對政府統治,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5.關鍵在於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決策層,並沒有要真正富國強兵,去除外辱的決心和期望,更多的致力於並滿足於對權力的鞏固;而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有些急功近利,並且在變法一開始,就激怒了以慈禧為首的守舊勢力,而導致了變法的失敗。

作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在和西方列強發生戰爭數十年後,仍然對這些國家,幾乎是一無所知。


三箭一雕230


清朝剛入關的時候,是打著幫助明朝戡亂的旗號來的,所以也就騙得南明小朝廷團團轉,同時也在輿論上為自己賺取了民眾。

這是前期不盜墓的原因,但不是後期不盜墓的理由,因為清朝後期穩定了之後,完全可以不認賬。

我覺得之所以沒有發生盜墓的是因為:

第一,1840年以後,清政府是承擔著鉅額賠償,但是國家財政也沒有到了崩潰的邊緣。看過一個數據,晚清財政收入從1849年的4250多萬兩增加到1911年的2.96億兩,晚清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還是非常快的。這主要因為國門打開,工商業興起,為國家財政提供了新的源泉。

第二:晚清政府財政籌措資金的渠道也比原來多了,例如向銀行借款。1862年蘇松太道吳煦為籌措和太平天國打仗的錢就向英國阿加剌銀行借款9.6萬輛,這大概是清朝地方政府第一筆貸款,1874年臺灣防務大臣沈葆楨向匯豐銀行借款200餘萬輛。後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更是向外國銀行借了六筆款,共計1375萬兩。後來清政府開礦、修路、辦軍事,樣樣需要錢,更是向外國銀行不斷舉債,學者研究,大約208筆,金額多大13億兩——這麼大的資金需求量,挖了明朝的祖墳真滿足不了。

第三:清政府雖然面臨鉅額賠款,但列強可不是對清政府一棍子打死的。列強們明白,清政府是個會下蛋的母雞,他們對於要求的賠款,要求清政府逐年償還,一點一點來。甚至還可以貸款。例如《馬關條約》上清政府要賠償日本的軍費2億兩,加上贖遼費3000萬兩和威海衛日本駐守費150萬兩,共計2億3千150萬兩。此事一出,俄國人就先要借款給清政府,英法德不幹了,表示要借就借我的。最後清政府誰也不敢得罪,就四家各借了一些。

基本上就跟你的房貸一樣,沒有錢?開發商說不要緊啊,有銀行呢,然後這一輩子你就給開發商和銀行打工了。

列強當時也這個心思,賠款壓著你,貸款給著你。你貸我的錢,你再還我的錢。

清政府的財政收入看起來是一直在增加,但都養了這些人。

第四清政府不盜墓,還是因為當時的社會輿論已經不允許了,當時租界林立,報館在租界裡,什麼都敢說,清政府還不敢隨便到去抓人,他要是來個盜墓,估計輿論就得炸了。

綜上,清政府不盜墓,一是因為盜墓的錢未必夠,二是根本就沒有到那份上,三是社會風險太大了


錦翼


有些事情,真正拿到天下之後,是不能做的。

不管怎麼說,盜墓這個東西,都是上不得檯面的。

盜墓人員也分兩種:

1.民間小型的團伙,個人

2.官方大規模,有組織的盜墓,大多數情況下還帶點軍隊背景

前者在各個時期都有,屢禁不止。但是後者,卻只有在戰爭時期,才會發生。

比如說漢朝,唐朝,宋朝的墓。基本都是讓官方有組織的的挖掉了,但是總結一下具體挖的時期,還都是集中在戰亂時期。

滿清,一開始進來的時候,打的旗號是“報君父之仇”。簡單的來說,就是給崇禎報仇來的。

這種情況下,要是挖了明朝的皇陵,那就是在打自己的臉。所以在最有可能發生盜墓的時候,並沒有動手。

等到統一天下了,要標榜自己是正統,是合法的從明朝手裡接過政權的。這種時候,沒事還要去拜一拜,自然也不可能挖。

總的來說,還是滿清入主中國速度太快,讓各方都沒來得及下手。

不得不說,明朝的皇陵,實在是太幸運了。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清政府有套很糾結的祖訓或者叫祖制約束,這導致清廷有很多事想幹都沒法幹。不幹憋屈一旦幹了就是違背祖訓,被罵祖宗的事當朝統治者不敢幹,如果幹了有可能被各旗主給圍毆逼宮。當時的滿族很忌諱說道,因為江山得來就是有一些羞羞不可明談的細節。溥儀當時在遠東審判出席作證時談到改名這個細節時,溥儀當時的表現可以用憤怒來形容,在遠東法庭上原本座著的溥儀直接不顧形象的站起破口大罵日本人,可以見得當時就算江山可亡但祖宗不可欺。

現在談到清朝就會被套上清奴這麼一個罵名,但歷史就是歷史!清廷在遵守老祖宗的一些文化上做的還是較好,清廷首遵孝道。這一出處並不是源自漢人,而是滿蒙自古以來的“法”。滿蒙王族年代“法”中就有不孝順父母者殺,偷盜者殺等等。

我們看清宮劇的時候總會看到一群大臣搬出祖制來約束當朝皇帝,康熙當年是哭過墳的人,在老朱家的墳前大鼻涕一把的沒少嘮叨。電視劇情節是康熙哭墳的時候還差點被偽朱三太子拿紅衣大炮給轟了。

甲午前後動明十三陵的心思肯定有過,但為什麼沒有實施應該是沒來得及吧。


壘字成書


挖掘人家的祖墳是屬於不正當的行為,所以清朝政府也不會去這麼做的,當時漢族人數居多,如果貿然行事去挖掘明朝的十三陵勢必會引起天下震動群起而攻之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必然會遭到全國一致反對清朝政府自然不會去幹這樣的事情。

當年滿清入關提出的口號就是要為明朝復仇消滅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集團。歷代清朝皇帝對明十三陵都有一定的保護,倘若因為國庫空虛就去挖掘十三陵對自己祖先形象影響也不太好。

故清朝政府沒有在國庫空虛的時候挖掘明十三陵。


amply龍仔


這樣的事情能明著做嗎?你要是沒錢了,你敢挖自己的祖墳不?那你能保證你子孫沒錢了會不會挖你的墳?任何一個國家都要依靠法治。你這個問題問的也太無法無天了,實在不明白你的三觀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回答你的問題我覺得我的三觀也受到了影響,有點無語。


相聲與歷史


盜墓挖人家祖墳,破壞風水,這是漢民族的光榮傳統。摸金校尉!從古到今,舉不勝數。清朝是滿族統天下,如果挖明陵,就會破壞民族團結,激發漢民族反抗意識。就連無惡不作的小日本都知道,清朝皇陵不能動,動了會激發中國人的反抗意識。對自己佔領全中國不利。清朝皇帝怎會這麼傻,去挖明陵 ,不但不挖,還要拜,體現大清皇帝的智慧。李自成農民軍佔領安徽朱元璋老家 ,第一件事就是挖朱元璋祖墳。攻破北京城後,還不忘去明十三陵搶劫。沒挖是時間來不及。


Friend007


腦殘,孫中山喊的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何況滿清自打入主中原後,一直變著法的忽悠中原百姓,滿清尊重和繼承明朝衣缽,倘若去挖明朝皇陵,豈不是把百姓都推到孫中山那裡?


侃半山153


因為人家代表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