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一、手 型

1、八字掌: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餘四指自然靠攏,虎口要圓,形如八字(圖1)。

2、劈空掌(扣指掌):拇指曲扣,其餘四指伸直併攏(圖2)。

3、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彎曲,其餘四指併攏,使第二第三節指骨彎曲,但不得曲攏(圖3)。

二、手 法

1、劈掌:自上向下或自下向斜上方側掌劈擊,勁貫掌外沿(圖4之①②,圖5之①②)。

2、戳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頂擊,勁貫指尖(圖6之①②)。

3、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勁貫掌心(圖7之①②)。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勁貫指尖(圖8之①②)。

5、砍掌:仰掌或俯掌,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橫擊,勁貫掌外沿(圖9之①②)。

6、纏手:

(一)以腕關節為軸,手掌由裡向上向外向下纏繞的同時,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閉(圖10之①②③④)。

(一)手掌自裡向下向外向上纏繞的同時,前臂內旋,使掌心朝下封閉(圖11之①②③)。

(三)、擒撲手:以手擒肩扛,自上向前下方撲按摔出(圖12之①②)。

(四)、靠肘:臂略曲,內旋上舉向後靠壓,手心朝外,勁貫肘尖(圖13)。

各種手法的變換都要劃弧走圓,同時,前臂做相應旋轉,腕部要松活,講究兩手(臂)曲如環抱式。要注意手法與步法身法等動作的協調配合。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三、步 型

1、虎步襠(馬步):兩腳左右開立,相距同肩寬,腳尖微向內扣,兩足跟與兩肘尖(以屈肘貼肋為準)上下相對,屈膝略蹲(圖14)。

2、熊步襠(弓步):前腳微內扣,全腳著地,屈膝略蹲,膝部與腳尖垂直;另一腿在後自然挺膝蹬直,腳尖內扣,斜向前方,全腳著地(圖15)。

3、獅步襠(僕步):一腿屈膝沉坐,膝與腳尖稍向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僕出,全腳著地,腳尖內扣(圖16)。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4、鴉雀襠(虛步):後腳斜向前,屈膝略蹲,全腳著地;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腳尖內扣,全腳著地(圖19)。

5、含雞襠(丁步):兩腿略蹲或半蹲併攏,一腳全腳著地支撐,另一腳以腳尖在支撐腳內側點地,相距約一拳(圖18)。

6、歇步:兩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腳全腳著地,腳尖外展;後腳腳跟離地,臀部坐於小腿上,接近腳跟(圖19)。

7、橫襠步:兩腳左右開立,約同弓步寬,全腳著地,兩腳尖微向內扣,一腿屈膝略蹲,另一腿自然挺膝伸直(圖20)。

8、獨立步:支撐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在身前或體側屈膝提起,高與胯平,腳尖自然下垂(圖21)。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四、步法

1、上步:後腳向前邁步,或一腳原地向前邁半步或一步(圖22之①②)。

2、進步:兩腳連續向前各邁一步(圖23之①②③)。

3、退步:前腳後退一步(圖24之①②)。

4、擺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外擺,與後腳呈八字(圖25)。

5、扣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內扣,與後腳呈八字(圖26)。

6、插步:一腳從支撐腳後叉過橫落,兩腿靠近(圖27)。

7、跪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使膝部接近地面(不得貼地),腳跟離地,前腳掌著地,臀部坐於跪地腿的小腿上(圖28)。

8、碾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外展或內扣;或以腳前掌為軸,腳跟外展或內轉(圖29之①②)。

名種步法的轉換,無論前進後退,變換時,都應虛實分明,輕靈穩健。邁步要求腳走括弧式路線;落步均以腳前掌先著地,但不可重滯突然。兩腳縱向和橫向距離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要合度,注意膝部亦要松活自然。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五、腿法

1、蹬腿:支撐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屈膝提起再蹬出,腿伸直,腳尖上鉤,勁貫腳跟,腳高過腰部(圖30)。

2、踹腿:支撐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屈膝提起踹出,腿伸直,腳尖鉤起內扣或外擺,勁貫腳底。高踹與腰平,低踹與膝平(圖31之①②)。

3、鏟腿:要求同踹腿,惟腳掌朝下,腳尖內扣,勁貫腳外側(圖32)。

4、尥踢:支撐腿直立或微曲,另一腿在身後屈膝,使小腿向裡側尥起,腳底朝上,腳面繃平,勁貫腳前掌(圖33之①②)。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六、身型、身法

(一)身型

1、頭:“虛靈頂勁”,要求下顎頂“重樓”(喉嚨)。即頭正頂平,下頦微內收,接近喉部。

2、頸:自然豎直,肌肉放鬆。

3、肩:保持松沉,不可後張或前扣。

4、肘:自然彎曲下垂,不可僵直或揚起。

5、胸:平胸微含,舒松自然,不可外挺或故意內縮。

6、背:闊展拔伸,不可弓背(駝背)。

7、腰:自然松垂,不可前挺或後弓。

8、脊:保持正直,不可左歪右斜,前挺後弓。

9、胯:保持松、縮、正,不可突出歪扭。

10、臀:略收內斂,不可向後撅起或搖擺。

11、膝:伸屈自然柔和。

12、腳:十趾微曲抓地。

身型總的要求是,頭平項直,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松腰豎脊,縮胯斂臀,體態自然。

(二)身法

身法總的要求是,上體端正自然,不偏不倚。周身動作須協調圓活,鬆柔和緩,完整一氣。講究“腰隨胯轉”。即軀幹和四肢一切動作須完全依隨胯旋而轉換。要求做到“動如蛇之行,柔似蠶作繭”。

七、眼法

凡動作變化,兩眼應與手法、步法、身法協調配合,做到勢動神隨,意識集中,形神合一,神態自然。定式時,眼平視前方或注視主要的手;動勢時,手眼相隨或向預定前去的方向注視。

套路動作圖解

預備勢:無極勢,設面南背北方向,兩腳並步站立,兩臂自然垂於體側,肘微曲(肘肋相距約一拳寬),兩手掌指自然分開呈八字掌,中指貼對褲縫,掌心朝裡,虎口朝前;上體沉肩、平胸、直背,頭部下頦內收,虛靈頂勁;眼平視正南(圖1)。

起勢:混元一氣 旋轉乾坤

①兩腿尖外展如“八”字形,寬與肩同,繼之兩腳跟外轉,與兩肘尖上下相對,腳尖微向內扣如“八”字形,兩腳呈開步站立,膝部微屈;上體與雙臂仍成上勢不變(圖2)。

②兩腳不動,兩臂由體側向前向上屈腕,徐徐提起,高與胸平,兩臂屈肘呈圓弧形,兩掌松垂,掌指朝下,掌心朝裡,虎口相對,與胸同寬;眼平視前方(圖3)。

③緊接著,兩肩向後松沉(即肩關節微向上提起約三分,復向後沉,使肩胛自然縮靠貼近)的同時,兩掌上翻,坐腕,翹指,高與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對,兩臂仍為圓弧形;眼平視前方(圖4)。

④緊接著,兩腿屈膝下蹲成馬步的同時,兩掌下按,掌心朝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對成圓,高與上腹平,兩臂仍為圓弧形;眼平視前方(圖5)。

⑤緊接著,胯向左旋,兩腿由馬步轉換成左弓步,上體隨胯轉向正東的同時,兩臂仍呈圓弧形向左劃弧擺動,兩掌隨之由八字掌變為扣指掌(劈空掌),手腕內扣,中指相對,掌心朝下,高與腰平;眼平視前方(圖6、7)。

⑥緊接著,上體後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虛步的同時,兩肩後沉,兩臂自前向後分開至身體兩側,兩掌隨之按至胯旁,手腕內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東;眼平視前方(圖8)。

⑦⑧動作與⑤⑥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圖9、10、11)。

⑨緊接著,胯向左旋,兩腿成半馬步,上體隨胯轉向西南的同時,兩臂仍呈上動姿勢,隨胯向左轉動,兩掌仍按於兩胯旁,掌心朝下;眼平視西南(圖12)。

⑩動作與⑨相同,惟左右相反,眼平視正南(圖13)。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一、白猿出洞雙峰拜日

①承上式,胯稍向左旋,左腳向後,向右腳內側作括弧式收步,腳尖點地,腳面繃平,成左丁步的同時,兩臂不動,兩掌由扣指掌變八字掌,在胯旁以腕為軸向後旋轉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對胯;上體隨胯右旋,遂仍轉向東南;眼平視正南(圖14)。

②緊接著,右腿伸直立起,左腿在體側屈膝上提,腳尖朝下,腳面繃平,成獨立步的同時,兩手從胯旁向前向上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右內左外),掌心朝裡,沉肩垂肘,上體隨之偏轉向南;眼平視正南(圖15)。

③緊接著,右腿下蹲,上體隨之下沉,左腳下落至右腳內側,腳尖點地,成左丁步的同時,兩臂內旋,兩掌仍成十字掌,翻轉向外下按至左膝上,左掌心朝南,右掌心朝東,眼平視正南(圖16)。

④緊接著,左腳從右腳內側經左向正南方作括弧式上半步,腳尖微內扣,上體隨之轉向正南,重心偏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的同時,兩掌由八字掌變扣指掌,分別向東南、西南前上方劈出,掌心斜相對,掌距稍寬於肩,指與眉平;眼平視前方(圖17、18)。

⑤緊接著,兩掌隨之向下向裡旋腕,拇指亦向下張開成八字掌,掌心朝下;胯隨即右旋,上體隨胯右轉,重心移至左腿;右腳由後向東,向左腳內側作括弧式收步,腳尖點地,腳面繃平,成右丁步的同時,兩臂外旋,以腕為軸,使兩掌拇指向裡翻轉上挑,拇指朝上,掌心斜朝裡,左手高與胸平,右手稍低於左手,兩臂曲如環抱式,沉肩上提;眼平視正西(圖19、20)。

⑥緊接著,右腳自左腳內側向前,向正南方作括弧式上步,腳尖微內扣,左腳跟隨之內轉,左腿屈膝微蹲成右虛步的同時,上體隨胯左轉,兩臂仍成環抱式,使兩掌向左搬託,掌心朝上,眼視右掌(圖21)。

⑦緊接著,上體隨胯右轉向南,重心向前偏移至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的同時,兩掌以腕為軸,向上向裡向下翻轉成虎掌,斷而邊轉邊向正南前方伸指頂戳擊出,成扣指掌。右掌在前,掌心朝左,高與胸平;左掌在後,掌心朝右,護於右肘內側,兩臂微曲,眼視右掌(圖22、23)。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二、勒馬懸崖海底頂雲

①承上式,身體後坐,重心移至左腿,屈膝微蹲,右腿自然伸直成右虛步的同時,兩臂仍同上勢,兩手隨之向前屈腕垂掌,掌指斜朝下,右掌高與胸平,左掌高與臍平;眼平視正南(圖24)。

②緊接著,右腳尖翹起外撇,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北,兩腿成交叉步,膝微曲,左腳跟抬起的同時,右臂內旋,右掌隨之由胸前向下向右胯後側變虎掌,反手(掌心朝後)擒拿,繼之,臂外旋翻腕,使虎口朝前,掌心朝上;左臂外轉,左掌隨之由臍前向上向右向下劈掌,小指一側朝下,掌心斜朝裡,高與腰平,兩臂微曲;眼平視西北(圖25,26正反面)。

③緊接著,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上,右胯上提,伸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上頂,左腳隨即向西北前方蹬出,腳尖鉤起朝上,勁貫腳跟的同時,兩臂仍同上勢,右手稍向上提;左手稍向下切按,上體正直;眼平視西北(圖27,28正反面)。

④緊接著,胯稍向右旋,左腳向西北前方落步,腳尖微內扣,上體隨胯轉動,重心仍在右腿,成左虛步的同時,兩臂成環抱式,兩掌變八字掌上託至胸前,掌心朝上;眼視左掌(圖29正反面)。

⑤再接著,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動,重心向前偏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的同時,兩掌以腕為軸,自上向裡向下翻轉成虎掌,繼而邊轉邊向西北前方伸指頂戳擊出成扣指掌。左掌在前,掌心朝右,高與胸平;右掌在後,掌心朝左,護於左肘內側,兩臂微曲;眼視左掌(圖30、31正反面)。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三、蛟龍溟濛雷劈山洪

①承上式,胯先稍向左旋,復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北,右腳隨即收靠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腳面繃平成右丁步的同時,兩掌變八字掌在體前作抱球式,右掌在上,高與胸平,左掌在下,高與臍平,掌心相對,兩臂仍曲如環抱式;眼平視東北(圖32正反面)。

②緊接著,上體隨胯稍向左轉,右腳自左腳內側向南向東作括弧式上步,腳尖內扣,右腿隨即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橫襠步的同時,上體隨胯復向右轉,重心偏移至右腿,右掌隨之由胸前向右膝前下按,掌心朝下,左掌自下向上斜提舉至左胸前,掌心斜朝上,兩臂微曲;眼平視正東(圖33、34)。

③緊接著,右腳不動,胯向左旋,左腳尖翹起外撇,上體隨胯轉向西的同時,左掌在胸前變扣指掌向左上方斜劈,掌心朝外,小指一側朝上,高與眉平;右掌以腕為軸,從外向內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對胯,兩臂微曲;眼視左掌(圖35)。

④緊接著,胯繼之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南,左腳尖亦隨之外撇落步,腳尖對向東南,右腳跟抬起,兩腿微曲成交叉步的同時,左掌由扣指掌變成虎掌,順勢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裡;右掌隨之由胯旁變扣指掌,向右向上向左劃弧至東南前方下插,掌指斜朝下,掌心朝左,手腕高與肩平;眼平視東南(圖36)。

⑤緊接著,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腿,微曲站立,右腿隨之屈膝提起向東南前方下踹,高與左膝平,腳內側斜朝上,腳尖鉤起;左手仍同上勢不變,右手仍成插掌稍向前伸;眼平視東南(圖37)。

⑥緊接著,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正東,右腳向東南前方落步,腳尖微內扣,左腳隨之碾轉,左腿屈膝微蹲成右虛步的同時,兩臂成環抱式,使兩掌變八字掌向左搬託,掌心朝上,眼平視正東(圖38)。

⑦動作與第一勢“白猿出洞雙峰拜日”中第⑦節動作相同,惟方向朝東南(圖39、40)。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四、犀牛望月轉身託天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右腿微屈膝站立,左腿在後屈膝抬起,隨即下落,腳尖點地的同時,兩手向前屈腕垂掌,指尖斜朝下,兩臂仍成環抱式,上體正直;眼平視東南(圖41、42)。

②緊接著,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北,左腳亦隨之以腳尖為軸,腳跟內轉落地,腳內側朝西北的同時,左掌由右肘內側向左上方斜劈,掌心朝外,小指一側朝上,高與眉平。右臂下落,右掌以腕為軸,從外向裡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對胯,兩臂微曲;眼視左掌(圖43)。

③緊接著,胯繼之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正西,右腳隨即由後經左腳內側向西北向北作括弧式上步,腳尖內扣,腿自然伸直,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弓步的同時,左手變虎掌從上向左下方擒拿至左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裡,右手變八字掌,由胯向前穿出至腹前,虎口朝上,掌心朝裡;兩臂微曲,眼平視正西(圖44)。

④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北,重心偏移至右腿,屈膝前弓,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的同時,右手隨上體向西北前方伸出,虎口朝前,掌心朝上,高與肩平,左手姿勢仍同前不變;兩臂微曲,眼平視西北(圖45)。

五、青獅抱球閃耀金庭

①承上式,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兩腿由右弓步變成左虛步的同時,右臂西北向上向正南屈肘扣腕、垂掌,掌指朝下,掌心朝後,腕高與胸平,左臂姿勢仍同前不變;眼平視正南(圖46)。

②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東,右腳尖亦順勢外撇;左腳跟抬起,兩腿微曲成交叉步的同時,右掌自胸前向下經右肋變虎掌,擒拿按至右胯後側,虎口朝前,掌心朝下,臂微曲;左手亦隨之變為八字掌,由左胯旁向左向上成環抱式舉至身體左側,虎口朝上,掌心朝裡,高與肩平;眼平視東南(圖47)。

③緊接著,上體與兩手姿態仍同前不變,重心前移至右腿,微曲站立,左腿屈膝向後向上尥踢,腳面繃平,腳底朝上,與右掌心相對,高與膝平,眼平視東南(圖48)。

④緊接著,右腳跟微抬起,以腳前掌為軸,胯向右旋的同時,左腿由外向裡屈膝前提,腳尖鉤起,腳內側朝上,隨胯轉至正西落步,腳尖內扣,屈膝微蹲,右腿自然伸直成橫襠步;上體亦隨之轉向正北,雙手臂姿勢仍同前不變,左掌心朝上,高與胸平,右手變八字掌,按於右胯旁,掌心朝下;眼平視正北(圖49,圖50正反面)。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六、豹子含美仰頸驚林

①承上式,右腳自東經左腳內側向後作括弧式退一步至正南,重心後移至右腿,屈膝微蹲,左腿在前自然伸直成左虛步;胯隨即稍向右旋,上體轉向正東的同時,右手由胯旁向前向上向右向後上方架掌靠肘,掌心朝外,小指一側朝上,臂微曲;左手隨之屈臂內旋按掌至頸部前,虎口朝上,掌心朝裡;眼視右掌(圖51)。

②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隨之轉向東北,重心偏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橫襠步的同時,右手向前下落,與左手一起向左斜捋至胸前托起,掌心朝上,兩臂屈成環抱式;眼視右掌(圖52)。

③動作與第一式“白猿出洞雙峰拜日”之第⑦節動作相同,惟兩手前伸頂戳時,右腳尖正對南方,左腿在後微屈膝抬起,腳尖朝下,腳跟朝上(圖53、54)。

七、大鵬展翅群獸震驚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仍在右腿,兩掌下垂,掌指斜朝前下方,左腿向前屈膝上提,小腿內扣,腳尖斜朝下,腳面繃平,右腿隨之伸直站立,胯稍向左旋成獨立步的同時,左掌由下向左向上斜劈架至頭額前方,掌心朝外,小指一側朝上,稍高於頭,右掌隨之下按右胯旁,掌心朝下,拇指一側朝裡;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南(圖55、56)。

②緊接著,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北,左腳向東北落步,腳尖外撇,身體重心向前偏移至左腿,右腿在後,兩膝微曲的同時,左手變虎掌,自上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裡,右掌隨之由胯旁經右腰側穿出,向上向東北前方下插,掌心朝左,掌指斜朝下;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北(圖57)。

③、④、⑤動作與第三式“蛟龍溟濛雷劈山洪”之第⑤、⑥、⑦節動作相同,惟方向朝東北(圖58、59、60、61)。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八、花鹿採芝俯飲清泉

①動作與第二式“勒馬懸崖海底頂雲”之第①節動作相同,惟方向朝東北(圖62)。

②緊接著,右腳尖翹起外撇,胯向右轉,上體隨胯轉向東南,重心仍在左腿;同時,右掌由胸前向右上方斜劈,掌心朝外,小指一側朝上,高與眉平;左掌隨之外旋上舉至體前,掌心朝上,高與上腹平,兩臂曲如環抱式;眼看右掌(圖63)。

③緊接著,胯繼之右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南,右腳尖隨之撇向西南,身體重心偏移至右腿,左腳跟抬起,兩腿屈膝微蹲成交叉步的同時,右掌變虎掌,自上向右向下擒拿至右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上;左掌隨之向上向前下劈,小指一側朝下,掌心斜朝裡,高與腰平,兩臂微曲;眼平視西南(圖64)。

④緊接著,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右胯上提伸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腳尖朝下,腳面繃平;眼視西南下方(圖65)。

⑤緊接著,右腿屈膝下蹲,左腿隨之下落成跪步,腳尖在右腳內側後方點地,膝朝西南,同時,左掌向左膝外切按,小指一側朝下,掌心朝裡,掌指朝前,眼視前下方(圖66)。

九、黃蟒吐津戲引螻群

①承上式,左掌變八字掌,由左膝外側向後反掌(掌心朝上)抄起至東北方的同時,胯向左旋,上體隨胯左轉向東南,眼視左側方(圖67)。

②緊接著,胯繼之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北;左腳隨之稍向東北前方移步,腳尖外撇,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腿隨之屈膝提起,向東北前方下踹,高與左膝平,腳內側朝上,腳尖鉤起的同時,左掌外旋上託,再內旋變虎掌,經胸前向下擒拿至左胯旁,虎口朝前,掌心朝上;右掌亦隨之由胯旁提起經胸前向東北下插,高與右肋平,掌心朝左,掌指斜朝下,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北(圖68)。

③、④動作與第七式“大鵬展翅群獸震驚”中的第③、④、⑤節動作相同,方向亦同(圖69、70、71)。

十、鯉魚打挺波浪滔天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南,右腳尖隨之翹起外撇的同時,右掌向右上方斜劈不停,繼以腕為軸,使拇指由外向裡翻轉上挑成八字掌,高與右肋平,掌心朝裡,虎口朝上,右臂隨之稍向右下沉;左掌隨之後收,經左胯旁向左向上劃弧至頭部左側,屈腕內扣,高與眉平,虎口朝上;兩掌心斜相對,兩臂曲如環抱式;眼平視正南(圖72、73)。

②緊接著,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以腳前掌為軸,上體隨胯向右旋轉至正北的同時,左腿由外向裡屈膝前提,腳尖鉤起,腳內側朝上,隨胯右轉至正西落步,腳尖內扣,兩腿屈膝微蹲成馬步;雙臂姿勢仍不變;眼平視正北(圖74,75正反面)。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一、雄鷹探山雙擒雞群

①承上式,上體右靠,重心移至右腿,左腳隨之由西收回,經右腳內側向後向左作括弧式邁步還原至正西,上體復向左靠,重心移至左腿的同時,左掌內旋,向下經體前向上向左上方變扣指掌斜劈,繼以腕為軸,使拇指向裡翻轉上挑成八字掌至上體左側,高與肩平,掌心朝右,虎口朝上,臂微曲;右臂姿勢仍同前不變,眼平視正北(圖76、77)。

②動作與第①節動作相同,惟左右相反,兩腿微蹲變成馬步(圖78)。

③緊接著,步型不變,兩腿繼之半蹲的同時,雙臂由兩側向胸前微合成環抱式,沉肩垂肘,兩掌不變,掌心朝裡,虎口朝上;眼平視正北(圖79)。

④、⑤動作與第一勢“白猿出洞雙峰拜日”中的第⑥、⑦節動作相同,惟原地換勢,方向朝東北(圖80、81、82)。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二、仙鶴騰空飛舞風雲

①承上式,兩腳不動,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兩腿成右虛步的同時,上體隨胯仍朝東北,兩掌隨之內旋收回,分向腰胯兩側下按,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北(圖83)。

②緊接著,胯向左旋,上體先隨胯左轉向西,繼之身體重心由左腿後移至右腿,兩腿成左虛步的同時,兩掌隨之旋動變八字掌,由胯兩側外旋上穿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式(左外右內),掌心均朝裡,虎口均朝上;兩臂環曲眼平視正西(圖84、85)。

③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先隨胯右轉向東,繼之身體重心由右腿後移至左腿,兩腿成右虛步的同時,兩手仍成十字掌內旋,轉向正東,左掌仍在外,右掌仍在內,掌心均朝外,掌指斜朝上,兩臂環曲,微下沉;眼平視正東(圖86、87)。

④緊接著,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北,右腳自東向右向左腿後作括弧式插步至西北的同時,兩掌微上提,向左上方旋動至左肩前分開;右掌經面前向右劃弧至右肩前,稍高於肩;左掌向左向上劃弧至頭部左側,高與眉平,兩掌心均朝外,掌指均朝上,兩臂環曲;眼視左掌(圖88)。

⑤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重心仍偏在左腿上,兩腿成橫襠步的同時,兩掌由上向右向下擒拿撲按,左掌在前,高與腰平,掌心朝下;右掌在後成虎掌,高與上腹平,掌心朝正南,掌指朝上;兩臂微曲;眼視左掌(圖89)。

⑥、⑦動作與第二式“勒馬懸崖海底頂雲”中的第④、⑤節動作相同,惟原地變換步型,方向朝東南(圖90、91、92)。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三、金猴竊丹爐火皆平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腿,胯稍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南,右腳隨之由後向前作括弧式上步至左腳內側,腳尖點地,腳面繃平,成右丁步的同時,兩掌收回在體前變八字掌作抱球式,右掌在上,高與胸平,左掌在下,高與腰平,掌心相對;兩臂環曲;眼平視西南(圖93)。

②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西,左腳不動,右腳隨之由左腳內側向後向西北作括弧式上步,腳尖翹起的同時,右掌自胸前向右向後下按至右胯旁,掌心朝下,虎口朝左;左掌隨之內旋,由腹前向左上方斜舉至頭左側,掌心朝裡,虎口朝上,兩臂微曲;眼平視正西(圖94)。

③緊接著,左腳不動,右腳踏實,胯隨之左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南的同時,右掌隨胯外旋轉腕上翻,掌心朝上,虎口朝前;左掌隨之變虎掌至頭頂上方,掌心朝下,虎口朝後,兩臂環曲,眼平視正西(圖95)。

④緊接著,胯稍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西,身體重心偏移至右腿,兩腿變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向西北內旋轉腕上託,高與眉平,掌心仍朝上,虎口朝後;左掌姿勢仍同前不變,兩臂環曲;眼視右掌(圖96)。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四、青娥探月波平浪靜

①承上式,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身體重心移至右腿,左腳尖翹起外撇的同時,左掌由頭頂變扣指掌,向左側方斜劈,繼之以腕為軸,使拇指由外向裡翻轉上挑成八字掌,高與眉平,掌心朝裡,臂微曲;右掌隨之由西北上方向下向裡屈肘經胯旁變扣指掌上穿至胸前,掌心朝裡,掌指朝左前方;眼平視正南(圖97、98)。

②緊接著,左腳繼之外撇落步,腳尖朝東,身體重心前移至左腿,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北,右腳隨之由後向南向東南作括弧式上步,兩腿成右虛步,雙臂姿勢仍同前不變,向左斜扳至左胸前;右掌亦隨之向左戳指,兩掌心均朝裡,兩臂曲如環抱式;眼平視東南(圖99)。

③動作與第一式“白猿出洞雙峰拜日”中的第⑦節動作相同,惟方向朝東南(圖100、101)。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五、黑熊反掌威震森林

①承上勢,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右腳尖翹起稍向外撇,胯稍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的同時,右掌向右向後上方斜劈,繼之以腕為軸,使拇指由外向裡翻轉上挑成八字掌,高與肩平,掌心朝裡,虎口朝上;左掌姿勢仍同前不變,由體前上舉至頭部左側,掌心朝裡;兩臂曲如環抱式;眼平視正南(圖102、103)。

②緊接著,右腳尖內扣落步,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北,左腳隨之稍向外撇,兩腿變成左弓步的同時,兩掌的動作與第二式“勒馬懸崖海底頂雲”中第⑤節的兩掌動作相同,方向亦同(圖104、105)。

十六、金蟾得度醉臥瑤池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後移至右腿,兩腿變成左虛步;胯隨之稍向左旋的同時,左掌微向後收至左肋前,屈腕下垂;右掌隨之經左掌上向前屈腕下點,高與胸平,兩掌指均朝前下方,左掌心朝右,右掌心朝左,眼平視西北(圖106正反面)。

②緊接著,胯繼之左旋,上體隨胯稍向左轉,左腳尖隨之外撇向西南的同時,左掌自右肘內側上穿至額前上方,變虎掌擒拿,掌心朝上,虎口朝右;右掌隨之由前下落至腹前,高與腰平,掌心朝左,掌指朝前,兩臂環曲;眼平視西北(圖107)。

③緊接著,胯繼之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左腳尖外撇向南,右腳跟隨之離地抬起,身體重心稍向前移,使兩腿交叉屈蹲成歇步的同時,左掌繼之由額前向左向下擒拿至左胯旁,掌心朝後,虎口朝左,右掌隨之由腹前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劃弧按至左腿前,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兩臂環曲;眼視右掌(圖108)。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七、喜鵲登枝寒立梅蔭

①承上式,兩腿直伸站起,胯稍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南,身體重心隨即移至右腿上,左腿屈膝提起,腳尖朝下,腳面繃平,成獨立步的同時,右掌由下經胸前上挑變虎掌,向右向後向下劃弧擒拿至右胯旁,掌心朝裡,虎口朝前;左掌隨之由左胯旁向左向上向前劃弧下按至右肋前,掌心斜朝下,掌指朝右,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南(圖109、110)。

②緊接著,右腿直立不動,上體與雙臂姿勢仍同前不變;左腿向東南前方伸直剷出,高與胯平,腳外側朝前,腳面繃平,腳尖內鉤;眼平視東南(圖111)。

③、④動作與第二式“勒馬懸崖海底頂雲”中第④、⑤節動作相同,惟方向朝東南(圖112、113、114)。

十八、蒼龍入海意守心寧

①承上勢,動作與第十三式“金猴竊丹爐火皆平”中第①節動作相同,方向亦同(圖115)。

②緊接著,右腳向左腿後作括弧式插步至東南,腳外側著地,腳尖內鉤,左腿隨之向下半蹲,胯隨即向右後旋,上體隨胯轉向東北,兩腿變成右僕步的同時,右掌自胸前向右向後向東南下方劃弧斜砍至右胯旁,掌心朝下,掌指朝東;左掌隨之由腹前向右向後上託至左肩側,掌心朝裡,虎口朝上;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南(圖116,圖117正反面)。

③緊接著,右腳尖外撇,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南,身體重心前移至右腿,伸直站立,左腿隨之屈膝前提,向東南下方伸直踹出,高與膝平,腳外側斜朝上,腳尖朝右上鉤的同時,右掌由胯旁向右向後劃弧,屈臂上提至右耳側,屈腕垂指,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左掌隨之由左肩側向上向右前方下按至腹前,掌心朝下,掌指朝右,臂微曲;眼平視東南(圖118、119)。

④、⑤動作與第二式“勒馬懸崖海底頂雲”中第④、⑤節動作相同,惟方向朝東南(圖120、121、122)。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十九、野馬抖鬃烈性飛騰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後移至右腿,胯稍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兩腿變成左虛步的同時,右掌由左肘內側向下向後向右向上旋臂劃弧至右肩側,高與耳平,掌心斜朝下,掌指朝前;左掌隨之由前向右向後斜插至右肋前,掌心朝裡,掌指朝右;兩臂環曲,眼平視東南(圖123)。

②緊接著,左腳由東南向西北作括弧式退步,胯向左後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北,身體重心向後偏移至左腿,兩腿變成左弓步,雙臂姿勢仍同前,隨之左轉至東北,繼之兩掌變虎掌,邊轉邊向西北前方伸指頂戳擊出成扣指掌;左掌在前,掌心朝右,高與胸平;右掌在後,掌心朝左,護於左肘內側;兩臂微曲,眼視左掌(圖124、125、126)。

二十、神猿入洞性歸心田

①承上式,兩腳不動,身體重心後移至右腿,兩腿變成左虛步,胯向左旋,上體隨胯轉向正西的同時,左掌自前向下,經左胯旁向後摟至臀部後側,高與腰平,掌心朝後,掌指朝下;右掌變八字掌內旋上提至體前,高與肩平,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兩臂微曲,眼平視西北(圖127)。

②緊接著,胯向右後旋,左腳尖隨之內扣朝東北,身體重心移至左腿,兩腿成右虛步的同時,上體隨胯轉向東南,左掌由後向左向上向前旋臂劃弧至左肩側,高與肩平,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右掌隨之由體前向右向下按至右胯旁,高與胯平,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兩臂微曲,眼平視正南(圖128)。

③緊接著,右腳由東南向西南作括弧式退步,腳尖微內扣,胯向右後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南,左腳隨之原地碾轉,身體重心偏移至右腿,兩腿變成右弓步的同時,左掌下落,與右掌一起變虎掌,邊轉邊向西南前方伸指頂戳擊出成扣指掌;右掌在前,掌心朝左,高與胸平;左掌在後,掌心朝右,護於右肘內側;兩臂微曲,眼視右掌(圖129、130)。

武當太乙五行拳 教學

廿一、綵鳳凌空百鳥齊鳴

①承上式,身體重心後移至左腿,右腳尖翹起外撇的同時,右掌變八字掌,內旋翻腕上提,高與頭平,掌心朝外;左掌亦變八字掌,外旋翻腕下落至上腹前平託,高與腰平,掌心朝上,虎口朝前;上體仍面朝西南,眼平視西南(圖131)。

②緊接著,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西北,右腳尖外撇向西北落步,身體重心向前偏移至右腿,左腳跟隨之離地抬起,兩腿成交叉步的同時,右掌變虎掌,自面前向右向下擒拿至上腹前,掌心朝外,虎口朝左;左掌隨之變虎掌,由腹前向西南前方內旋上託,稍高於頭,掌心斜朝上,虎口朝右;兩臂微曲,眼平視東北(圖132)。

③緊接著,胯繼之右旋,左腳由右腿後向東北作括弧式上步,腳尖微內扣,右腳隨之原地碾轉,上體亦隨胯轉向西北,身體重心偏移至左腿,兩腿變成左弓步的同時,左掌下落,與右掌一起在胸前邊轉邊向東北前方)伸指頂戳擊出成扣指掌;左掌在前,掌心朝右,高與胸平;右掌在後,掌心朝左,護於左肘內側;兩臂微曲,眼視左掌(圖133、圖134)。

廿二、伏虎靈臺永守黃庭

①承上式,胯向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南,右腳收回經左腳內側向西偏北作括弧式退步,左腳隨之原地碾轉,使腳尖朝南,身體重心仍在左腿上,兩腿成橫襠步的同時,兩掌分開,經胯兩側變八字掌,向內合抱(如卡物狀)至體前右側,高與腰平,掌心朝後,掌指朝下,虎口相對,眼視兩掌(圖135、圖136)。

②緊接著,右腳尖外撇,胯繼之右旋向後,上體隨胯轉向正西,身體重心偏移至右腿,膝微曲,左腳隨之自然伸直在後的同時,兩掌仍呈上勢向右向後扳按,高與腰平,掌心朝下,虎口相對,眼視兩掌前下方(圖137)。

③緊接著,胯繼之右旋,上體隨胯轉向正北,右腳尖隨之外撇向北,左腳隨之向北作括弧式上步,與右腳平行站立,間距與肩同寬,兩腿微蹲成開立步的同時,兩掌由體前向兩側分開斜垂,高與胯平,掌心朝後,掌指朝下;兩臂微曲,眼平視正北(圖138)。

廿三、抱元守一正氣長存

①承上式,兩腿半蹲成馬步,上體隨之下沉的同時,兩掌由體側外旋,向下經腹前上穿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左掌在外,右掌在內,掌心均朝裡;頭隨之微向後仰,眼視正北(圖139正反面)。

②緊接著,步型不變,兩肘上託,高與肩平的同時,兩掌內旋分開至面部兩側,高與眉平,掌心朝外,掌指相對,兩臂環曲;頭正身直,眼仍平視正北(圖140)。

③緊接著,兩腿站起,膝部微曲的同時,兩掌向兩側分開下落至兩胯旁,還原成預備式(圖141、圖142)。

收式:動靜結合反轉乾坤

①承上式,兩腳跟內轉貼靠,繼之兩腳尖內扣併攏,兩腿還原成並步式(圖143)。

②繼練第二遍時,可從廿三式“抱元守一正氣長存”第③節開始,自北起勢,最後至南還原收式,動作皆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