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孩子不可不知的名著作者故事,別再發愁寫讀後感了

網上經常可以看到類似問題:

急急急,求《昆蟲記》讀後感……

問題都是一樣的急,差別只是要求100字、300字、600字不等。

如今,《昆蟲記》是中小學生必讀課外書之一,大家都知道這本書很有名,很好,應該讀。

但是說老實話,對於那些名著,孩子真的會拿起來就愛讀嗎?

現在的孩子很少接觸大自然,書裡寫的這些小蟲子有什麼好玩的呢?別說喜愛了,大人不覺得它們可怕,噁心就不錯了吧!搞不懂老師為什麼要讓孩子們讀這些東西呢?

辰媽今天藉著《昆蟲記》,給大家介紹一種名著的閱讀方法——

讀《昆蟲記》,孩子不可不知的名著作者故事,別再發愁寫讀後感了

探尋作者的意圖和觀點

先從作者的前言、八卦故事裡,搜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再去理解作品。

市面上有各種版本的《昆蟲記》,很多書一上來就寫各種各樣的昆蟲,看不出那些昆蟲有什麼好玩。

當孩子讀過作者法布爾寫的這三篇文章,也許會對《昆蟲記》有更多瞭解了。

一篇文章是叫《荒石園》。

法布爾一生清貧,他在年老的時候購買了一塊貧瘠的土地。

他在文章裡說,這是他完全沒有花納稅人的一分錢,建立起來的實驗場,這裡雖然是不毛之地,卻可以供他研究觀察他喜愛的昆蟲。

他認為,人們對海洋生物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建造實驗室,購買儀器,修建水族館。但是對農業和生物影響巨大的昆蟲卻少有人關注。他希望通過自己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

改變人們對昆蟲的忽視

他還抨擊了一些學院派的科學家。他認為自己寫昆蟲記的時候,文字雖然通俗,但是觀察記錄都是真實,沒有隨意杜撰和臆造的。

最重要的是,他不像那些昆蟲學家們,把昆蟲殺死做成冰冷的標本,開膛破肚來研究。他們探索的是死亡,而法布爾探索的是生命。

讀《昆蟲記》,孩子不可不知的名著作者故事,別再發愁寫讀後感了

在法布爾的另外兩篇文章:《論祖傳》和《愛好昆蟲的孩子》中,作者回顧了他是怎樣走上研究昆蟲這條路的。

和大多數小孩一樣,他從小就喜歡小動物。

有一次,他在山上看到了一個鳥窩,裡面有藍色的鳥蛋,他覺得很好奇,就拿走一隻藍色的鳥蛋做紀念。

一個牧師看到他手裡拿著一隻鳥蛋,告訴他說,以後千萬不要那麼做了。

這讓他明白了兩件事,一是拿走鳥蛋是一件十分殘忍的事。第二件事是:鳥和人類一樣,都有各自的名字。

慢慢的,他更好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生物了。

大多數人長大後,慢慢放棄了小時候的愛好。

法布爾也花了更多時間學習數學和物理,但他覺得那些都是為了解決生計問題,對他沒有絲毫的用處。真正讓他感到快樂的還是這些小蟲子。所以他不管到哪裡做什麼,始終想要對昆蟲有更多瞭解。

讀《昆蟲記》,孩子不可不知的名著作者故事,別再發愁寫讀後感了

從這幾篇三篇文章裡面我們能看出什麼呢?是作者對大自然、動物、昆蟲發自內心的愛。

我們就會明白,法布爾為什麼會用一生的時間來觀察昆蟲,寫出這麼多長篇鉅著來了吧。

如果孩子瞭解了這些背景再去讀書,知道小蟲子也沒有那麼可怕,醜陋噁心,有時候還挺可愛,是不是就會覺得有更多的感想?不用再去搜一些網上的讀後感來抄了!

下次在讀一些長篇鉅著之前,試著先搜尋一下作者的故事和八卦,探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再去看他的作品,感覺是不是會不一樣?

如果書中沒有列出作者的觀點,不妨從網上搜索作者的故事閱讀一下吧!

受過純理科訓練的文藝老媽,分享科學童書的閱讀、寫作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