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上一期我们提到了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用一个成语来概况黄公望的艺术人生最确切的是:大器晚成。今天要出场的倪瓒,也是一个性鲜明的奇人,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性格脾气,包括画品风格,都称得上奇。

我矫情,但是我是真性情——倪瓒

倪瓒的祖上是当地的富甲一方的商人,家境优渥,不过倪瓒的父亲在倪瓒幼年就去世了,倪瓒是由长兄抚养长大。长兄倪邵奎可是当时道教的上层人物,很多人不解道教有什么厉害之处。

道教在元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存在,元代不兴科举取士同时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用流行的话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在当时成为空谈,读书人丧失了实现阶层上升的渠道与阶梯。

元代是一个穷兵黩武的短命王朝,民众要承担繁重的赋税与徭役。我们偏爱以帝王视角来看待那些版图扩张的丰功伟绩,却鲜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小人物的心酸与无奈。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六君子图》倪瓒 纸本纵61.9厘米,横33.3厘米上海博物馆

道教的优势体现出来了,不仅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还可以有自己的一片自留地,不受世俗官府的倾轧,这使得苦于现状的读书人以宗教的名义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松散的隐性社会秩序,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分支是融合了儒释道的全真教,黄公望与后来的倪瓒都皈依全真教。

言归正传,倪瓒兄长的道教特殊身份使得倪瓒从小过着优越的生活,倪瓒每天泡在家中一个三层的藏书阁里,兄长还找来了道教真人王仁甫作为他的私教,倪瓒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还多了一份道教的清高与隐逸。

倪瓒从小就能接触常人不能及的传世佳作,这个三层的藏书阁名为“清閟阁”,经史子集藏书多达上千本,还有前人的一些绘画作品,倪瓒读书闲暇时间就临摹这些古人的作品,也会呼唤文人雅士来此集聚。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容膝斋图》倪瓒 纸本纵74.2厘米,横35.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虽然不是纨绔子弟,不过倪瓒有一个历史上特别出名的毛病:洁癖。倪瓒每天洗头的水要换十几次,穿衣也需要多次调整,室内打扫是一尘不染,更绝的是他要求自己的书童每天都要擦拭院内的桐树,以至于时间久了,桐树都被擦死了好几棵。

从明代开始就有画家以倪瓒洁癖为原型创作《洗桐图》,其中最为知名是傅抱石在1943年创作的《洗桐图》,以倪瓒孤傲清高的性格来表达自己拒与日寇同流合污的民族气节。1944年,李可染也创作了一幅《洗桐图》,李可染深知倪瓒的洁癖个性,画中对倪瓒人物的创作可谓是线条简练,整幅画面清新干净,衣服较少修饰,倪瓒看了估计也感觉“甚合我意”。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洗桐图》傅抱石 作于1943年 纸本设色纵87cm*横60cm台湾收藏家张宗宪

倪瓒有次留宿客人夜里听到客人咳嗽,洁癖的倪瓒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便命令佣人去寻找昨夜里的那口痰,佣人搜寻了客房没有发现,最后佣人找了一片带污渍的桐叶,告知倪瓒这边是风干后的痰迹,倪瓒命人丢到十里之外。

这样舒适的日子在倪瓒28岁那年随着兄长的去世而破灭,随后母亲也相继去世,琴棋书画诗酒花一下子变成柴米油盐酱醋茶,不事生产的倪瓒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来操持家业。元末财经吃紧,朝廷不断通过抬高盐引来间接地搜刮民脂民膏,倪瓒这样的家庭免不了被日常官衙刁难。

终于南方迎来了农民起义,本以为糟心的日子会远去,会有一个力挽狂澜的救世主出现拯救万民于水火。没想到倪瓒发现这些义军对于大户们跟朝廷们没有本质区别,略带矫情气的倪瓒本来就不善经营,加上战火风起的南方,倪瓒的日子越来越吃紧。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梧竹秀石图》倪瓒 纸本墨笔此图为倪瓒中期作品96x36.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开始变卖家产,期初还能凑合一阵子,最后倪瓒实在负担不起官租被入狱。倪瓒是真性情,沦落至斯也不改洁癖的本色。在狱中倪瓒要求给他送饭的狱卒必须把饭碗举到眉间,如果太低了怕有毛发掉入碗里。狱卒听后大怒,索性把倪瓒锁在马桶旁,这让洁癖倪瓒如何受得了。

饱受现实的摧残让倪瓒产生了厌世的思想,他曾言“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如果作为读书人倪瓒以前或许还有一丝儒生出世念想的话,经历世事后,倪瓒已经心死,倪瓒也加入了全真教。

倪瓒最后变卖了所有家产,过上了现在文艺青年羡慕的“每天都在旅途”的生活。犹如《活着》里打牌输掉老宅院的徐福贵一样,历史跟倪瓒也开了一个玩笑,倪瓒这个无心之举成功躲过了起义军对江南富商的洗劫。倪瓒得以在此时游览太湖周边,他对湖光山色有了直接的观察与体会,这也是倪式风格的鼎盛期。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虞山林壑图》倪瓒 纸本墨笔纵94.6厘米,横34.9厘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些生活经历深刻地塑造了倪式风格的作品,终于摆脱繁重琐事的倪瓒晚年画面出奇地干净与清新。或许是被人事彻底伤透了,倪瓒的画面里几乎没有人出现,空空的亭台楼阁成为倪瓒风格,当友人问及此时,倪瓒回答“天下无人也”。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后曾邀请倪瓒赴京就职,已看惯了人生冷暖的倪瓒坚辞不受,并做诗“只傍清水不染尘”表达自己的终身不仕的清洁。

倪瓒擅长山水、竹石、枯木,山水画中常见折带皴,是典型的南派山水画家。景色多取自太湖一带,多用平远构图,用笔极简。山水画多传递一种枯寂孤寒的意境与萧然淡泊的气质。

「山水画史~8」倪瓒:世上没有人,我的地盘不染尘

《秋亭嘉树图》倪瓒 纸本墨色134x34.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认为画家应该摒弃客观物象的呈现,追求“胸中逸气”,而且画中多有题跋,是典型的文人画家。倪瓒的画对后世影响非常大,深受明清书画大家的追捧,董其昌与石涛是其忠实粉丝。

倪瓒以其特立独行的个性在士大夫间享有盛誉,连略带矫情的洁癖也被后人冠以洁身自好的精神内涵。

这样矫情而且真实的艺术家,你会喜欢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