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意義,別了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去世,享年94歲

一個時代的結束!

據明報消息,明報創辦人,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今天下午(10月30日)在香港去世,享年94歲。

一生有意義,別了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去世,享年94歲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原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1948年移居香港 。當代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代表作品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等。

金庸先生走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恕我直言,今後不會再有這樣的作家了。金庸不是翹課關在宿舍裡日更1萬能練成的。你能寫得出蕭峰的豪情,段譽的憨萌,令狐沖的苦逼,程靈素的深情,黃蓉的精靈,韋小寶的無賴你寫得出凌波微步的瀟灑,六脈神劍的氣勢,天山折梅手的精妙。

金庸就是金庸,四海列國,千秋萬載,就只一個金庸。

古龍去世時,喬奇為他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金庸去世,怕是沒有人有資格且能為他寫這樣一幅輓聯。

然後又想,他這輩子不早已為自己寫好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哪裡還有能壓過這十四個字的。

一生有意義,別了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去世,享年94歲

飛—《飛狐外傳》

雪—《雪山飛狐》

連—《連城訣》

天—《天龍八部》

射—《射鵰英雄傳》

白—《白馬嘯西風》

鹿—《鹿鼎記》

笑—《笑傲江湖》

書—《書劍恩仇錄》

神—《神鵰俠侶》

俠—《俠客行》

倚—《倚天屠龍記》

碧—《碧血劍》

鴛—《鴛鴦刀》

金庸武俠小說寫作經歷

1955年,在《大公報》與梁羽生、陳凡(百劍堂主)開設《三劍樓隨筆》,成為專欄作家。並在同年首次以“金庸”為筆名擬寫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1956年在《香港商報》全年連載《碧血劍》。1957年,進入長城電影公司,專職為編劇,寫過《絕代佳人》、《蘭花花》、《不要離開我》、《三戀》、《小鴿子姑娘》、《午夜琴聲》等劇本,合導過《有女懷春》、《王老虎搶親》(所用筆名為林歡)。

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後來推出包括《明報晚報》 、《明報月刊》和《明報週刊》、及馬來西亞《新明日報》系列報刊,金庸還成立了明報出版社與明窗出版社。 [10] 同年在自辦的《明報》上連載《神鵰俠侶》。

1972年,宣佈封筆,退出俠壇,之後對其以往的武俠作品開始修訂工作。

一生有意義,別了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去世,享年94歲

記得在書裡楊過最後一句話“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

一生有意義,別了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去世,享年94歲

俠名滿天下,文章傳千古。緬懷金庸先生

金兄此去何處?

江湖。

與何人伴?

唯我一人,瀟灑肆意爾。

何時願歸?

此去不歸。

今後若能相逢,可否痛飲一杯?

若能相逢,大醉三秋又何妨?

望先生一路珍重。

告辭。

一生有意義,別了大俠,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去世,享年94歲

人生哪得斯如晝,江湖從此難再逢

書中少年仍是,只是江湖已沒了說書人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謝謝老先生給了我一個江湖夢

一代文學泰斗,現代武俠奠基人就此逝去,去另一個世界開創另一段波瀾壯闊的俠義精神了,一路走好,查老先生。

不必悲傷,大師他只是去了一個叫做江湖的地方,偶至雪山去尋那飛狐,偶與五絕切磋在華山,偶約郭喬共討論國事,偶會俠侶於桃源,左提鴛鴦,右執碧血,評書論劍,快意恩仇,此等美事,吾等怕是暫時無福消受了。

謝謝您的書陪伴我走過的日夜。謝謝您帶給我們的江湖 ,您帶給我的江湖 一直在我心裡 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