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 張敬華用“五個標識”詮釋南京願景

南京

城事

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張敬華用“五個標識”詮釋南京願景

1月8日,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開幕。在講話中,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首次用“五個標識”詮釋了南京“創新名稱、美麗古都”的城市發展願景。

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標識之一是勇立潮頭的“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是城市之光,張敬華要求,全市上下樹立強烈的創新意識,推動一切智慧和力量向創新匯聚、一切資源和要素向創新集中。大力弘揚科學精神,著力培養創造思維,倡導以尊重創新、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為價值取向的創新文化,使全社會創新智慧充分釋放,使各方面創新力量充分湧流。真正使創新成為南京這座城市最鮮明的氣質、最顯著的標識。

標識之二是開放包容的“國際風範”。今天的南京,是“一帶一路”交匯點重要樞紐城市,處於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多個國家戰略疊加區。因此,南京需要制定更加靈活、更具國際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推動城市功能體現國際水平、管理服務接軌國際標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發揮歷史名城、博愛之都、和平城市的強大影響力,促進不同文明在南京交流互鑑。以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格局,努力建設吸引人才、積聚人氣、激盪人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化城市。

標識之三是卓爾不群的“美麗印象”。

南京具有與眾不同的城市風貌,必須大力彰顯“自然山水韻、古都文化魂、國際現代貌”的南京氣派。因此需要用古今交融的理念來擘畫城市,用繡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來雕琢城市,用綠色堅守來呵護城市。不僅要在全域統籌中疏解老城功能、完善新城新區、建設美麗鄉村,還要從百姓關注的每一個細節入手改進城市管理,為城市運行和城市治理裝上“智慧大腦”,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把一個卓爾不群的美麗南京印象呈現給時代、展現給世界。

標識之四是獨具魅力的“人文氣質”。南京古為天下文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要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回答好傳承與弘揚的命題,就要豐富拓展文化內涵,做強打響文化品牌,充分彰顯文化自信。具體包括用好用活六朝文化、明朝文化、民國文化、紅色文化等寶貴資源,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蹟和明清城牆申遺等重點工作,組織策劃一批具有世界水準的重大活動,打造更多精品力作,發揚“兩高一大”雨花英烈精神等等,真正讓文化成為世界讀懂南京的窗口、成為南京走向世界的橋樑。

標識之五是更有品質的“幸福生活”。

2019年是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因此要抓緊抓牢富民增收、就業創業、社會保障、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重點工作,儘快補上生態環境短板,確保關鍵之年取得關鍵進展、實現關鍵突破。通過聚力打造高品質生活和高效率治理,深化網格化、智能化等社會治理創新,推進平安法治建設,完善共享發展格局,著力解決好百姓身邊的煩心事、操心事,用務實行動和過硬成果,讓城市發展更有溫度,讓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面向未來,把一個什麼樣的南京留給後人?如何讓美好的藍圖成為現實,進而惠及廣大市民百姓?張敬華表示,做好新時代答卷人,必須緊扣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緊盯提高城市能級這個主攻方向,努力打造更多富有時代氣息的城市標識,更好彰顯“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魅力與風采。(來源:新華網)

江寧開發區推動創新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1月7日,江寧開發區在全市率先召開貫徹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精神部署會,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區政府關於創新的工作要求,進一步動員園區上下迅速行動起來,以加壓奮進的擔當、求真務實的作風、紮實有力的舉措,加快掀起新一輪創新創業熱潮,推動江寧開發區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2018年,江寧開發區科技創新工作交出優異“成績單”,多個科技創新指標在全市名列前茅:全年新型研發機構簽約數全市第一,通過市級備案全市第二。其中,有9個新型研發機構是與牛津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德國國家微系統傳感器研究院、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等境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國內合作的高校院所有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20家,院士領銜的13家,無論是簽約數量還是發展成效,均領跑全市。在全市前三季度公佈的重點檢測指標中,發明專利申請、發明專利授權、PCT專利申請及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均位列全市各園區第一;技術合同交易額、企業研發投入、累計科技企業數等6項指標位列全市各園區第二。此外,在全市高新園綜合評定中獲得一等獎,並高分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驗收工作。

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市委、市政府將創新名城建設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支撐,區委全會報告提出的堅決打好‘創新提質強動能’主攻仗,這既是開發區創新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實現高質量創新發展的目標遵循。”江寧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會祺說,今年園區抓創新各項工作要緊緊扣住質量效益這個中心,深入做好“引進項目落地見效”和“指標任務保量提質”兩篇文章。一方面,聚焦重大科技專項,加快建設環東大知識創新圈,大力推進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國家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等重大科技平臺建設,形成引領未來發展的創新高峰。另一方面,聚焦高端資源引建,跑好創新“接力賽”。瞄準地標產業打造,面向全球創新大國、關鍵小國,深挖“生根”國家創新資源,推動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等一批在談項目落地,加快推進德國離岸孵化器建設等。此外,聚焦市場主體培育,下好創新“先手棋”。深入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在市場主體培育上把新型研發機構作為主攻方向,把高新技術企業作為主攻任務,把獨角獸、瞪羚企業作為主攻目標,充分利用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和眾創空間,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生產落地,率先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型孵化企業,打造形成一批有市場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進一步釋放市場創新主體活力、增強企業創新實力。

江寧開發區高新園是建設創新名城的主陣地。該園區還鼓勵各載體平臺結合自身優勢,進一步整合創新資源、優化創新業態。如,江蘇軟件園加快諾獎小鎮建設;九龍湖、東山總部園在國際性總部創新資源項目上再發力;空港、綜保區加速匯聚臨空高新企業,打造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來源:南京日報)

江蘇推“1+10”新政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昨天上午,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解讀江蘇為優化營商環境剛出臺的“1+10”新政,即江蘇省審改辦研究制定的《加快推進“不見面審批(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和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研究制定的《關於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行動方案》等10大行動方案。

南京城事 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 张敬华用“五个标识”诠释南京愿景

據介紹,我省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取得顯著成效,打造了“不見面審批”的江蘇品牌。根據國務院第五次大督查,江蘇省營商環境綜合排名位居前列。在此基礎上制定的優化營商環境“1+10”文件,重點圍繞加快推進“不見面審批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從推動“不見面審批”標準化、規範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完善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投資審批便利化、優化納稅服務等11個方面提出了25項具體任務。比如由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將在全面實現“開辦企業3個工作日內完成”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環節、優化流程,壓縮開辦時間。針對水電氣接入的時間、程序、費用等營商環境重要內容,由省電力公司、住建廳等牽頭,將全省高壓、低壓非居民平均接電時間壓縮至60和10個工作日以內,其中,無外部線路工程的不超過8和2個工作日;無需在建築區劃外增設接入管線的,用水、用氣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裝表接入。

按照行動方案,在今年年底前,江蘇省將力爭實現開辦企業、不動產登記、辦理施工許可、納稅、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獲得用水、獲得用電、獲得用氣等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來源: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