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2018年中國互聯網關鍵詞是“水逆”,要說最水逆的公司,京東應該算一個。

2018年京東發生了許多事情,其最新市值僅為304.98億美元,相對於今年1月最高點下跌58.4%,已經腰斬。從市值排名看,京東距離第一陣營互聯網巨頭已有較大距離,體量甚至只跟成立三年的拼多多相當,後者最新市值達到234.08億美元。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從市值來看,有人說2018年是京東走向沒落的開始,有人說京東在電商大戰中已經徹底輸了,甚至有人說京東正在離開互聯網中心舞臺,曾經被稱為BATJ的四大互聯網巨頭陣型已經不復存在。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對此,我有不同看法。

京東從未離去

在討論京東是否依然在互聯網中心舞臺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是互聯網中心舞臺。

當微博在低迷多年後再次崛起時,微博董事長曹國偉欣喜地表示:“我們重返了中國互聯網市場的中心舞臺。”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什麼是中國互聯網中心舞臺呢?在我看來應該符合兩個條件才算:一個是處於主賽道,電商是,工具App不是;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農業不是。一個是在賽道佔據核心位置,或者說頭部公司、第一陣營,阿里是,聚美優品不是;螞蟻金服是,趣店不是。不只是微博,許多互聯網公司都對互聯網中心舞臺有野心,在中心的希望一直在,被邊緣化的努力迴歸,比如搜狐張朝陽,就絲毫不掩蓋搜狐想要再次崛起重返中央舞臺的雄心壯志。

微博重返中心舞臺,正是因為內容產業成為主賽道,微博則憑藉內容戰略躋身中國主流內容平臺,市值一度攀升到300億美元,則是重返中心舞臺的一個結果。對於企業來說,股價的波動、市值的變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比如宏觀環境、經濟週期、資本市場和黑天鵝事件。

要判斷一個企業是否處於中心舞臺,不應該只看市值,而是要關注業務本身,正是基於這一邏輯,我認為京東一直都是主流互聯網公司,從未離開互聯網中央舞臺。

首先,從賽道來看,京東依然處於中國互聯網消費這一核心賽道的重要位置。

京東一直都是中國電商市場的核心玩家之一,是B2C自營電商的開創者,是現在的主要玩家。京東基於自建倉儲物流優勢在電商市場佔據一席之地,在3C、大家電等類目上擁有顯著優勢,在眾多電商平臺中貼上了“品質電商”的標籤,付費會員率先突破1000萬就是京東用戶高粘性的證據。

  • 京東還在積極向美妝電商、服飾電商、家居電商等垂直類目擴張,去年服飾家居事業部一拆二,成立大服飾事業部和居家生活事業部;
  • 京東與時俱進擁抱社區團購、社交拼團、精品電商等新模式;
  • 京東在同步進行跨境電商和農村電商的佈局獲取增量;
  • 在新零售時代來臨後,京東在“無界零售”戰略下,與沃爾瑪、永輝超市等實體巨頭結盟,佈局一萬家京東便利店,實現線上線下零售的無縫融合。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不論是何種模式的電商,不論是什麼形式的零售,京東做的一切都是在滿足中國人的消費升級需求,從2018年雙11各大平臺GMV增長率在26%左右來看,消費市場強勁增長的大勢不可逆,而且遠超整體經濟水平,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內需驅動”,正是因為此,消費將是互聯網最核心的賽道。

其次,從業務來看,京東在消費金字塔中處於中頭部位置,難以被替代。

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為3.052億,去年同期年度活躍用戶數為2.663億。從絕對值來看,京東覆蓋了大部分品質用戶群——同期,阿里中國零售平臺年度活躍消費者突破6億,但阿里受眾更廣泛;從增長來看,京東用戶錄得3890萬增長,在互聯網進入存量市場後這一增長同樣處於高水平。京東三季度GMV同比增長30%,達到3948億元,在沒有618和雙11等促銷節的影響下,京東30%的增長率超出了消費增長平均水平。

三季度,京東淨收入1048億元人民幣(約153億美元),同比增長25.1%,跟電商大盤增速持平,不過,更能表徵京東營收能力的是淨服務收入,三季度京東淨服務收入為109億元人民幣(約16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9.4%,僅次於阿里巴巴,超過美國科技五巨頭。雙11好物節期間京東下單金額1598億元,同比增長25.73%,天貓雙11錄得2135億交易額,同比增長26.93%。

從用戶數、交易額和購物節等關鍵節點來看,京東依然是僅次於阿里的電商平臺。

最後,從核心價值來看,京東物流優勢日益凸顯,科技驅動的零售基礎設施戰略奏效。

京東崛起的根本在於自建倉儲物流形成的購物體驗,現在這一能力依然至關重要,從各大電商巨頭努力建設智能物流和本地即時物流就能看出,用戶對物流速度是貪婪的,零等待才是終極目標。

三季度財報顯示,京東繼續在物流上大力投入,截至2018年9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超過550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為1190萬平方米。京東不只是有幹線物流,還將達達與京東到家合併佈局同城物流,基於此京東推出了同城一小時達服務。京東物流今年完成了行業單筆最大融資,構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其正在建設全球網絡、應用智能物流技術和採取開放戰略,進而不斷優化物流效率、體驗和成本。

京東物流這一核心價值並未發生轉變,在可見的未來依然會是核心優勢。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與此同時,京東近年來開始大力投入科技,實現從物流驅動的電商平臺向科技和物流雙輪驅動的零售消費平臺升級,事實上,京東物流本身也是科技驅動的物流。三季度,京東技術研發投入了34.5億元,同比增長96%,今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技術研發投入已經達到86.4億元,遠超去年全年的66.5億元,今年全年技術研發投入破百億無懸念。

京東的技術研發主要投入到AI、大數據等基礎技術以及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售後服務等應用技術上,打造軟硬件一體化技術體系,這些研發成果正在逐步開放出來,形成了實際效果。

不只是京東,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都意識到,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爭相在科技上大力投入。LinkedIn Data剛發佈的數據顯示,京東研發人員佔比在知名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十,在中國僅次於阿里、華為和中興,京東科技投入處於領先水平,技術成為跟物流一樣核心的價值。

不論是物流還是技術,京東都在開放,這意味著京東價值不只是零售平臺,而是零售基礎設施。

京東物流在B端藉助於京東平臺化戰略,基於倉配物流一體化模式直接變現,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期間,京東物流倉配一體服務訂單中約90%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其中包含京東商城自營訂單和平臺商家訂單,京東物流還在10月推出了個人業務。京東旗下的京東金融在今年更名為京東數科,走向了技術開放賦能的道路,京東還面向零售店推出了的全鏈路數據平臺“祖沖之”。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京東依然處於新消費這一賽道的核心位置,核心價值未變,長期來看依然具有極強的競爭力,正是因為此,我認為京東從未離開互聯網中央舞臺。

股價為何不行?

京東最新市值只有304.98億美元,相對於年內最高點已下跌58.4%,既然京東仍在互聯網中心舞臺,為什麼股價卻如此疲軟呢?原因不難找到。

1、大環境不好,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受到宏觀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調整的影響,中概股2018年表現幾乎都不景氣,很少見到市值翻倍的公司,大多數公司股價都迎來下跌,部分公司市值甚至縮水數倍,說白了,大家都在跌。

當然,下跌的程度和原因各有不同。有一些公司下跌是因為市值虛高泡沫破裂,但也有一些公司是因為受大環境波及而超跌,我更偏向認為京東是後者。

2、用利潤換基礎設施,盈利不穩定。

對於所有上市公司,營收和利潤是最關鍵的兩大指標;對於互聯網公司,活躍用戶數和增長率是最被投資者關注的指標;對於電商類公司,交易額、商家數量、會員數等指標值得關注。正如前文所言,京東各項指標都不錯,利潤是例外。跟亞馬遜一樣,京東大規模建設物流基礎設施的做法導致其遲遲難以盈利。現在雖然京東經營利潤表現不錯,但淨利潤絕對值依然很小。

如果算經營利潤,不論是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還是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都已連續10個季度實現盈利,三季度GAAP下,歸屬於股東的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30億元人民幣(約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200%。而且京東經營利潤率一直在上漲,三季度京東商城經營利潤率達到2.2%,達到歷史單季最高盈利水平,2015年這一數字只有0.1%。

不過,因為在技術和物流上的大力投入,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京東三季度淨利潤只有12億元,同比下滑45.45%,京東淨利潤這個指標一直不是很穩定,Q1淨利3.56億元,Q2卻又錄得2.87億元虧損,Q3有了10億元淨利,反反覆覆再加上絕對值也不算大,導致部分投資者缺乏信心。

3、進入水逆期,發生踩踏事件。

2018年,一系列突發事件導致中概股劇烈波動,京東同樣遭遇一些水逆事件,導致投資者出現恐慌情緒,在大環境不好時,這樣的情緒被渲染加劇,近乎發生踩踏事件。

寒冬更適合佈局

京東面臨的問題,也是許多企業面臨的問題:宏觀經濟承壓,資本市場疲軟,人力成本攀升,市場增量變小,原材料成本上漲,企業的冬天已到。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任的時代,這是懷疑的時代;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

用狄更斯《雙城記》中的名言來描述當前的互聯網行業,恰如其分,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有一句名言:

“據說冬天越是嚴寒,春天越是櫻花爛漫。企業也好,個人也好,都要把逆境作為動力,實現更大的飛躍。”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稻盛和夫的京瓷集團正是抓住了石油危機、日元升值諸多危機,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在寒冬中佈局,進而實現螺旋式上升。

為什麼寒冬反而是企業轉型的契機呢?經濟不好現有產品銷售下滑就會被逼著開發新產品,企業會節省經費重新回到創業期的高效率運轉狀態,如果裁員就可以精簡機構實現企業瘦身,如果不裁員則會讓員工上下一心同仇敵愾。總之,經濟寒冬下,企業自上而下都會充滿凝聚力以及轉型求變意識,進而孕育出創新。順勢而為很容易,逆勢增長卻很難,只有經歷和扛住嚴寒的企業,才會真正走向偉大。

京東正是基於這一邏輯在寒冬中佈局。

首先,京東在將長板築長的同時彌補短板,修煉內功。

京東最擅長的是物流,雖然京東物流優勢已經很明顯擁有行業領先的物流體驗,但京東並沒有停下物流佈局的步伐,依然在大面積建設倉儲物流配送基礎設施,完善從幹線到區域到同城的物流網絡,應用智能技術增效降本,這是長其所長。

與此同時,京東在科技上的投入則是補齊短板的舉措。在成立後相當長的時間裡,京東都沒有CTO,專注於物流的佈局,技術只是支撐,“只投入必要的”資源,現在科技公司都意識到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特別是在AI、大數據和IoT技術興起後,技術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京東意識到這一點後,在去年年初的“京東集團2017年開年大會”上,就提出將用第二個十二年的時間,把第一個十二年裡所有的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這裡的商業模式包括物流、金融、零售等等。從財報來看京東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在做真金白銀的投入,哪怕犧牲利潤也在所不惜,即便是在企業遇到危機後依然沒有放緩技術投入的節奏,三季度京東技術研發投入同比增長96%,前三季度技術研發投入遠超去年全年。

正如我此前所言,對於京東來說,技術有三重價值:

  1. 技術確保核心業務實現精細化運營,進而提高效率,最終體現在利潤等數據上,比如智慧物流、大數據營銷的應用;
  2. 技術是京東開放的一部分,通過技術可以形成高效率、獨特性和差異化的電商、金融、物流等能力,進而開放給行業成為零售方案;
  3. 技術本身可以創造利潤,Amazon和阿里巴巴雲計算業務都大獲成功,京東錯失雲計算,不過未來還有更多機會,特別是結合智慧零售的技術開放,劉強東表示“將來所有技術都會是開放的,我們每個技術產品最後都是一個利潤中心,而不是僅僅是費用、成本和投入。”

其次,京東正在像京瓷一樣在寒冬中開發新產品,而不是固守城池。

從直觀感覺來判斷,寒冬中企業應該收縮,防禦和保守,而不是擴張,然而稻盛和夫的“過冬哲學”正是在寒冬中開發新品,進而享受到經濟復甦的紅利。現在經濟環境不是很好,但這樣的不好一定只是暫時的,當經濟復甦時,消費升級、下沉、全球化諸多趨勢都會體現得更加顯著。

京東正在拓展傳統電商外的新業務。投資社區生鮮新零售錢大媽,推出社區團購平臺“友家鋪子”佈局社區電商;推出“京東京選”佈局精品電商;推出京東快遞做個人快遞業務;增持達達同城物流平臺,戰略佈局京東超市,與多個實體巨頭結盟,積極佈局新零售;全面啟動國際化戰略,構建全球智能供應鏈網絡,單單在進博會上就宣佈了近千億採購金額。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京東處於消費金字塔的中頭部,這意味著它有很強的擴張能力,向上可以做精品電商抓住中產群體,這是京東擅長的事情;向下可以做拼團等業務從下沉市場獲取增量;向內可以抓住消費升級趨勢,向外可以做全球跨境電商,在寒冬中,京東正在向上、向下、向內和向外擴張。

最後,京東正在加速走向開放,擁抱產業互聯網的趨勢。

2018年是中國互聯網二十週年,上一個二十年看消費互聯網,下一個二十年看產業互聯網,阿里、騰訊都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雙輪驅動轉變,京東也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玩家。

京東大力投入物流和技術,兩者都會在京東“技術驅動的零售基礎設施”的戰略下開放出來,其本質正是擁抱產業互聯網,基於京東B端供應鏈資源,to B的物流服務能力和正在完善的金融和技術能力,京東將會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玩家,產業互聯網對京東來說也是一個性感的故事。

就在12月21日,京東核心業務京東商城進行了2018年第二次架構大調整,從此前三大事業群的架構劃分為前中後臺,從面向業務本身的組織架構向面向場景和模式的組織架構的調整,表明其重新出發的決心和寒冬佈局的意志。

2018年“水逆”的京東 是否還在互聯網中心舞臺?

我認為,京東的股價疲軟只是暫時的,它在寒冬中沒有止步不前,沒有踟躕徘徊,沒有保守收斂,沒有自亂陣腳,而是大開大合地面向未來進行戰略佈局。在我看來這是好事,在過去的一年京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短板,寒冬中的佈局,會讓其在大環境變好時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有望實現二次崛起。

種子在冬眠期積蓄足夠能量,春天到來就會破土而出,這樣的邏輯,對所有互聯網企業都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