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海底撈張勇告訴你:老闆與員工的那些事兒

阿里巴巴和海底撈張勇告訴你:老闆與員工的那些事兒

上星期,去聽了一位小公司里老板與員工的對話,出現了三個關鍵詞,感悟很深。

這位老闆跟員工的對話裡,第一個關鍵詞是:服從。

公司日常出現了問題,領導想要解決,採取了壓制言論方法。傳遞到員工那裡,就是兩個字:服從。

聽到服從這個詞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軍隊管理,其次是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

小公司能和軍隊比嗎?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服從命令能成為一個員工的天職嗎?

上千年的封建社會已經在時代的潮流裡光榮退役了,充分說明,等級森嚴的制度已經不被人類接納。現在的大學生,文化水平不低,想跟他們建立起嚴格的等級制度,可能嗎?

領導者在向員工傳遞觀念的時候,其實也是員工看清企業文化的時候。

一個企業的文化是什麼?歸根到底是人。什麼人?不是員工,而是領導者的為人。

領導者為人處世如何,員工都看在眼裡。領導者想讓員工賣命幹,自己得先有兩把刷子。

如果領導日常處事根本不能令人信服,憑什麼讓員工聽命於你?

阿里巴巴CEO張勇,他分享了自己的切身體會,現在在公司裡跟90後的同事開會,有時被搞得很鬱悶,因為他們會直接跳出來說,“逍遙子,你太老了,你不懂!”

90後對待上司的態度看上去很猖狂,不像80後,他們會很尊敬領導,並禮讓在先。

張勇鬱悶,但是張勇不會想去把這些聲音壓下。因為,張勇知道,他需要有好奇心,瞭解年輕人的所思所想,讓自己的管理跟上時代。

阿里巴巴有一大批90後的中層領導,阿里巴巴的員工更是有一大批90後的中流砥柱,他們能夠用好這群人,正是源於領導的開放性和大格局。

在基本原則下,只要你能幹事,我們就用你。只要你能辦好事,我們就提拔你。

馬克斯維爾在《領導力21法則》一書的開篇就介紹了領導力中的蓋子法則:鍋裡的水永遠漫不過蓋子,領導力就像一個蓋子,他決定了一個人的辦事效力。

一個人的領導力越低,限制其潛力發揮的的蓋子所處的位置也就越低,也就是說他的潛力更低。相反,一個人的領導力高,蓋子所處的位置也就越高,他所能發揮的潛力也就越大。

當領導者看待自己與員工關係,總是以服從為準則,甚至工作的討論接洽裡滿滿都是對員工不服從的暗諷。這時,我們只能說:這個領導者的蓋子上升空間很大。

阿里巴巴能夠做成如今的局面,正是源於馬雲的瓶蓋足夠高大。

阿里巴巴和海底撈張勇告訴你:老闆與員工的那些事兒

第二個關鍵詞:感恩。

老闆跟員工談感恩,有的確實仁至義盡做到了。處理不當,就是明晃晃的施恩求回報。

海底撈上市以後,初中女孩楊利娟逆襲成為30億身價,她說得最多的就是:我把海底撈當家。

之所以有如此熱烈的情懷,是因為當初自己去海底撈工作時,家裡欠下了債務,經常被人上門催債。有一次,媽媽到店裡找楊利娟,說要債的人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搬走了,問她能不能問同事借點錢。

可是當時楊利娟剛到海底撈,認識的同事不多,自己又特別想幫助媽媽,於是哭紅了眼睛。

海底撈張勇知道此事後,讓公司借給楊利娟800元,解了燃眉之急。

楊利娟說:這錢從我工資里扣。

張勇說:扣了你家不還是沒錢?年底再還吧!

等到年底,其他同事都去領獎金了,楊利娟覺得自己的獎金肯定沒有,還公司錢了。

結果,公司會計叫她去領獎,並且告訴她:“張大哥說了,你家還債的錢由公司出,因此,你還有獎金。”

“從此,我就把海底撈當家了,誰要損害公司的利益,我敢跟誰拼命!”不到一米六的楊利娟說。

楊利娟跟著張勇打天下,從18歲到如今40歲。

有些人看到的是,為什麼一個初中生成為了30億身價的那個幸運兒,而沒有看到:為什麼張勇能讓一個人這麼多年都願意追隨他?

楊麗娟因為那一件事一直對張勇,對海底撈存有感恩之心。

現在的企業,有些領導想讓員工對自己存有感恩之心,於是認為:多給錢就行了。

當初張勇不就是靠錢把楊麗娟留下的嗎?

你不知道的是,當海底撈還沒有那麼壯大的時候,其他公司想要花幾倍的價錢把楊麗娟挖過去,楊麗娟也沒有去。

留下楊麗娟的,不是張勇的錢,而是那份恩情。

錢,可以買來員工的時間和勞動價值,買不來員工的心。

不是說,工資多加幾百塊錢,在微信裡,發送一條照顧員工的信息,然後就把員工的心收住了。

大學生有責任心的居多,我掙著你這份錢,我自然希望自己對得起你的這份工資。

可是,當老闆想當然認為,我付了你工資,就應該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幹什麼。我多付了你工資,你就應該懂得感恩。

公司給你提供了一個平臺,給了你一份工作,如果沒有這份工作,你到哪裡去掙這份錢去?所以,你應該感謝為你發工資的這個平臺。

這樣的話說出來,好像員工都沒有感恩的心。

老闆把這份心態傳下去,員工會怎樣看?

感恩的心,是這樣的嗎?

賣衣服的銷售員應該感謝店長給個工作的機會,買衣服的顧客應該感謝賣衣服的人給自己提供一件心儀的衣服。

寫字樓裡的每個人都應該感謝公司給自己一個養家餬口的工作機會,甚至感謝開發商給建立了這棟大樓。

說這些話的時候,老闆有沒有想過:你是在做慈善嗎?你是本就不需要員工,只不過把他們招過來打卡付費的嗎?你沒了員工,怎麼活?

工作是一個相互的付出,我投入自己的勞動,你為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付出等價的回報。

經濟學上講價值,是體現在商品裡的社會必要勞動。價值量的大小取決於生產這一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不經過人類勞動加工的東西,如空氣,即使對人們有使用價值,也不具有價值。

工作,就是勞動,是一種商品買賣價值交換,無法因為一個工作機會,就上升到施恩與報恩的高度。

當老闆的,你能拿錢買員工的時間和勞動價值,你能買得了員工的尊嚴嗎?

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才是員工真正願意付出價值的體現。

能夠讓員工願意在相等的時間裡,主動實現自己價值的最大化,那是一個真正優秀的領導者。

真正的恩情,是日以繼日的感情維繫建立起來的。

不需要你說感恩,我就知道:我很感謝你在工作期間,對我的幫助。

如果不合時宜地把感恩的話題提出來,就類似於一種道德綁架。

感情的事,心甘情願,才是最好的。

說下來,當老闆的,也是頗多苦衷啊。

阿里巴巴和海底撈張勇告訴你:老闆與員工的那些事兒

第三個關鍵詞:老闆自己說,我從來不把錢看在眼裡。

這個不多說,打工的人,自己慢慢體會:領導者想給員工傳達的是一種什麼觀念?

工作的時候,我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老闆和領導,我們決定不了領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但是有一點必須承認:人家走到如今的崗位上,必然有人家的過人之處。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也不是那個完美的人。

但我們可以通過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見識去彌補自己的不足,取長補短,揚長避短。

工作的心態無非兩種:一為了掙錢。二在掙錢的過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價值。

未來的事,誰能說定呢?

但是,今天,我們必須給自己一個好心態。

楊超越在《吐槽大會》上,面對張紹剛提出的要求時,笑著說:出門時,我們家長交代過,交代過什麼?

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家人會真心對你好,別人憑什麼對你好?

你遇見這樣的人了,是你幸運,你沒有遇見,那也真是太正常不過了。

好好工作,開心上進,未來還很長。

阿里巴巴和海底撈張勇告訴你:老闆與員工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