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背黑鍋:高房價其實是經濟轉型的“千斤頂”

房地產背黑鍋:高房價其實是經濟轉型的“千斤頂”

自2015年-2018年,中國房地產迎來了一波氣勢磅礴的大牛市。2015年-2016年上半年,先是一二線翻倍,2016年下半年到2018年初,全國房價都開始一路狂飆。在這一場史無前例的資本盛宴中,出現了許多房地產歷史上的“奇葩時刻”:日光盤,萬人搶房,搖號買房,茶水費等等,直到2018年下半年,隨著各項調控措施頻繁出臺,房市的火爆程度太有所減緩,但仍然處於高位。在高房價的重壓下,很多人都在瘋狂吐槽房地產,甚至將它比喻為“吸血鬼”,但是回顧2015年這波房地產熱潮,你會發現,房地產只是一個“經濟工具”而已,它其實也是“背鍋俠”。

直接原因:政策支持,熱錢大量湧入

這波上漲是如何開始的呢?那要從2015年說起,當時全球金融市場都在預期美國聯準會(FED)會做出升息的決策,許多金融商品都出現和過去數年不同趨勢的變動。以中國為例,人民幣擴大貶值,上證指數出現巨大跌勢,中國製造業全面低迷,資金外流,讓中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相當困擾,GDP成長率從高點逐漸下滑。於是,短期內能舒緩經濟低迷的一帖良藥,似乎就在房地產業。

從2015年下半年以後,央行持續調降存款準備率和利率,並且放寬資產管制,讓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升資產價格,同時調降首購族20%的頭期款,並減少交易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更對外宣佈,房貸首付比例還有降低空間,中國要開始發展住房貸款的相關業務,因為中國的住房貸款比重較低,這塊資金還有靈活使用的空間。從金融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讓房地產貸款搭配槓桿來操作,使得中國人民瘋狂湧入一線城市購房,也讓中國房地產從低迷再度復甦。

2016年開始,棚改貨幣化在全國面鋪開,這使得在三四線城市出現了手持大量貨幣的買房需求,加上“去庫存”的政策支持,抬高了房價。在牛市裡,所有的消息都是利好,開放商不失時機地煽風點火,“地鐵盤”“高鐵盤”“未來城”各種噱頭帶動了全國的房價上漲。萬人搶房的奇葩景觀在全國頻繁上演。

深層次原因:經濟轉型的“千斤頂”

政策支持和熱錢融入只是表現現象,更深層次的原因關乎到經濟轉型這盤“大棋”。2008年以來,國內的經濟發展就遭遇了瓶頸,以前10%以上的高增長率不復存在。同時全球經濟也出現了需求低迷的狀況,這更讓國內出口貿易承壓。

為了維持中國經濟成長,財政部和央行透過減稅(房地產契稅及營業稅)和寬鬆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引導更多首購族進入房地產市場,當然,投機客也跟著搶進市場。房地產業畢竟是中國最大的內需產業,如果股市暴跌,房地產又維持低迷,建築業受影響,煤礦和鋼鐵業也會受影響,銀行業更是避不掉,房屋貸款和資金流動性會造成金融不穩定。房地產是拉抬經濟的短期特效藥,可以彌補出口貿易和製造業造成的經濟成長缺口,又能擴大內需消費市場,房價上漲了,能激活一系列的消費市場,等到全球經濟局勢恢復了,出口業和製造業復甦了,再來控制房地產的熱度,這無疑是最佳的市場經濟調控策略。同時也給大力發展服務業和高附加值產業,爭取了時間。

從這些方面來看,房地產在中國經濟最危機的時候,頂住了這艘大船,其目的就是為了使他平穩過度到工業4.0,實現經濟轉型,而代價就是成為高房價的“背鍋俠”。

高空屋率和低生育率暗藏隱患

然而“千斤頂”始終是臨時工具,誰都知道胎換好了,它就會被一腳踢開,但是在千斤頂頂住車子的時候,我們更關心,它能不能撐住。最讓人擔心的是兩個原因:高空置率和低生育率。

房屋空置率沒有官方數據,數據估算主要來源於二個方面:一是,一些科研機構成立專題組進行調研所取得的數據,這些院校師生通常是比較客觀的記錄數據,所以可信度是比較高的;另一個是,國家電網公佈的電錶半個月以上不轉動的房子,來測算空置率。根據相關媒體的報道,中國房地產空屋率維持在20%-30%之間,一線城市稍微低一些,二線城市24%,三、四線城市26%,這數據比美國(2.5%)、香港(4.7%)、歐盟(9.5%)都還高出許多,即使是房地產崩盤後的日本(13.1%),或是空屋率很高的臺灣(17.6%),都還遠遠落後中國。換句話說,中國房地產熱度當中相當大的比重是投資和投機需求。這種投資需求遠遠大於“剛需”,以至於一旦出現貨幣政策收緊,就難以為繼。

另外一個隱患是低生育率帶來的人口老齡化的加深。據統計,2017年,全國人口中60週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佔總人口的11.4%。60週歲以上人口和65週歲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後果是消費需求的不斷減少,這是其生理和心理因素決定了的。“未富先老”的現象可能真的要出現了。

因此,從上面兩個因素來看,“千斤頂”能不能頂住真的很難說。一方面房地產對經濟的刺激作用邊際效益明顯,另一方面持續長時間的高房價使得民眾幸福感降低,有極大的社會不穩定性。

提高人口生育率和科技生產力

提升出生率雖然不能短時間帶來社會經濟效應,彌補勞動力短缺的危機,但是長遠來看,是能夠逆轉這種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這就需要相關部門聯動起來,出臺鼓勵生育的政策,讓民眾想生敢生。目前在新的個稅改革中已經體現了對這一點的重視,不過私以為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生娃和養娃的成本實在是太大了,另一方面高房價極大的拉昇了生活成本,哪裡還有閒錢生娃養娃。

另外,在房地產充當“千斤頂”的這段時間裡,積極地發展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提升生產力,一方面能彌補人力資源不足的危機,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經濟的轉型,減小對房地產的依賴。這一點,對於一個科技從業人員來說,只能說一句任重道遠了。

看吧,經濟就是這麼奇妙的東西,循環往復周,誰也逃不過它的週期,也許只有等到房地產失去“千金頂”作用的時候,中國經濟才會迎來再次騰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