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馬灩青團隊在強子結構理論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研究強子(比如質子、中子)的內部結構,對理解強相互作用規律以及我們現實世界的物質構成至關重要。但是對強子結構的理論研究極其困難,在強相互作用基本理論量子色動力學(QCD)提出約40年後的今天,人們依然未能利用QCD計算得到夸克和膠子在質子內部的動量分佈函數(PDFs)。近些年,PDFs的第一原理計算方法有了巨大的突破。

在2013年,物理學院季向東教授提出了時間無依賴可用格點QCD計算的 quasi-PDFs,並發現,當動量非常大的時候quasi-PDFs可以近似為PDFs。近期,物理學院馬灩青研究員與合作者把季向東教授的方法進行推廣,提出了最一般的方法“格點散射截面”。該方法保留了時間無依賴這一要求,但是與PDFs之間的聯繫是通過證明因子化定理來保證。馬灩青研究員與合作者構造出一系列便於格點QCD計算的“格點散射截面”,並量子場論框架下嚴格證明了它們與PDFs之間聯繫的因子化定理,從而能夠利用格點QCD計算得到PDFs。結果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Rev.Lett. 120 (2018) 022003】,馬灩青研究員是第一作者。

此外,在量子場論框架下,quasi-PDFs要想能夠用於計算PDFs,它們必須滿足紫外發散的可重整性質。馬灩青研究員與合作者嚴格證明了這一性質,這為quasi-PDFs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結果已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Phys.Rev.Lett. 122 (2019) 062002】,物理學院理論所博士生李正陽是第一作者,馬灩青研究員是通訊作者。(來源: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相關文章鏈接: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2.062002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0.0220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