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洪村里赶十八 元宵佳节氛围浓——大墅镇儒洪村“赶十八”民俗节

“正月初一到十五,走亲串门时不时,要说正月最热闹,元宵不及赶十八,八方乡亲都来到,家家摆起流水席,三天三夜不夜村,人人喝酒唱大戏。”正月十五闹元宵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但在淳安县大墅镇的儒洪村确有每年正月十八闹元宵的“赶十八”习俗。

儒洪村里赶十八 元宵佳节氛围浓——大墅镇儒洪村“赶十八”民俗节

儒洪村的“赶十八”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相传,当时的儒洪村才子程炳任严州知府,任期遇连年干旱,地裂草枯,黎民百姓盼雨似金,程炳得知后,心急如焚,亲临道场求雨,并跪在炎炎烈日下三天三夜,祈求苍天普降甘霖,以拯救黎民百姓。由于烈日曝晒,跪祷求雨的程炳不幸被活活晒死。但是他的虔诚,感动了天帝,连降大雨三天三夜。程知府舍己为民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四方百姓,纷纷建庙宇感念他的恩德。农历正月十八恰是程知府诞辰,儒洪村祖辈便把正月十五元宵节,改至正月十八闹元宵。在这天,儒洪村的村民们便自发地舞龙灯、耍狮子、演大戏以示庆贺程知府诞辰,怀思他对黎民百姓所做的贡献,代代沿袭至今。

儒洪板凳龙

儒洪板凳龙自明朝开始盛行,一闹六百年,寓意风调雨顺。正月十八上午9:18分,儒洪村文化礼堂举行隆重的龙头祈福祭拜仪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夜幕降临,由龙头引路,68根板凳龙身亮起一盏盏龙灯,首尾相连一字排开,总长可达100余米,伴着长号、锣鼓等乐器声,穿村走巷贺新春、闹元宵,气势磅礴。

儒洪村里赶十八 元宵佳节氛围浓——大墅镇儒洪村“赶十八”民俗节

民俗表演

农历正月十六开始,儒洪村的文化礼堂便会热闹非凡,村里请来戏班子连续三天三夜给村民们唱大戏。跳竹马、三角戏、腰鼓舞等,演员们华美的戏服,精湛的演技,不仅吸引了本村的村民,还来了不少从邻村赶来的乡亲和外来游客,共享这传承数百年的“赶十八”传统文化盛宴,儒洪村内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甚是喜庆。

乡村美食汇

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青睐。大家在赏美景的同时,也不忘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今年的“乡村美食汇”全面升级,现场二十个展棚向游客展示大墅的田园味道。麻糍、米粿、烘豆腐,米羹、油粿、肉圆子、番薯块、米酒等等,让你找回儿时大快朵颐的激情。

儒洪村里赶十八 元宵佳节氛围浓——大墅镇儒洪村“赶十八”民俗节

流水席百家宴

要说热情,“赶十八”期间上门即是客的传统让游客对这个古村心生好感。百家宴是儒洪独特又古老的民俗文化,最初的目的在于“聚宗亲,缅先祖,祈丰收,保平安”,程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八这一天聚在一起同饮团圆酒,后来演绎为联谊性质的百家宴。除了邀请邻村的亲朋好友,对于四方八方赶来的食客,村民们也是摆起圆桌,奉为上客。今年我们重拾传统,让游客走入村民家中,吃一餐地地道道的儒洪年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