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的话,大部分是站在自己角度说的

小潘和老ren是好朋友,相信大部分人应该知道我说的是谁。

两者既有很直接的利益联系,比如当年的“万通六君子”分家之后,潘石屹来到北京,老ren帮了其很大的忙,包括帮助其获得土地,以及更好的适应北京的行事规律。

两者也有很深厚的私交,老ren在回忆录中谈到:当年的微博就是小潘帮着下载的。小潘也对这位老大哥颇为信服,去年年末有个房地产行业的“致敬改革开放”奖项颁给了小潘,谁也没想到,小潘的获奖感言就一句话:这奖应该颁给老ren!

潘石屹的话,大部分是站在自己角度说的


但,两者对于买房这件事的看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比如你们熟知的老ren,其对房价是一直看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最基本的供需关系,买房的人有很多,核心城市土地供应却一直在减少,势必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的火热可能受到各种调控因素的影响,但总体说来大的趋势是不会变的。

但潘石屹对此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其论据的核心在于租售比,认为当前房价与收入非常不成比例,房价太高了,这是个大的问题。

如果我们从结果进行反向推导的话,可以看出潘石屹的模型有两个大的问题:

第一,按老ren的说法,当前的市场中,商品房只占据很少的部分,大部分来源于早前的福利分房,所以从来不存在房价与收入的问题。早期的原住民通过福利分房早已享受到了城镇化的红利,而对于之后的商品房买卖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价高者得的事情,房价要根据那些少数能够支付的起价格的人的财富去衡量。所以潘石屹所说的租售比只能影响当下的购房者,而且对于很多大城市来说,也是非常有限度的。

第二,潘石屹当下做的soho类的,更多属于持有物业的商业范畴,简单点来说需要通过出租获得收益。买房可以六个钱包,租房用来居住和办公,则必然与收入是直接挂钩的。

与此而引申来的一个现实情况就是,我们一般不推荐大家以投资性的需求去购买商铺。因为商铺很难通过出租收回成本。

潘石屹的话,大部分是站在自己角度说的


近日,潘石屹的一句话,又引起了巨大的社会讨论,表示未来重复性工作会被替代,社会需要数学好的人,需要创造性劳动。

估计看到这种报道,老ren会说:小潘又调皮了。


人工智能+大数据会造成很多的失业,但同时也解放了很多人类,创造出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

现在很多媒体都开始推出了机器人写稿,扎心之余,我开始反思什么工作是不会被取代的,结论就是那些依靠感觉,无法精确测量的东西。

就比如:烧烤


你可以评价一份羊肉串,好吃或者老了,但很难让机器人去把握在何种火候之下,肉质烤到什么维度是最好吃的。何况,美食是最需要创造力的行为

比如,前段时间朋友开了家店:阿岩私房串吧。就在北京的南锣鼓巷。

其中有三道菜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道:烤鸡脖。

开始上来的时候以为是排骨,不是一整根烤的,据师傅说,要细心的用小锤子把鸡脖子敲碎,这样烤起来才够入味,也更有嚼劲。作为私房菜之一,经常断货

潘石屹的话,大部分是站在自己角度说的

第二道:手撕猪心

用锡箔纸包起来烤,吃起来非常嫩,整个猪心是一条条的,就像其所说,是猪心熟透之后,用手一条条撕下来的。相比刀切,这样撕出来的猪心,更有味道些

第三道:烤鸡蛋

直接看图吧,据说这是独门绝技。因为一不小心,就炸了

潘石屹的话,大部分是站在自己角度说的

我不是美食博主,所以除了“卧槽”之外,也没有其它形容好吃的语言了。

但如果潘石屹说的是对的,我想我知道以后去干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