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逼捐”可以,但要文明,言论自由,探讨一下总是可以的。

  • 文:灰鸽

1月24日,潘石屹在微博高声为一线抗疫的英雄们喊加油,但至今20天过去,似乎他为这场疫情所做的唯一公开的事情就是喊了句加油。

于是网友不止一次地询问: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其实,原本潘石屹和李嘉诚是一起被网友“声讨”的,但李嘉诚举旗了,如今只剩潘石屹孤军作战,而他紧闭微博评论,默不作声。

也有人为潘石屹鸣不平:捐款本是自愿,为何要逼着人家拿钱。

说得很对,笔者只是想讲几个潘总的小故事。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一)

潘石屹祖上也算是大户人家,太爷爷是清朝时候的秀才,爷爷上过黄埔军校,是国民党的军官,而父母则都是大学生,高级知识分子。

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父亲却被划为了“右派”,而不谙世事的潘石屹,却以爷爷做过国民党军官为傲,还在同学面前炫耀。

结果,同学告诉了老师,小小年纪的潘石屹就被批斗了一连好几天,老师还让同学们往他脸上吐口水、抹鼻涕。

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潘石屹说:

“那是学生时代的一段灰色记忆”

所以潘石屹很早就开始思考和同龄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他对任何形式的组织都有顾虑,处事谨慎,至今没有加入任何党派。

(二)

潘石屹也曾致力过慈善,2005年,他成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重点关注教育。

不过公开的资料显示,SOHO中国基金会的动作并不太多。

从基金会成立到2008年共计捐款3170万,还算活跃,但之后就显得沉寂了。

2014年有两笔大额捐款,分别是1500万美元捐给哈佛大学,1000万美元捐给耶鲁大学,并承诺启动1亿美元的中国留学生资助计划。

在SOHO中国基金会的官网上,合作学校一栏里,只有两个大学,正是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

而巧合的是,这两所大学,也正是潘石屹的两个儿子后来入读的大学。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潘石屹大儿子儿媳

(三)

1994年,经人介绍,二婚的潘石屹遇到了来自美国的张欣。

彼时的潘石屹在海南炒房挣了些钱,在北京跟冯仑几人一起成立了万通地产,算得上一个小小的老板。

但在当时看来,仍然只是一个“土老帽”,在美国高盛任过职的张欣则是“白富美”,但就是这样天差地别的两个人却对上眼了。

一见钟情,三个月就闪婚了,此后,潘石屹有了一个美国公民的妻子。

二人家中的地位如何不得而知,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媒体的报道,潘石屹已经几乎没有SOHO中国的股权了。

现在让潘石屹捐款,他哪里有钱啊。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潘石屹夫妇向美国大学捐款

但还是欢迎网友们继续文明地“逼捐”,毕竟夫妻同枝嘛。

实际上,受到“逼捐”的也不止是潘石屹,还有其它的企业家、富豪,以及那些平常活跃在荧屏的娱乐明星。

对于“逼捐”,不少网友喊话不要道德绑架,甚至连人民日报也发文质疑“网络逼捐”:

“衡量善意的标准,不是你掏出了多少“真金”,而是你付出了多少真心。”

但现实是,疫情当前,那一笔笔捐款、一车车物资才能变成“弹药”,要赢得这场“战疫”,需要真心,也需要“真金”。

按照社会财富的流向,如果不“逼捐”这些相对有钱的人,就只能靠宣传公义,去刺激那些环卫工人和年迈老人的真心。

四川乐山,一个80岁的老太太走进了派出所的值班室,拿出一个黑色布袋子递给了民警,里面装着整整5万元,老太太说了一句话就转身离开了:

“民警同志,麻烦你们帮我把这个东西寄给武汉吧。”

袋子里面有一张纸条,写满了包含真心的文字,但没有署名。

山东日照,一个60多岁的大爷,把一个装有1.2万元现金的纸包放到业务柜台上转身就走,从监控记录里看到,前后只用了17秒的时间。

包现金的纸上写着如下的文字:

“为武汉的白衣天使加一点油,我的一点心意”

落款是东巷环卫,没有名字。

广东佛山,一个满头白发的独居老人到派出所里放下4000元,转身就跑,直到被民警追上退钱,还一个劲地说:

“给民警买点口罩用”

劝了半个多小时,老人家才收回钱,悻悻而去。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四川珙县捐款的邓阿姨

四川珙县,邓阿姨做环卫工人已有10多年,自己住一间10多平米的小屋,每个月花销不超过500元,但却一次性捐了8000元,相当于他半年的工资。

她说:

“拿给武汉他们那边,人们受灾很严重,我也只有这点能力”。

浙江杭州,52岁的环卫工人吴大叔,跑到杭州江干区红十字会扔下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就跑了,在电梯口被工作人员拦住拉了回来。

“我就想来捐点款,你们不要拍我”

塑料袋里装着3110元,那是他身上所有的现金,而他家里,还躺着受伤休养的爱人。

重庆,87岁的独居老人倪奶奶为武汉捐出了毕生的积蓄20万元,而她自己住的却是一个租来的老旧门市,除了卖点小百货,还要拾荒。

潘石屹,你的捐款呢?

浙江杭州捐了10万的戚大爷

浙江杭州,69岁的戚大爷是个退休工人,通过银行向杭州市江干区慈善总会转捐了10万元,这是他一辈子的积蓄,记者采访时,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13.78元。

浙江嵊州,64岁的环卫工人吴阿姨,每个月工资仅2300元,老伴体弱无工作,全靠她一人的收入支撑生活,但她自己主动跑到社区给武汉人民捐了800元。

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一个个近乎“倾家荡产”的捐款背后,是一颗颗真挚的爱心,钱可能不算多,但一样称得上大爱无疆。

没有人逼这些普通人,他们都心甘情愿地尽一份力,与他们相比,身家亿万的企业家和富豪们,一个出场费就几十万的娱乐明星们,不可以被逼一逼吗。

企业家们说用户是“上帝”,明星们说观众是“衣食父母”,那就让“上帝”和“父母”也发发牢骚吧。

当然,我们希望“逼捐”是文明的,不要人身攻击和脏话谩骂,言论自由,探讨一下总是可以的。

最后,我还是想问,潘总,你的捐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