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于思考的孩子,自然會不甘平庸

孩子天生就是個觀察家、思考家,不斷地建立起自己與事物之間的關係。

所以,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並非是簡單地模仿和學習:

在玩過家家之時,他們的道具不僅限於自己眼前的,他們能天馬行空地把各個場景按照他們的邏輯串聯在一起。

他會從眾多繪本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加上自己的見解重新演繹,卻能說得頭頭是道。

勤于思考的孩子,自然會不甘平庸

然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會發現,好像這種能力在慢慢地被磨滅了。其實這也是符合了用進廢退的原理。特別是愛依賴父母長輩的寶寶,問題都是家長幫忙解決的,孩子張口就叫爸爸媽媽拿他們想要的,慢慢的這群孩子就不願意去思考了。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在熱衷思考的時候,將思考的習慣延續下去呢?

一、將閱讀進行到底

勤于思考的孩子,自然會不甘平庸

雖然即將進入5G時代,電子產品和視頻已成了主流,但書還是孩子當前最重要的學習工具。

在親子共讀的時候,別急著和孩子讀,引導孩子去觀察、猜測書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去思考書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再將書本的字讀給孩子聽。孩子在豁然開朗的同時,對自己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有了更大的成就感。

二、拓寬孩子的世界視野

勤于思考的孩子,自然會不甘平庸

想讓孩子的眼界得到更大的開闊,就鼓勵孩子多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吧!

這種探究活動是對自身的探索,對環境的適應。比如出門旅行,或者去博物館,科技館之類能引發孩子思考提問的地方,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思路做事情,這時候觀察與思考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還有家長有意識的引導和培養也很重要。

三、讓孩子自己找尋答案

勤于思考的孩子,自然會不甘平庸

​在應試考試中,幾乎每場考試都是有一份參考標準答案,似乎一切答案都是被制定好的,孩子只需要把標準答案寫出來就可以得到高分!

然而,真正的生活是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在遇到疑問的時候能夠自己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在新一代的教育方式和成長背景表,我們更看重的是孩子解決問題解決的能力、方式,在過程中,可能他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得到的答案或許也不夠準確,但這是他們自己勇於嘗試的結果,只要在成年人的幫助與引導下,相信孩子們也一定能找到問題真正的答案。

瑞思英語Professor說: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人都在高喊著創新,而創新為何物呢,創新就是觀察生活,思考新的解決方案,提供一個更好的選擇,想要成為這樣的人,最基礎的能力就是觀察與思考。

善於觀察與思考的人不會渾渾噩噩,安於現狀,因為他們善於發現反思,努力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自己生活的更好,去一步步走向自己想象中應該有的完美生活的樣子。所以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堅持觀察和思考的習慣,他們更容易生活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