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知識更重要的3種能力,你得知道!

瑞思Professor近期在回看《奇葩說》。其中《知識共享,你是支持還是反對?》特別影響深刻!這屆的BBKing陳銘作為第三辯手的見解,瑞思Professor尤為認同:

知識並不會影響到我們人生的選擇,知識只是對外部客觀規律的歸納和總結。真正能影響到人一生的其實是,掌握對知識的處理和運用的能力。

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更看重的是一個結果,孩子考了多少分;這次又背下來幾個單詞;落後了別人多少名,恰恰忽略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掌握程度。

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會只“注重”知識點的學習,而一旦學到了這個知識點他們就會認為已經達到了目標。殊不知,學會運用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能力這麼重要,那麼,孩子們到底應該在學習中掌握哪些能力呢?

比知識更重要的3種能力,你得知道!

1、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能夠引導孩子從超越常規的角度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思考問題。它從不限制於某一種思維模式,也讓孩子能在學習的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產生互動,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這對於生硬的把知識點塞進腦子裡要印象深刻的多。

可以說在學習中擁有一個創新思維能力,也是把自己的思考隨時放進了學習的過程裡,這個時候你理解的不再是別人給你的知識點,而是你自己擁有的知識點。

前段時間看過一段搞笑的小視頻:媽媽問孩子西瓜、鴨梨、菠蘿、鴨子,誰站錯了隊伍,成年人腦子裡的第一答案肯定是鴨子,然而這個孩子卻回答,西瓜。媽媽問為什麼?明明是動物和水果的區別,孩子卻說,因為西瓜是綠色的,其他三個都是黃色的。

其實這就是創新思維,答案並不是只有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就會有不同的答案。所以,在日常的學習中,孩子各種天馬星空的思考方式都需要家長們的支持,和老師的引導,讓他們掌握對不同事物的不同思考能力,比起只知道一個知識點的價值會更高。

比知識更重要的3種能力,你得知道!

2.批判性思維

現在大多數人的主流意識都是追求個性,在人群中要找到自己的亮點,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與眾不同的那一個。但是大多數時候,家長們只是對孩子報了這樣的期許,卻沒有想過孩子們如何才能變得更加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

其實,覺得自己和別人越來越“一樣”的人,恰恰是缺少了一種對事物和問題的批判思維,只見識了一些現象和觀點,對答案對錯無從判定、也沒有能力判定,更多的是沒想過要去判定。

在學習生活中也是一樣,如果一味的只接受別人給的觀點,那永遠不能看到這個問題的本質,只有當提出問題的時候,才能說明此刻的你是在思考了。

“為什麼它會是這樣?這是什麼原理?我覺得這個點好像不太對?”

通過了思考的知識,當然也就有了“靈魂”,當孩子擁有了批判的能力,腦子裡面不斷冒出各種小問題小疑惑時,也意味著他們正在不斷消化問題。每提出一個質疑,都是對知識更加細緻,甚至是掰開了揉碎了的理解。

比知識更重要的3種能力,你得知道!

3.解決問題

如果說創新思維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批判思維是一個思考學習的過程,那解決問題就是學會應用的過程。如何把知識變成自己的,如何把自己的知識轉化成能力,如何掌握這項能力,都是我們想讓孩子們學習到的。

打個比方,我們從小學英語都是從背單詞開始,然而大多數時候需要應用到的英語並不是一個個的單詞。我們需要的是把單詞應用到句子裡,甚至是應用到一個情景裡使用它們。學到知識只能知道在某個場景裡應該怎麼使用。

然而,場景並不是固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你學到的恰恰才是,在不同的場景裡,你都能輕鬆應對和使用知識的技能。

瑞思Professor說:

知識是一個種子,學到它你就能知道種子能長出什麼食物,可是能力才是讓它從種子變成食物的關鍵點。

我們在給孩子灌輸大量知識的時候,更應該注重對能力的培養,思考的更加全面與長遠,有了這些探索知識、吸收知識、掌握知識的能力,還怕他們知道的不夠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