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被殺時,皇帝為救他親自下跪求饒,他幹了什麼讓皇帝這樣做

錦衣衛,明朝時期最特殊的一個機構,專門蒐集軍政情報,雖然最高職位指揮使只有正三品,但是依然讓很多正一品官員人心惶惶,因為錦衣衛的權力實在太大了,採取寧殺錯不放過政策,導致錦衣衛無法無天,濫用權力,為了邀功更是羅織罪名,製造假案,很多人都是冤死在錦衣衛手下。

錦衣衛被殺時,皇帝為救他親自下跪求饒,他幹了什麼讓皇帝這樣做

然而這個臭名昭著的機構對皇帝可是忠心耿耿,而且當中也有過很多忠烈之士,今日這位可是史上最值得敬仰的錦衣衛,曾經即將被殺時,乃是皇帝親自下跪求饒,保全他的性命。那麼這個錦衣衛是誰呢?他究竟幹了什麼,能讓皇帝這樣做?且聽我細細道來。

大家都知道明朝中期的一場戰爭-土木堡之變,那是明朝歷史的一個巨大轉折。當時明英宗非常寵愛宦官王振,朝政也由他掌控,明正統十四年,瓦剌部落進攻大明,好大喜功的王振居然擅自調動萬大軍,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結果尚未交鋒,王振就膽怯撤退。在撤回的路上,王振向回鄉看一波(衣錦還鄉),結果這一來一回錯過了最佳撤退時機,被瓦剌部隊追上,被堵在四面環山的土木堡(就是一個天然的囚牢),最終大敗,王振被護衛將軍樊忠所殺,明英宗被俘。

照料皇帝

瓦剌部落首領也先一看抓住了大明皇帝,就擁帝北上,在這期間,明英宗的侍衛都逃了,只剩下一位錦衣衛百戶忠心耿耿的陪在他身邊,這個錦衣衛就是袁彬。當時明英宗與袁彬形影不離,吃飯睡覺都是一起的,甚至於瓦剌首領也先的交涉也是袁彬承擔。從小到大沒吃過多少苦的明英宗多虧了袁彬的照料,不然還撐不了多久。北邊嚴寒,是袁彬用自己的胸膛溫暖明英宗。明英宗不會騎馬,也是袁彬揹著他前行,每當明英宗快失去希望之時,也是袁彬給予了精神力量,讓明英宗堅定地活下去,回到大明。

錦衣衛被殺時,皇帝為救他親自下跪求饒,他幹了什麼讓皇帝這樣做

因為袁彬的百般照料,讓明英宗無比的依賴他,有一次袁彬病倒,明英宗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就祈禱上天保佑袁彬,但是想到自己身在瓦剌,害怕失去袁彬,就趴在袁彬身上大哭了一頓,不知是祈禱有效,還是袁彬體魄強大,他居然就好了,真是天佑大明。

如果光是照料明英宗還不足以讓人敬仰,最主要的還是這件事,袁彬成為捍衛國格,保護皇帝的英雄。

捍衛國格

瓦剌部落首領也先向明英宗提親,想要用自己的妹妹來讓明英宗屈服,袁彬就道:

以陛下中原大國之君,若成為外族人的女婿,不但氣節喪失,尊嚴丟盡,今後還將處處受制於人。而且,你在俘虜的時候娶親,會讓人覺得你身為流亡之君,不思返國,卻在敵營貪圖享樂,於大明帝國,於陛下今後的聲譽都很不利。因此,望陛下能顧全大局,辭掉這門親事。

明英宗聽完細想,確實是這個理,於是就很委婉地拒絕了這門親事,這讓也先的計劃泡湯了。身為夷人的也先其實並不懂這些彎彎道道,這一切都是背後有個人在出謀劃策,沒錯就是大明的人,還是明英宗最信賴的太監-喜寧(就和後世為滿清出謀劃策的范文程一樣可恨),喜寧見這一招不行,就又想出一計,可惜仍然失敗,後來所有的計策都失敗。寧一想並知是袁彬搗亂,於是就獻計抓住袁彬,意欲殺死他,袁彬被抓絲毫不懼,依然破口大罵,喜寧聽不下去讓人趕緊動手,然而一切遲了,明英宗聞聲趕到,親自下跪求饒,救下袁彬。

錦衣衛被殺時,皇帝為救他親自下跪求饒,他幹了什麼讓皇帝這樣做

袁彬深知喜寧一日不除,明英宗就多一日危險,於是騙喜寧出使大明,然後暗地派人讓于謙將喜寧殺了。喜寧一死,也先也就拿明英宗沒有辦法,只好放他回國。

袁彬捍衛國格,保護皇帝之事受到所有人的讚賞與敬仰,家鄉人也給他建了“保駕樓”。大丈夫有此殊榮,即使死了又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