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儒將吳建民因車禍離世 一生為中國外交奔走疾呼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國際在線報道:經多方證實,中國前駐法大使、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在武漢因車禍不幸去世。18日下午,武漢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通報初步調查結果,車禍系單方交通事故。

通報稱,6月18日4時17分,孫彧(男、30歲)駕駛鄂AA9S01號別克商務車,搭載乘客吳建民(男、77歲,外交學院前院長、前駐法國大使)、劉鋒(男,54歲)、朱曉馳(男、52歲)、陳偉傑(男、27歲),沿武昌區梨園地下通道由北向南行駛至南出口處時,所駕車頭撞擊路中隔離花壇,發生單方交通事故,造成車內五人受傷。吳建民、朱曉馳經醫院搶救無效,當日死亡。傷者正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受治療,暫無生命危險。

據瞭解,事發時,吳建民正從機場趕往市區的途中,吳建民計劃於18日上午給武漢大學承辦的中小企業領軍人才培訓班學員授課。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噩耗傳出後,許多媒體人紛紛在微信和微博上表達對吳建民車禍逝世的震驚和哀悼。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敢說真話的外交官”

陳朝華(搜狐網總編輯):從安替等靠譜人士的朋友圈驚悉著名外交官吳建民先生今晨(18日)車禍逝世。新聞中心的童鞋正在求證,真希望這是一個假消息。

閭丘露薇(前鳳凰衛視記者):第一時間看到吳大師去世的消息,還以為是誤傳。真希望是誤傳。

朱學東(前《中國週刊》總編輯):吳建民先生不僅洞察世界,更知道通過媒體表達觀點,啟迪大眾。

胡錫進(《環球時報》總編輯):清早(18日)驚悉吳建民大使因車禍離世,深為震動。生命脆弱,危機如影隨形。吳大師與我有過爭論,然而我相信,多元觀點並存是中國社會最寶貴的正元素之一。願仙逝的吳大使走好。

一生為中國的大國外交奔走呼喊

回顧吳建民大使的一生,其四十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一直為中國的大國外交奔走呼喊、鞠躬盡瘁。直言敢言、無懼爭議批評,是吳建民退休後留給大眾最深刻的印象。“我這輩子,舞臺都不會我要的,都是別人給的。給了我舞臺,如何做,是我的事情。”74歲的吳建民說。

吳建民大使生前曾經與羅源就中國的外交政策進行過辯論,因其觀點被一些人貼上“鴿派”的標籤,然而吳建民大使本人並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說,自己曾與吳建民討論“鴿派”與“鷹派”之爭,兩人都不贊成這樣的分法。他們都認可的是:“因為工作位置不同,說話各有側重。我們只有正確的‘派’而沒有‘鴿派’和‘鷹派’。”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年輕時候的吳建民

吳建民,出生於1939年,江蘇南京人。1959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語系,畢業後就進入外交界。

吳建民曾為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擔任翻譯。回想初次見到毛澤東主席的時候,他曾經回憶道:“毛主席看我有點緊張,他說你叫什麼名字?我說我姓吳,口天吳,建設的建,人民的民,我叫吳建民。毛主席看看說,你那個國家早就亡掉了。他是指吳國,我想是的,春秋戰國的吳國,公元前473年亡掉了,三國時期的吳國,公元280年就亡掉了,是這個國家早就亡掉了。毛主席是開個玩笑,想我放鬆一點”。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圖為1997年,吳建民在日內瓦國際人權大會上發言。

1971年,成為中國駐聯合國第一批代表團工作人員。在十四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歷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中國駐比利時使館、駐歐共體使團政務參贊二把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及發言人、中國駐荷蘭大使、中國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常駐代表、大使。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希拉剋和吳建民夫婦在一起

1998年-2003年任中國駐法大使期間獲得國內外的一直好評。報道顯示,此前中法關係一度因為法國對臺灣地區出售武器陷入低谷。吳建民擔任大使的幾年中,不但有力的推動了當時的兩國領導人江澤民主席和希拉剋總統互訪家鄉,同時開創了“中法文化年”活動,成為中國外交的新模式。

2003年6月27日,希拉剋破例在總統府愛麗捨宮接受吳建民辭行,併為吳建民頒授“法國榮譽勳位團大騎士勳章”,以此表彰這位中國大使“為促進法、中友好關係和法國人瞭解中國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2003——2008年任中國外交學院院長、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常務副會長、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等職。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2004年10月16日,首屆中國大學生時事知識競賽在北京外交學院隆重舉行,吳建民主持

卸任中國駐法大使後的吳建民身兼多職,不僅是外交學院的院長,也是新一屆國際展覽局主席,當有人問到“您不覺得累嗎”的時候,他回答道:“我的人生哲學是:人來到世界上就是要做點事,所以要在還能夠做事的時候,盡全力把交給你的事做好”。

作為生前同事,外交學院院長秦亞青表示,作為一位傑出的外交家,吳建民的外交活動中的大局觀、平等待人的胸懷,以及他對中國外交人才培養的貢獻令人敬佩。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2006年,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吳建民回答記者的提問

吳建民認為,面對記者尖銳的問題就需要發言人的水平,“發言人不是一個口才的問題。”他說,發言人要有三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知識,對中央政策的理解、知道國家的最大利益是什麼,世界對中國的主要看法是什麼,一方面是邏輯、言之成理,還有就是表達,“不是說用很多古文,句子很華麗,最有穿透力的是簡單易懂,能夠找到這些話來表達。”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2012年9月24日上午,外交家吳建民回到母校南京二中(現又稱田家炳高級中學),就我國外交等系列問題和師生交流。當日,他給母校留下了六個字“愛祖國愛人類。”

外交儒将吴建民因车祸离世 一生为中国外交奔走疾呼

2016年6月6日,吳建民在“2016中美大學智庫論壇”上做“中美關係與世界秩序”的主題演講,他說,中美兩國是世界秩序兩大支柱,中美之間的分歧原因多種多樣,推動中美關係發展要聚焦合作,警惕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雖然已古稀之年,吳老依然為大國外交而忙碌。

吳建民大使的外交理念

1、吳建民:大外交需擺脫弱國心態

國家和人一樣,總是生活在慣性之中。中國是一個大國,但我們長期是一個弱國。長期弱國的狀態使我們形成一種弱國心態和慣性思維。弱國心態最大的特點就是缺乏自信。不自信,對於別人的評論就十分介意。不自信,總怕人家瞧不起,總願意對人家說我這個好、那個好,生怕人家看不到。這種心態和慣性思維,與來到世界舞臺中心的大國地位是不相稱的。弱國心態會自覺不自覺地影響我們的言行。克服弱國心態,需要時間,更需要自覺。媒體在這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來到世界舞臺中心的中國,我們要更多地考慮大局、氣度和民心。

2、吳建民: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列舉的社會挑戰是事實,但是他們提出的應對藥方是錯誤的,要把中國引向歧路。

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中國都有很大的欺騙性,因為民粹主義者打著的是“為民請命”的旗號,好像只有他們最關心人民的疾苦。而鼓吹民族主義的人則往往披上“愛國主義”的外衣,好像他們是最愛國的。你如果不贊同他的看法,就是“漢奸”。民粹主義也好,民族主義也好,儘管他們列舉的我們社會中面臨的挑戰是事實,但是他們提出的應對藥方是錯誤的,是要把中國引向歧路。民粹主義的要害是反對改革,民族主義的要害是反對開放。

還需要指出的是,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結合起來是非常危險的。民粹主義往往會打著民意的旗號,綁架從政者。因為對從政者來說,博得掌聲、贏得更多選票是有吸引力的。殊不知,民意是無法追究責任的。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美國民意的多數是支持打伊拉克的。然而,美國的一些學者基於今天的現實,認為美國打伊拉克是犯了戰略性錯誤。這個錯誤的責任誰來承擔?當然只能由當時的決策者小布什總統來承擔。民意雖然重要,但是民意是變化的,而不是不變的。當美國人民通過戰爭的實踐看到,戰爭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時,民意就會反戰。小布什總統發動伊拉克戰爭,他的罪責是不可推卸的。

3、吳建民:導致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是夜郎自大,眼睛向內看

中國曆代的帝王,朝代裡面,六部沒有外交部,中國什麼時候建立外交部的?中國建立外交部是中山先生建的,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建立了外交部。大家想一想,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中國沒有外交部,那說明什麼?中國的歷代君主,中國一共494個皇帝,個別例外,眼睛向內,不看世界。這就是導致中國落後的根本原因,在世界處於一種隔離狀態,大家都看眼睛向內,那你眼睛向內沒有什麼問題,當世界發生大變化的時候,你再眼睛向內,夜郎自大,完了,所以這是我想講歷史上,三個例子說明,準確認識世界的重要性,就是中國人落後怎麼落後的?根本原因是眼睛向內不看世界造成的。

4、大使回應與胡錫進的爭論:大家有不同的經歷,對世界的看法有各種差異,是自然的

實事求是講,我沒有跟他(胡錫進)進行辯論。我在外交學院有篇講話,網上傳出來了,他就是做了回答,我也沒有回答他的講話。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我剛才講了,時代主題變了,兩股潮流,一股潮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潮流,另外一股潮流,這兩大潮流在這裡較量,今天你看今天世界的情況,國際形勢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你可以看到這兩股潮流,較量的影子。兩股潮流中國也是從舊的時期過來的,階級鬥爭為綱,在中國統治了幾十年了。你說這種殘餘一點沒有了,我看不一定,可能還有。所以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大家有不同的經歷,對世界的看法有各種差異,各種看法的差異出現我想是自然的。

判斷一種思想正確與謬誤的標準是什麼,就是我們黨所提倡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證明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

5、大使回應中國在南海為什麼執行“四不政策”

南海問題不久前《環球時報》登了我一篇文章,三句話,沉住氣、全面看、有信心,我的看法,基本看法是這樣的。南海問題,是中國在崛起過程當中,同周邊國家當中可能必定會發生的問題。所以沉住氣,小平同志1984年就預見到了,他就提出了這個十二字的方針,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南海問題)不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任何歷史上大國在崛起的時候,過程當中,同周邊國家都有一個磨合的過程,這是磨合過程當中必然出現的。全面看是什麼?我們同這些周邊國家,有矛盾,有分歧,也有共同利益。

我的看法,我們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這個是主要的,決定國家關係好壞的,就是共同利益的多寡,我們同周邊這些國家,包括越南、菲律賓,包括這些都是共同利益是主要的。

第二個,危機疊加的中心在歐洲,東邊烏克蘭危機,南邊中東北非利益危機,加上引來的難民危機,恐怖襲擊的危機,再加上歐洲內部改革的危機,英國要退出,要公民投票。全球經濟增長的中心在東亞這塊地方。

第三,亞洲所面臨的發展機遇,東亞依然存在,戰略機遇期沒有過去。

6、大使回應“外交部缺鈣片”

可能首先是我們搞外交的人,向老百姓介紹的不夠,你看中國的大發展,離得開外交上的努力嗎?不可能的呀!那些講說中國今天說的,這個威脅不得了了,怎麼樣如何這個三條島鏈把中國的,中國人民封鎖死了,我才不贊成這個看法。因為今天的世界跟過去的世界不一樣了,我說你們當年被封鎖的情況你們滋味,你們根本沒有嘗過。今天的中國處境,比那個時候強多了,我們算過,從1949年到1978年,外交部統計過,中國累計出國,走出國門的人多少?28萬人。每年不到一萬人,去年出境人多少?一億兩千萬。

我說對任何事情不要誇大,你跟那個時候比,我們現在好多了,當然我們說,我們對於存在的挑戰,威脅不能小視,我剛才講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不可無。我們必須有強大的國防,毫無疑問,但是我們要實事求是地看待今天的世界,世界總體形勢發展對中國是有利的,要不然中國不可能發展得這麼好,所以這樣的話,就是眼光拉大一點,那種東西可能是,你說好像鈣片,硬就好,軟就不好,不對。硬和軟都是手段,看後果。

7、吳建民大使談“給領導人做翻譯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是1959年大學畢業,1961年到1965年在國外工作,這個時候外文有些鍛鍊,到了翻譯室之後老同志就跟我講,你做翻譯“目中無人”,就是你不管下面是坐了誰,領導誰,都不要想這個去,目中無人,就不要去想東想西,集中做翻譯,我覺得老同志給我傳授這個經驗非常重要。就是要淡定,要集中,你想東想西我翻好了怎麼樣,翻壞了怎麼樣?那完了,不能做這個事兒。

吳建民簡歷

1939年3月30日出生於重慶,漢族

1959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國語學院再讀3年翻譯班(研究生)

1961 借調到團中央國際聯絡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聯盟總部(布達佩斯),任代表翻譯

1965—1971外交部翻譯室

1971—1977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三秘、二秘

1978—1979 外交部北郊幹校勞動1979—1983 外交學會歐洲處

1983—1985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處長

1985—1989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

1989—1990 中國駐比利時王國使館、駐歐共體使團政務參贊、首席

1991—1994 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發言人

1994—1995 中國駐荷蘭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1996—1998 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常駐代表、特命全權大使(1996年8月提為副部級)

1998—2003 中國駐法蘭西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3.6.27—希拉剋總統授予榮譽勳級會大將軍勳章

2003. 7— 2008.4外交學院院長,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

2003. 12.12—國際展覽局主席

2005.3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兼新聞發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學院院長

對於吳建民大使的一些觀點,我們可能認同,也可能不認同。但是今天開放、自信的中國需要不同的聲音,並且在不同的觀點爭論中去偽存真、求得共識。願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