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通常說的“小年”。對於南方一些地區來說,臘月二十四才是小年。

雖然各地時間有差別,但是在小年的傳統習俗中,有一點大家是一樣的,那就是在小年這天要焚香燭、擺供品,恭送灶王爺去天庭做年終報告。

爐灶這個東西家家戶戶都有,平凡至極,但人們煮飯做菜,都要仰仗它。

對於一個農耕民族來說,將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物賦予神格,是很常見的事情,所以人們專門為它安排了一尊神,請他掌管炊事。

灶神的起源

古書中對灶神的身份記載有多種說法。

最初的灶神是女性,《莊子·外篇·達生》中說,灶間的鬼神叫做“髻(jì)”,漢朝學者解釋說“髻”是一身紅衣、狀如美女。道家的經典把灶神說成是崑崙山上的一位老母,叫做“種火老母元君”。後來灶神奶奶經常以和灶王爺並坐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灶王爺和灶神奶奶

漢代以後,出現了男灶神。《淮南子·汜論訓》:“故炎帝於火,而死為灶。”《五經異議》則認為“火正祝融為灶神”。人們能讓炎帝、祝融這樣的大神來充當灶神,可見當時的人們對灶神相當重視。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火與灶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早期尊火神為灶神

在這以後,關於灶神的傳說越來越多,版本也各不相同,其中比較熟悉的有張單休妻說、封神演義中張奎、高蘭英夫婦成神說,還有玉帝女婿說等等。

灶神的地位

儘管灶神屬於神話體系中的基層幹部,但是在人們眼裡他的地位卻十分重要。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灶神掌管著人們的飯碗,所以歷來受到重視和祭祀。

《禮記·祭法》篇記載“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溜,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也就是說天子為天下百姓祭祀七個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神,其中就包括灶神,“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老百姓祭祀只需要祭灶神或戶神,以求衣食無憂、家宅平安。

《論語·八佾》篇記載: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也就是說與其奉承那些尊貴的神,不如奉承灶神。更說明灶神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灶神,在道教神話體系中全銜是“九天東廚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

”,俗稱“灶君”,或稱“灶爺”、“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司命主”或“灶王”,北方習慣稱他為“灶王爺”。在《灶王經》中稱為“東廚司命九皇灶君”被看作家庭的保護神,家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歸他管。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故宮的“東廚司命九皇灶君神位”

灶神愛打小報告

灶神常年在人們的爐灶間駐守,所以對家裡的事都瞭如指掌,並且定期上天彙報。

晉代的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意思就是在月末這天,灶神會上天去陳述人的罪過,嚴重的奪去三百日壽命,輕微的也要奪去三天壽命。

清代的《敬灶全書》對此說得比較具體:灶神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平安,同時也要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三年一結算,好事做得多,則天降福壽,壞事做得多,則天降報應。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記錄

為了讓灶神在上天后能給多說好話,因此在小年這天,人們儘可能的多上貢品,誠心禱告。

南宋詩人范成大有一首《祭灶詞》頗有意思,字裡行間除了祈求,甚至有點賄賂的意思。

《祭灶詞》

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lèi)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到了清代之後,人們有了更精明的辦法:給灶神的祭品以糖、酒、點心為主——糖用來粘住灶神的嘴,酒用來把他灌醉,目的都是讓他上天之後不能好好說話,告不了狀。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關東糖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爺,要上天

糖瓜,吃起來特別粘牙

今天是小年,不論如何,伺候好灶王爺,希望灶神可以“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讓我們帶著對傳統文化延續最好的尊重,迎接新年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