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本週行業動態 20181105

1 全球首款商用5G移動設備亮相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據外媒報道,在AT&T宣佈將於“未來幾周”推出5G移動服務後,這家美國移動運營商現在已正式公佈其首款5G移動終端設備——Netgear Nighthawk 5G移動熱點。

此前的報道稱,AT&T的5G移動服務最初將通過一款“puck”設備進行接入。該公司最新宣佈的消息稱,AT&T已在得克薩斯州韋科成功完成了“全球首個使用基於標準的5G移動網絡終端設備的毫米波5G移動服務瀏覽會話”。除了使用高通Snapdragon X50 5G調制解調器外,AT&T並未透露有關Netgear Nighthawk 5G移動熱點的更多信息。極有可能的情況是,該設備可以連接至AT&T的5G(可能也包括LTE網絡)為本地用戶提供WiFi信號。AT&T已承諾今年年底前將在十幾個城市推出基於3GPP標準的5G移動服務。

2 業界最大規模:中國移動將集採500萬NB單模模組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昨日,中國移動發佈公告,將集採8-10款NB單模模組產品,總採購量不超過500萬片。500萬片的規模足以秒殺此前中國電信50萬片、中國聯通350萬片NB模組的採購規模。此次,中國移動500萬片NB模組集採除了在規模上秒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外,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集採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移動並沒有限價,也沒有規定最終要幾家企業中標。

此前,中國電信50萬片集採僅一家中標,雖然能讓中標企業產生規模效應,降低產品開發成本,但對於整個模組產業來說意義不大。而中國聯通的350萬片限價為35元/片,利潤極低。這十分考驗中標企業在成本控制、大規模生產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模組大廠才能消化中國聯通350萬片的大單。而此次,中國移動的集採在投標條件上無疑寬鬆了許多,也許此次真正能夠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3 BAT為何扎堆打造物聯網帝國,它們誰的勝算更大?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物聯網的美好前景吸引了眾多的企業加入,其中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成為近年來行業的一大亮點,百度打造的物聯網服務平臺、阿里巴巴的物聯網PaaS平臺、騰訊的QQ物聯智能硬件平臺等。從目前的投資佈局來看,百度雲天工不斷地深入到物聯網場景中,與碧桂園、海爾、聯通等各行各業合作;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國內第一、全球第三;騰訊的QQ物聯也已經與英特爾、博通和德州儀器等全球領先的芯片上游企業進行合作。

物聯網場景的深入,其中受益最大的將是這些提前佈局的巨頭們!如果要評出BAT裡誰是笑到最後的那個物聯網巨頭,筆者認為,百度打造的物聯網平臺更有針對性,阿里巴巴對物聯網的佈局最廣泛,騰訊投入的區塊鏈場景最有前景,它們三家的物聯網帝國各有特色,有競爭也有協作與互補。

4 邊緣計算+雲計算,實現物聯網的關鍵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在邊緣計算環境中安裝和連接的智能設備能夠處理關鍵任務數據並實時響應,而不是通過網絡將所有數據發送到雲並等待雲響應。設備本身就像一個迷你數據中心,由於基本分析正在設備上進行,因此延遲幾乎為零。利用這種新增功能,數據處理變得分散,網絡流量大大減少。雲可以在以後收集這些數據進行第二輪評估,處理和深入分析。

憑藉雲提供的巨大計算能力,讓它在巨大而繁重的數據集上進行繁重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大多數時候,雲計算的集中性在速度,成本和可擴展性方面優於邊緣計算的分散性質。因此,為了完全滿足物聯網的主要需求,即延遲和大數據處理,我們看到邊緣計算和雲計算需要協調工作。邊緣負責實時分析和響應,而云負責數據集的繁重和處理,以改善這些智能設備的功能。

5 物聯網平臺真的沒有盈利模式嗎?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在經過井噴期的熱鬧,平臺沉澱進入下半場盤整,物聯網平臺基於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SaaS(軟件即服務)三種雲計算服務模型,逐步完善了其功能體系,即ICP(基礎設施雲服務平臺)、CMP(連接管理)、DMP(設備管理平臺)、AEP(應用使能平臺)、BAP(業務分析平臺)等。平臺整合、玩家洗牌、分門別類後的平臺商看似各安天命,實則是暗流湧動!

因為,物聯網平臺並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就如物聯網並不是一項新技術,而是已有技術在新情景和新用例中的應用。每一個行業巨頭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特點,整合業務和產品線,抽離共性技術、業務流程等重組出一個“業務平臺”,並稱之為物聯網平臺。例如,系統服務/軟件廠商通過開放開發工具、API來搭建一個AEP平臺;工業巨頭將某一細分領域的Kown-how數字化並封裝成一套解決方案,便能夠提供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

6 物聯網“腦圖”下的會說話的數據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我們每天都會面對龐雜的信息流,新的數字感知形態是多元融合的。但當我們通過非人類感知方法收集數據的時候(比如數字傳感器),其實過程是和我們身體一樣複雜的,但我們通常將其輸出為單一感覺:視覺。

數據可視化,先要理解數據,再去掌握可視化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的數據可視化,下面是常見的數據類型,在設計時,你可能會遇到以下集中數據類型:量性、離散型、持續性以及範圍性。可視化的意義是幫助人更好的分析數據,也就是說他是一種高效的手段,並不是數據分析的必要條件;如果我們採用了可視化方案,意味著機器並不能精確的分析。當然,也要明確可視化不能直接帶來結果,它需要人來介入來分析結論。雖然可視化分析的結果可能會與數據研究前先入為主的假設結果相反,但這正是其魅力所在 。

7 5G 時代,我們的數字生活將會如何被改變?

鎏雲壹週刊:全球首款商用5G設備;中國移動集採500萬NB模組……

為了佔據先機,眾多手機廠商紛紛在今年拿出來了「壓箱底」的東西,屏幕指紋、機械升降結構、手持夜拍、接近筆記本電腦功率的快速充電等等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和技術不斷出現。

在這個架構中,vivo 歸納出了三個場景:手機上的場景、各行各業的垂類的產品與服務的使用場景、IoT 設備(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即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的使用場景。基於這三個場景,又衍生出了三個對應的服務,分別是手機上的服務(包括拍照,遊戲等手機上已有的服務以及負一屏、個人語音助手的功能需要全新建設的服務)、垂類服務(比如水電費、出行訂票等服務)、IoT 服務(這裡指的是 vivo 主導成立的 IoT 開放生態聯盟,詳細信息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文章),手機需要做的是根據用戶的需要,精準、及時地推送給消費者。

公司介紹:深圳鎏信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物聯網智慧連接技術服務商,專注於通信、網絡、安全技術的研發與PaaS服務的提供,憑藉著設備實時互聯、智能化管理、預測性運維和安全態勢智能感知的技術引領國內IoT雲生態,實現了海量設備在不同應用場景的業務需求,有效地降低了客戶連接成本,提升了服務連接效率,使物聯網終端連接更容易、業務更智能、體驗更流暢、數據更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