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祭煉源流考

道教界歷來即把祭煉之源追溯至葛玄,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23《葛仙公傳》說:漢靈帝時,太上老君曾降授“

洞玄大洞靈寶經凡三十六部”及“上清齋法二等並三籙七品齋法”。

葛玄慨念漢家傾覆,三國戰爭,旱潦凶荒,兵傷殍死,不可紀極,窮魂滯魄,沉淪惡趣,難出輪迴,於是刪集靈寶經誥,撰成祭煉大法,生天寶策,靈符秘訣等,奏聞天帝,建立法壇。每於三元八節,吉日良宵,普召十方諸大地獄,窮魂滯魄,來詣壇前,俱受祭煉,只承符策,各遂超生。行持之後,屢有感格。時當甲午歲下元令節之夕,正值祭煉之時,有一鬼王,形長五丈,身衣緋袍,稽首再拜,前進而言日:‘某為下鬼,統管窮魂。動經累劫,沉淪惡道,無有出期。每蒙真仙普設法筵,濟拔魂爽,給賜符籙,濟度幽冥,數百萬眾俱獲超生。我等悉沾善利,同聽法音,感德難言,徑來朝謝。且聞玄天北帝敕示諸獄鬼魂雲:葛真人祭煉年深,功積玉書,名標金簡。五年之後,宜三天降詔,錫命同頒,上列天曹矣。’ 言訖,辭謝而退。於是仙公以祭煉經法寶策、符文訣目等付閣皂宗壇及沖虛壇,流傳後學,廣度沉淪”。

趙道一認為,祭煉法乃葛玄創立,並借鬼王之口宣稱祭煉法使數百萬幽魂獲得超生,而行法之道士,因此而“上列天曹”。此處須指出者,乃趙道一所論已借用焰口儀軌之內容。侯以正亦云:“

太極仙翁得靈寶之道於玄古三師,由是有祭鬼之科、鍊度之法行於世。”此玄古三師者,即鬱羅翹、真定光、光妙音三真人,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議略》卷術雲:“昔葛仙公於若耶山中精思靜處,一旦,感天上鬱羅翹、真定光、光妙音三真人從空乘風輦而下,授仙公以《法輪經》,且大讚嘆,開闡仙公濟度幽真之心。”徐善政所述,更是簡明而得其要旨,其言曰:“恭惟靈寶出書,自古高仙上士得之者,上可以消天災保帝王,下可以濟拔死魂開明長夜,其度人無量,著於秘典尚矣。其中祭鬼鍊度內法,自晉太極葛仙翁修此道於會稽上虞山中,功成道備,上升雲天。由是以來,靈寶之妙,師師相傳,祭煉之法,從茲衍矣。

以上所引材料,皆為後人敘述,其距葛玄生活之年代已近千年,實難以為據。而且,據葛玄從孫葛洪《抱朴子內篇·遐覽》中所記載之道教經書目錄來看,並無與祭煉相關之內容。葛洪以後,南朝陸修靜與唐五代杜光庭對道教科儀進行過兩次較大整理,其中亦不見祭煉法之痕跡。

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37提到,“

鍊度之儀,古法來(未)立。雖盛於近世,然自古經誥之中,修真之士莫不服符請氣,內煉身神,故劉混康先生謂生人服之可以煉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是鍊度之本意也。”金允中之意,或謂劉混康吸收古人服符請氣內煉身神之法而創制鍊度之符,其說或不確;然由此亦可推測,鍊度儀並非一人一時一地所創,其中各種組成要素,乃隨時代變遷而逐漸增添、刪減、變更,最終形成完整而成熟之科儀。

因此,鍊度科儀中各儀式元皆有不同來源,而且這些儀式元在相互結合而成為獨立之鍊度儀之前,尚散佈於各種繁雜的科儀經典之中,僅為此龐大的科儀體系敘述的對象之一,並無突出地位。如東晉末問世《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序中稱其經德有“回屍起死,白骨成人”一項,經中又有“死魂受煉,仙化成人”之語,劉仲宇先生認為,這“應當即是鍊度儀的源頭”。杜光庭之時,雖無鍊度,然其《太上黃篆齋儀》中亦有“普度幽魂遷拔”之品。柳存仁先生根據《道法會元》之《神霄金火天丁大法》所述攝召、破獄、鍊度諸儀推測,“

至少北宋末已經行鍊度”。

至南宋時,則已出現祭煉科儀專著,其重要代表之一,即鄭所南《太極祭煉內法》。另外,當時已編成之諸部道教齋醮科儀亦有專門章節論及祭煉科儀,例如,寧全真授、林靈真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即有二十多處專論祭煉;寧全真授、王契真纂《上清靈寶大法》與金允中編《上清靈寶大法》,也有大量篇幅記載祭煉科儀,金允中說他“所見祭煉之書,不止數十本”。可見,南宋時期,祭煉科儀已廣泛流行世間。

道教祭煉源流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