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舉行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新聞發佈會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9年2月14日(星期四)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佈會,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張志傑,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衛列,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介紹中國的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

直播摘要

  • 貫徹生態文明思想 開展生態環境檢察工作

  • 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與西方國家有顯著差異


圖文直播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襲豔春(張馨 攝)

襲豔春: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是農曆新年以後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第一場發佈會,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第一檢察廳廳長張志傑先生,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鬍衛列先生,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先生。下面,就先請張雪樵先生作介紹。有請。

2019-02-14 10:00:11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張馨 攝)

張雪樵: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感謝大家對檢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首先祝大家新春快樂,生活幸福,工作順利。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中國檢察機關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展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情況,然後回答大家的提問。

2019-02-14 10:01:33

張雪樵: 中國生態環境檢察工作的發展,主要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堅持思想引領,服務保障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於美麗中國建設,作出了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以理念變革推動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把生態環境檢察工作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來謀劃推進。2018年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後出臺了《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為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和《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作用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通知》,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改善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9-02-14 10:03:28

張雪樵: 二是聚焦重點難點,加大辦案力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大會上強調,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厲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全國檢察機關圍繞“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檢察工作總要求,持續聚焦“美麗中國”“健康中國”“法治中國”戰略,充分發揮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作用,堅持以辦案為中心,以專項活動為抓手,加強與有關部門協作配合,對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圍繞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和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方面的違法犯罪行為開展監督,確保用法治的霹靂手段,為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2018年1月至12月,在刑事檢察領域,共批准逮捕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9470件15095人,起訴26287件42195人。在公益訴訟案件領域,共立案辦理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類案件59312件,辦理訴前程序案件53521件,經訴前程序行政機關整改率達到97%,提起相關民事公益訴訟和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1732件。

2019-02-14 10:07:26

張雪樵: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注重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善於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換為社會治理效能。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生態環境部等九個中央部委聯合會簽下發《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合力。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舉辦服務長江經濟帶檢察論壇,探索沿江11省市建立跨省級行政區劃公益訴訟工作機制。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水利部統一領導共同組織“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黃河流域9省區檢察機關和河長辦共同參與,協作聯動。不少地方專門設立生態環境檢察部門,注重環境保護案件辦理機制創新探索,集中辦理汙染環境犯罪案件,實行“捕、訴、監、防”一體化辦案模式,探索建立環境檢察跨區劃協作機制。檢察機關的實踐探索得到了中央的肯定,福建、貴州、江西、海南等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中都對生態環保檢察工作作出積極評價,提出具體要求。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們,以及生態環境部的別濤同志一起來回答大家的提問。

2019-02-14 10:10:19

襲豔春: 感謝張雪樵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就進入答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2019-02-14 10:12:49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提問(劉健 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記者: 我們知道保護環境、維護公益是司法制度的重要價值目的,在其他國家,比如加拿大,他們也有環保的司法制度和公益訴訟制度。我想了解一下中國的公益訴訟制度和加拿大這些國家相比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的特色在哪裡?謝謝。

2019-02-14 10:13:23

張雪樵: 公益訴訟制度在西方國家,包括大陸法系的法國、英美法系的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有。用一位哲學家萊布尼茨先生的一句話來講: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或者用中國的一句成語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中國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與西方國家的公益訴訟制度不一樣,我個人歸納至少有四個方面的不同:

2019-02-14 10:14:33

張雪樵: 一是辦案數量上的不同,這是直觀的。中國的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是從2015年開始,2017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了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正式確立了這項制度,7月1日全面實施。2018年1月到12月,全國檢察機關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總共是11萬餘件,這個辦案數量跟西方檢察機關辦理的公益訴訟案件數量應該是存在巨大的差異。有一句話叫“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中國檢察機關這一年的辦案數量充分說明了我們這項制度是有強盛的生命力的。

2019-02-14 10:16:42

張雪樵: 二是辦案的效果。有一句話叫“不看廣告看療效”,我們檢察機關2018年辦理的11萬餘件案件,其中生態環境領域的案件是59312件,產生的效果是怎麼樣的?可以告訴大家,我們這近6萬件案件,督促被毀損汙染的耕地、溼地、林地、草原得到修復有210萬畝,這是陸地上的、靜態的、看得見的公益訴訟的治理效果。水流走了,看不見,我舉一個例子。湖北宜昌在長江邊,那裡是一個養豬大市,生豬養殖是一個主要的農業產業,但是養殖會造成汙染,汙染長江。宜昌市點軍區檢察機關查明,當地的艾家鎮橋河村養殖戶養殖廢水直排長江,就督促行政機關、環保局、執法局進行督促整改,幾個月之後沒有收到效果,就將點軍區環保局告上了法庭,環保局敗訴了,但是點軍區整個政府行動起來了,召集組織環保局、執法局、水務局相關的部門一起來開展了整個區範圍內的養殖產業的大整治,一下子把一個區的問題解決了。三個月以後,宜昌市的環境保護部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養殖業的汙染整治活動。所以,一個公益訴訟案件的辦理解決了一個區乃至於一個市的整個環境汙染問題。這是第二個差別。

2019-02-14 10:18:52

張雪樵: 鄧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才是好貓。中國檢察公益訴訟能夠解決公地治理的世界性難題,這個難題已經一百多年了,各國都在探索,怎麼才能解決,公共利益誰都可以佔用和損害,但誰都無可奈何,治理不了,中國這項制度起到了治理的實效。剛才通過這個案子,一個案子解決一個地區、解決一個條線的問題,這也是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獨特地方,跟西方的制度是不同的。我們一般說一個官司隻影響當事人雙方,但中國的檢察公益訴訟產生的法律效果、社會影響遠遠超過於雙方當事人,影響了一個地區、一個條線、影響了整個社會面,這也是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特別是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特色,這是與西方制度的第三個差異。

為什麼在數量上、效果上包括影響力上有這麼大的差異,關鍵是在第四個方面,為什麼中國的檢察機關能起訴行政機關,為什麼起訴之前發個檢察建議督促履職,行政機關就主動糾錯,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到法庭上辯輸贏,鬥高下之分,這是因為行政機關和檢察機關都是在黨的領導下,都是以人民利益為中心,我們的分工不同,但價值追求、保護公共利益的職責是相同的。我們檢察機關通過辦案,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就會與行政機關形成合力,這是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獨創之處,也是它的生命力彰顯的地方,也是區別於西方國家公益訴訟制度最本質的特色。

2018年夏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歐洲環境保護協會共同召開了一個研討會,專程參會的一個考察中國環境司法保護工作的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裡克·索爾海姆先生由衷讚歎中國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他表示,中國檢察官代表公益提起訴訟,甚至可以把政府部門作為被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體系,光這一項制度就使得中國的司法制度成為全世界最有力的司法制度之一。美國夏威夷州最高法院大法官邁克爾·威爾遜先生還為習近平總書記點贊,他說,中國領導人生態文明保護理念,即使從全球歷史的角度來看也是十分罕見難得的,中國的公益訴訟制度是環境司法保護的全球表率。

對你這個問題我作以上的回答,希望你滿意。謝謝。

2019-02-14 10:28:26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中國新聞社記者提問(劉健 攝)

中國新聞社記者: 有消息稱,中國在汙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問責了上千名官員,請問在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對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強硬的作風是否還會持續,還將如何持續?謝謝。

2019-02-14 10:42:42

張雪樵: 這個問題請生態環境部別濤司長回答。

2019-02-14 10:44:11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張馨 攝)

別濤: 首先,謝謝您對環保工作包括環保督察、環保領域問責問題的關注。1月中旬,生態環境部召開了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這個會上,生態環境部李幹傑部長對你剛才說的有關問題作了一些回應,我想借這個機會也把他的觀點作一個轉述,作為對你的一個回答。

去年以來,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開展了對河北等20個省(區)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2016到2017兩年間,中央環保督察完成對31個省市的全覆蓋,推動解決了大概7萬多個群眾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去年的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共篩選了103個典型案例,表現為虛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這些案例中間既有企業麻木,有地方政府怠於履責,也有行政主管部門配合協調不到位的問題。有些問題很典型、很惡劣。比如有一個城市對城市汙水不進行處理,把管網一堵,汙水蔓延到了城市的街道,這是極端惡劣的,是對公眾極端的不負責任。所以這個案子我們公開點名,而且要求地方政府抓緊整改。

中央環保督察的主要對象和環保行政執法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在對象上,環保執法主要是解決企業的守法情況,中央環保督察這個制度設計是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在行政部門依法履職、加強對企業監督的同時,補充增加對地方黨委政府履職的監督,督察發現的這些問題,包括我們公佈的這些典型案例,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履職不到位,所以對這些典型問題要公開,還要約談。對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發現的問題,約談了32個地方黨政領導,要求地方黨委政府進行整改。此外還有另外一個制度,也是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配套制度,就是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責任追究制度,黨政領導沒有盡到主管責任的,要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黨政、政紀處理,包括組織處理。

2019-02-14 10:44:34

国新办举行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提問(劉健 攝)

香港經濟導報記者: 請問檢察機關對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司法協作有著怎樣的考量?再請問對生態檢察工作面臨的困境和挑戰有著怎樣的看待?謝謝。

2019-02-14 10:58:50

張雪樵: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黨中央部署的一個重大的國家發展戰略,粵港澳大灣區三地檢察機關加強檢察協作,服務大灣區的建設、溝通交流這方面的工作一直在做。加上三地都是同飲一江水、同頂一片藍天,共同擁抱一灣深藍,所以生態環境保護十分需要大灣區三地檢察機關的司法協作。據瞭解,本月底廣東省、澳門檢察機關將就檢察公益訴訟、司法責任制等相關內容進行會談,就大灣區三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建立相關的協作機制。相信粵港澳三地的檢察機關在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方面會有實質性的進展。

2019-02-14 10:59:4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