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必須要斷臂

在電影電視劇中都有這樣一個橋段“武松單臂擒方臘”,把武松的斷臂都演成是方臘弄斷的。其實原著中並不是如此,聽我娓娓道來。

武松必須要斷臂

施耐庵老師是非常喜歡武松武二郎這個角色的,他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寫這位英雄。武松的第一次出場是柴進的莊上。

宋江怒殺閻婆惜後逃到柴進莊上,受到熱情招待,飲酒後去如廁,在回來的屋簷下踢翻一個人的火爐,被一個大漢抓住了舉手要打。這個好漢就是武松。按讀者的猜想,宋江是《水滸傳》的核心人物,應該繼續寫宋江以後怎麼了,可是施耐庵老師卻筆鋒一轉,寫起了武松。並且每一件事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武松必須要斷臂

在景陽岡,“三碗不過崗”的酒肆一下子喝了十八碗,店家苦苦挽留卻執意要過崗,偏偏在喝了很多酒後赤手空拳打死一隻白額大蟲。“武松打虎”現在還是很多電影電視劇和戲曲的經典片段,很多人提起武松都叫“打虎英雄”。

清河縣當都頭,為了給兄長報仇,在告狀告不贏的情況下,請街坊鄰居作證,席間殺嫂,在獅子樓殺死西門慶,然後自首去充軍。這是一個坦蕩蕩的君子行為,自己做的事自己承受,做人就應該這樣,有仇必報方顯男兒本色,做完了怎麼處罰也不後悔。

武松必須要斷臂

充軍滄州後,為了報答“金眼雕”施恩的知遇之恩,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重奪快活林。這是知恩圖報,為朋友兩肋插刀。

後來,“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說明武松武藝高強,懲惡揚善,做人要這樣,“要解心頭恨,拔劍斬仇人”,嫉惡如仇方顯英雄本色。這也許就是施耐庵老師心目中最好的英雄影響。

武松在施耐庵老師眼裡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以後即使武松上了梁山也從無敗績。作為步軍頭領,他和魯智深組成二人組,浴血奮戰,為梁山立下赫赫戰功。

武松必須要斷臂

後來征討方臘,梁山好漢死傷慘重,直到最後施耐庵老師才想起來怎麼給武松一個圓滿的結局呢。武松是不可能回去做官的,那樣會毀掉他在自己心中美好的形象;武松也不能死,因為他太完美了,英雄要永遠存在。怎麼辦呢?施耐庵老師認為英雄要更完美只有缺少點什麼,就讓他斷臂吧。那樣既不能做官,也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位英雄。其實,這跟斷臂的維納斯一個道理,斷臂的維納斯更讓人們記住。

武松怎麼斷臂呢?施耐庵老師想到了一個方法。讓方臘一方有一個會法術的,於是捏造出一個叫包道乙的人,做法砍斷了武松的一隻胳膊,這樣又讓武松留在六和禪寺,給了他一個圓滿的結局。

武松必須要斷臂

我們也許不會知道董平張清在獨松關怎麼死的,也許我們不知道史進石秀怎麼被龐萬春射殺的,可是我們卻記得有個梁山斷臂的好漢叫武松,他是打虎英雄,有很多的故事。這就叫缺陷美,有缺陷的美更讓我們印象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