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社保和拿缴社保的钱存起来自己养老,哪种更划算?

社保是国家强制执行的一种保障机制,不管情不情愿,绝大多数的职工都有参保。当然,也有这种情况,就是某些企业和员工商量,通过补贴的方式将一部分社保的钱给到员工,但是不购买社保。

于是便有人产生了这种想法:如果不缴纳社保,将这些钱存起来,自己理财自己养老,会不会更合算?

缴纳社保和拿缴社保的钱存起来自己养老,哪种更划算?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比较比较。

首先我们从账面数字直接对比。按照规定,员工社保的缴纳是以当地平均工资的60%—300%作为基数,单位缴纳比例为30%左右,个人缴纳比例为10%左右,缴纳满15年方可领取退休金。

举个例子,假设员工甲的工资是5000元,这个数据实在规定的基数范围之内,那么单位需要为之缴纳的社保费用大概是1500元,他自己需要缴纳500元左右。

退休以后,员工每月领取养老金额度=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根据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目前男性的计发月数是144个月,女性更多些);

根据以上条件,这位员工甲退休后每个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金额大约是1550元左右。

缴纳社保和拿缴社保的钱存起来自己养老,哪种更划算?

如果这位这位员工选择不缴纳社保,而是拿了老板的社保补贴和将自己缴纳的钱存起来,又会是多少呢?

比如说老板每个月按照15%给补贴(这算很够意思了,因为缴纳社保的费用,企业是可以抵税的,所以不要想着老板会补贴30%,这样他宁愿帮你买社保),也就是每月750块,加上自己的500,就是1250,15年下来便是22.5万,按照每年理财年化收益5%计算,15年后大概是27万,平均到144个月便是1875元/月。

按照如此计算,这位员工如果不缴纳社保,退休后每个月可以支配的钱多了大概20%,当然也就三百来块。

看起来这种方式更为合算,但稍微深入想想,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也是很吃亏的选择。有两方面原因:

缴纳社保和拿缴社保的钱存起来自己养老,哪种更划算?

一是如果我们自己存钱,按照目前物价飞涨的速度,到了退休的年纪,1875元的购买力或许根本买不了什么。但是社保领取的养老金不同,我们上面的计算方式是按照目前的算法和目前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前提。实际上到了领取的时候,是按照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计算,也就是说,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到时候领取的养老金金额也是上涨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跟住了物价的步伐,不至于吃货币贬值的大亏。

二是如果我们不参加社保,那么失去的不仅仅是养老金领取这块。因为社保还包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不参保的人,这些保险的相关待遇都与你无关。我们不说其他,就医疗保险这块,有得报销和没有报销,花费的差距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特别是当退休以后,人的各种大小毛病逐渐增加,吃亏的代价就更加明显了。

另外,很多城市将社保的缴纳时限作为购房、入户或者子女就学的必要指标,这个影响就更加重大了吧。

缴纳社保和拿缴社保的钱存起来自己养老,哪种更划算?

所以说,如果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大家千万不要被眼前的一点小钱所诱惑,果断选择参保;就算是单位不给买社保(这种行为是不合法的),也要据理力争,争取自己的待遇。有些朋友,没有买社保的工作单位(比如失业或者个体创业),最好自己缴费参保,或者挂在朋友公司参保,宁愿现在花些钱,也是不会吃亏的。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后面还有更多生活中的金融知识,都是干货,都讲人话,都能看懂,有疑问的欢迎留言讨论,下期文章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