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悲情,20萬蘇軍在刻赤覆滅,比遭重擊的塞瓦斯托波爾還要多

半島悲情,20萬蘇軍在刻赤覆滅,比遭重擊的塞瓦斯托波爾還要多

在二戰中,最著名的要塞攻防戰就應該的塞瓦斯托波爾戰鬥,但令人驚訝的是,克里木半島蘇軍損失的大頭卻不在這個要塞中,而且在刻赤半島上,這個半島損失了20萬蘇軍,於是就有人問了,為何刻赤的損失比受到重擊的塞瓦斯托波爾還要多?

對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回答,首先是戰場環境不同,塞瓦斯托波爾是屬於陣地戰,而且是陣地戰中最難以攻克的要塞陣地戰,而刻赤半島戰役是在平原進行,是屬於野戰,這時候的蘇軍,在野戰能力上是完全不如德軍的,尤其是面對德軍坦克的突破時,基本上是毫無招架之力。

半島悲情,20萬蘇軍在刻赤覆滅,比遭重擊的塞瓦斯托波爾還要多

第二點是部署的問題,在保衛要塞時,蘇軍在關鍵的地段都部署了大量的部隊,保證可以有一條比較堅固的防線,但刻赤半島因為蘇軍的部署問題,導致北部的兵力更密集,南部的兵力就相對稀鬆,這個弱點被德軍咬住後,直接導致出現德軍一打,南部蘇軍就崩潰了,然後牽連北部蘇軍也只能潰退。

第三點是蘇軍指揮官的問題,因為在刻赤作戰時,蘇聯派出了梅赫利斯作為大本營的代表,當時這名大本營代表不斷對軍隊的部署進行干預,其中蘇軍在南部沒有大規模挖掘陣地就是因為梅赫利斯不允許這麼做,這樣做會讓指揮官怯懦,這是因為其不斷的干預,導致在防禦上漏洞百出,直至最後失敗。

半島悲情,20萬蘇軍在刻赤覆滅,比遭重擊的塞瓦斯托波爾還要多

最後一點就是,德國人的戰術用運得當,因為打刻赤半島時,德軍就已經準備打一次殲滅戰,在完成對蘇軍南部陣地的突破後沒有立刻停下腳步,而是快速的向北旋轉,利用裝甲部隊的高機動性,完成對北部蘇軍的合圍,而塞瓦斯托波爾只能一步步的擠壓蘇軍,打不出刻赤這種殲滅效果。

從實際情況來看,刻赤蘇軍的敗退,直接影響到蘇聯1942年南部的防禦計劃,因為原本希望在刻赤打一場勝利的戰役,牽制德軍的主力,但沒想到非但沒有牽制德軍,反而使蘇軍自身損失數十萬的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