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避免走弯路?那就照这样做职业规划→

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在以后的职业发展当中走弯路。那么不同的年龄段的人应该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呢?

职场||想避免走弯路?那就照这样做职业规划→


职业指的是你的地位职位提升的纵轴,生涯指你的时间发展的横轴。大计划短安排,深思考长累积,凡事都要思考对未来的累积性价值在哪里。你所有的优势与劣势,其实既是长线累积的结果,同时又是短期连续管理的结果。

想要在职场上获得成功,你必须给自己一个战斗计划,成就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成就的战斗生涯。

01大计划与短安排


从个人奋斗的节点上看,真正的有效奋斗时间段也就30年,分别是20-30岁,30-40岁,40-50岁。

20岁靠的是努力。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员有专业素养的精兵,找到立身之本的根。这个阶段的困难在于,你要在最耐不住寂寞的年纪做耐得住寂寞的事。或许你会觉得,在这个阶段很多的努力看上去是无果且无望的。但你记住,不要懈怠,不要放弃,坚持努力下去。

30岁靠的是实力。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名有管理能力的猛将,生长出持续发展的主干。这个阶段的你,如果投放到人才市场,既要有卖点,还要有卖相。而这些卖点和卖相,就是你实力的凝结。这个阶段你所要做的,是把专业深度、人格成熟度、人情练达度拧成自己的综合实力。

40岁靠的是资历。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位有经营水平的明帅,建设枝繁叶茂的系统。在这个阶段,你的经验、资格、见识、荣誉都需要上得了台面。尽管我并不主张看重身份,但这个社会的确是通过身份与资历来确定你是谁。你有多少话语权,别人首先会看你在哪儿混过,其次会看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混,从而判断你是边角料型人才,还是能把控一方的支柱型人才。

50岁靠的是势力。重点是学习如何成为一位成就组织的王者,培育众木成林的势力生态。桃李满天下,知交遍天涯,哪里都有你的关系网。成为培育组织、保护组织、成长组织的人物。


职场||想避免走弯路?那就照这样做职业规划→



02社会如何看待你的价值阶段


2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教。不是每个人都是可造之材,有些人摆出一副拒绝教化的样子,这种情况下没人上杆子教化你,要学会用低姿态润滑周边环境,从而最大化地吸纳前辈的指教。

3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用。你是不是有可用的专业价值?你是不是能够在某个局部担起重任?这时候的你首先要真有料,在某个领域有专业发言权,在整体的价值链条中,你是不可或缺的。

4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捧。到这个时候你要么往上发展成为一个管理经营人物,要么就往下滑沦为一个人手。这时候你要想收获里子面子,就看你是不是够格让大家捧你,拿肩膀出来给你垫。

50岁看重的是你可不可敬。你的人格是否有厚度与深度,是否有成就组织的功力?让大家敬佩的人很多,但让人敬重的却很少,这是因为人格的内在力量不同。而这个时候,最大的破产就是人格破产。

人生到这个阶段,成功绝非只是功成名就,而更应该被解释为“成就功德”。有一天你回顾起来,在整个旅程中你做了哪些令自己骄傲的事?对别人,对行业,对社会的价值在哪里?成功不是财富的总和,更应该是为一个伟大梦想所进行的全程奋斗与表演。


职场||想避免走弯路?那就照这样做职业规划→



在人生大计划的赛场上,有一个上下半场的时间节点。总体说来,35岁以前是人生上半场,关键词是“不犹豫”。35岁开始是人生下半场,关键词是“不后悔”。

在不犹豫的上半场,事业上想尝试什么尽量尝试,不要让自己为没做过的事遗憾。这个阶段的你,有青春和时间允许你折返跑。

在不后悔的下半场,想清楚你是什么?定位明确,定向清晰,定性明白。不要让不平衡心理影响理性判断,要明确什么才是你安身立命的属性,什么只是你爱好情趣的个性。

我们无法一眼看清人生的地平线,但可以根据别人的经验找到自己的方法。尽可能让未来的自己,不为今天后悔。

当然,上半场与下半场的时间点因人而异,或前或后。而这中间会有个休整段,你可以称它为中场休息,借机梳理一下未来走向的策略与方法。你知道吗?上树的蚂蚁有千万只,而大树有很多分叉,最后爬到顶端的,不是跑得多好看的,也不是跑多卖力的,而是路走对了的。

身在职场的你,有职业规划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