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囿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禁錮,中國人向來是“談性色變”的。似乎在中國一談起“性”,總是給人一種軟色情的意味。

然而性教育的缺失,卻讓兒童成為了性犯罪的重災區。

不論是童犯還是成人犯,最後的結果都讓我們覺得可悲。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 電影《嘉年華》劇照

如今,媒體上越來越多的兒童性侵犯案件被曝光出來,這也引起了很多家長們的重視,可重視歸重視,但家長們的擔心還是一批接一批:孩子多大開始性教育比較合適?性教育到底都有哪些?該從哪說起?會不會讓孩子反感?到底怎麼開口呢?

在美國,有一位名氣很大的性教育學家,名叫黛布拉哈夫納 ,寫了一本書,名字也有趣兒——《從尿布到約會》。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 《從尿布到約會》

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這本書中的諸多性教育觀點,以及幾個關於性教育場景的思考。

認識自己的身體

對嬰兒進行性教育,一上來就讓家長們大吃一驚吧。實際上,從嬰兒出生的時候開始,它們就開始感知自己的身體了。要知道,對自己的身體都沒有具體的、清晰的認識,卻去談性教育,就是在建沒有根基的大樓。

在給孩子洗澡和換尿布時,就是你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各部位的最佳時機。

當孩子5-6個月大時,許多父母開始跟孩子玩這樣的遊戲:『這是你的鼻子』,『這是你的肚子』,『這是你的腳趾』。但如果你這樣說,就會在潛意識裡給孩子留下了你處理性問題的最初態度:身體上有一部分是沒有名稱的,它們是特殊的。

如果我們能平靜準確地說:『這是你的鼻子;這是你的肚子;這是你的陰莖(陰部);這是你的腳趾』。這將是很棒的初步性教育。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我是從哪兒來的

這個問題,相信我們在小的時候也問過自己的爸爸媽媽。你還記得當時父母是怎麼回答你的嗎?貌似最多的答案是“垃圾堆裡撿來的”,還有“超市送的”等等,這種答案也許暫時迴避了孩子的好奇,但終究不是解決之道,反而給以後埋下了“麻煩”。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回答這個問題,比較恰當的應該分為三個步驟:首先,應當瞭解孩子已經知道些什麼。可以先問他『你認為你是怎麼來的呢?』;其次,記住你希望分享給孩子的,對性的價值觀;最後,從簡單的問題開始,觀察孩子是否對繼續討論此事有興趣。

除了教導知識,更重要的是,你要思考你想傳達的性的價值觀是什麼?

相愛、尊重、約定好、彼此舒適、負責任……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擁有的性觀念、性價值,不要避諱,只有通過我們明確的教導,才可能實現。閉口不言不會消除問題,只會逼著孩子去找別的渠道瞭解問題,而這些信息的正確性、安全性,我們是難以把控的。

面對性侵害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沒有百分百萬無一失的方法預防性侵害。但這不是一個悲觀的理由,一方面,這是提醒我們『如果孩子遭遇性侵,不是孩子的錯,TA也不是孤獨的一個人』;另一方面,我們仍然有事可做,我們可以幫助保護兒童,幫助孩子識別性侵害,讓他們知道自己面對侵害時該怎麼做,讓孩子和我們一同有能力及時止損、減輕傷害。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 “北大法寶”的司法案例庫(截止2018年12月31日)

性教育的缺失讓孩子們不懂得自我保護以及維繫自己的權益,同時讓“不法之徒”有機可乘,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這麼多的兒童性侵案例讓人覺得觸目驚心,同時也給大人們敲起了警鐘,也許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引導,就不會有這麼多案件的發生了。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 電影《熔爐》劇照

其實家長可以這麼告訴孩子,當面對侵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

1、孩子,你的身體屬於你自己。父母幫你洗澡,父母(或保姆、其他照看者)幫你擦乾淨身體,醫生或護士為你檢查身體,這些都是看或觸摸你身體的合理情況。如果有人使你感覺不好,或感覺怪怪的,或他們做的事情使你不舒服時,儘快到父母身邊來。

2、如果你不想讓某個人摸你的身體,你可以告訴他不要碰你,不必擔心,這不是必須的禮貌。

3、如果某人摸你並且讓你保守秘密,無論如何都要告訴父母。

4、如果發生了某種情形,讓你覺得怪怪的或不好,就大膽地說“不!”,試著趕緊離開,並馬上告訴父母。

《從尿布到約會》開啟對嬰幼兒的性教育,這很重要!

性教育不是洪水猛獸,性這個字也不應該成為“奸”“淫”的代名詞,而是每個人都應該熟知的權利。

當所有家庭都能夠正確接受性教育和對待性知識的時候,孩子們才能夠真正快樂的成長,也能夠有效的做到預防犯罪。

別讓性教育的缺失,成為殺死孩子的兇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