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道中落的刘秀如何逆袭,最终君临天下?

为人处事低调,不显山露水

汉光帝刘秀做事很低调,时机不成熟,绝不轻举妄动,这正是他以柔制胜的表现,也是他得以成功的另外一点重要经验。大事来临,他心不惊胆不怯,从容应付,从中可以看出他作为成大事者的超强心理素质。

家道中落的刘秀如何逆袭,最终君临天下?

刘秀是南阳蔡阳(今湖北省枣阳市东南)人,本来是汉景帝的后裔,但后来家道中落,王莽篡汉,封地被削,成了普通百姓。9岁时,刘秀的父母双双去世,由叔父刘良抚养成人。兄弟三人中,刘秀最小,但性情敦厚,经过在长安太学的学习,更是文质彬彬。在家中,他亲自从事农业生产,或者贩卖粮食为生,似乎没有什么惊人的志趣,据他自己说,他的愿望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如此而已。相反,他的哥刘演则性格刚毅,慷慨有节。自从王莽篡汉,他就立下恢复汉室的志向,和老祖宗刘邦一样,不从事生产,而是倾尽家财,结交天下英雄,因刘秀老实本分,刘演还经常嘲笑他像个农民一样。从这一表象上看,似乎刘秀就同刘邦的兄长一样,一辈子做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了,而刘演倒像是高祖再生。

刘秀的过人之处就在这里。他做事情不事声张,不引人注意,反而保护了自己,给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在当时纷繁复杂的环境下,过多地暴露自己,只能使自己先成为别人的靶子。王莽篡汉不久,因为推行的政策不力,导致了社会的剧烈动荡,人心思汉,先后发生了多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绿林起义是其中较大的一次。乱世已成,一些有野心的人开始登场,准备建立新的秩序,一时间冒出来不少“帝”和“王”。当时流行最广的一个谶言是“刘秀当为天子”,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深信不疑。就连著名的学者、王莽的国师刘歆也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以“应谶”。

一次,刘秀、刘演兄弟和姐夫邓晨到宛城蔡少公那里闲谈。蔡少公精通图谶,就把这一条谶言告诉了大家。有人就问道:“是当今的国师公刘秀吗?”刘秀半开玩笑似地反问道:“你们怎么知道不是我呢?”人们都大笑起来,觉得这个平时少言寡语的老实人也不知天高地厚。别人都没有当真,邓晨却上了心。通过他对自己这个小舅子的了解,他认为刘秀为人宽厚能容,志向不凡,将来一定能够成就大事。

过了一段时间,邓晨借机激励他说:“王莽悖乱狂暴,在盛夏也要杀人,这是上天要灭亡他的时候啊。我们在宛城听到的谶言,难道不是要应在你的身上吗?”邓晨以为刘秀会被自己激发起来,不料刘秀只是对他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明白这一点,只是时候不到,不能明说而已。

家道中落的刘秀如何逆袭,最终君临天下?

宛城人李通家境豪富,他的父亲李守曾跟随国刘歆师学习,精通图谶之学。李通经常听父亲提到“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言,觉得应当应在自己身上。他放弃了县丞的官职,回到家乡,寻找机会。他的堂弟李轶提议道:“现在四方扰乱,新莽将亡,汉室当兴。南阳的刘姓宗族中,只有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划大事。”李通觉得有理,于是派李轶到宛城请刘秀。刘秀应邀来到李通家中,二人把酒言欢,相见恨晚。李通乘机把“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的谶言告诉了刘秀,劝他一同起事。刘秀仍然不紧不慢,一副不在意的样子,他说自己不敢比附谶文中的“刘氏”,并且还提醒李通,不要忘了其父李守还在长安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告诉他,已经派人到长安报信,让父亲躲避,没有问题。知道这些情况,刘秀又思考了很长时间,才答应一同谋划,约定利用都试起兵反莽。就这样,刘秀兄弟举起了义旗,正式起兵。

从以上两件事来看,刘秀做事很低调,时机不成熟,不轻举妄动,这正是他以柔制胜的表现。但大事来临,他心不惊胆不怯,从容应付,下面例子中,更能看到刘秀作为成大事者的超强心理素质。

忍辱负重。逃过一劫

刘秀参加绿林起义后,立下了许多战功,引起更始帝刘玄的猜忌,有人暗中劝更始帝刘玄除掉刘氏兄弟。刘秀察觉情况不妙,提醒刘演说:“近来情况异常,大概要出不测之事。”刘演问:“什么事?”刘秀说:“诸将对你我兄弟似乎不能相容。”刘演却不以为然。看到此情,刘秀不好再多言,便找借口离开宛城驻防到外县。

果然不出刘秀所料,昏庸的刘玄在朱红、李轶的阴谋下杀害了刘演。驻守在文城的刘秀听到哥哥被害的噩耗,如万箭穿心般难受,但因刘玄基本上被新市、平林诸将所掌握,自己力量单薄,无法与之抗衡,不得不用韬晦之计。他索性前往宛城,向刘玄谢罪。刘演原任司徒,刘秀到后,司徒署的官员来迎接他,向他致以哀悼。刘秀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说一句涉及私情的话,一再引咎自责,丝毫不提自己往日的功劳,也不为兄长披麻戴孝,饮食言笑一如平常。刘秀的冷静态度使刘玄感到内疚。为了补偿过失,他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馆侯。刘秀以自己的机智打消了刘玄的疑心,终于渡过了难关,保全了性命。

家道中落的刘秀如何逆袭,最终君临天下?

王莽败亡,刘玄正式成为天下的宗主。他定都洛阳,但四方豪杰并起,已成割据之势,他直接管理的地方很小。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他分遣使者巡视郡国,并派人四处招抚人才,重新委任官吏,确立新政权的威信。河北之地是重中之重,因为处于都城的北边,地足人多,得失关系全局。刘玄准备派一个心腹之人去,群臣看法不一,大司徒刘赐和刘秀是同族,因此建议道:“诸家子独有文叔(刘秀)可用。”但大司马朱鲔因为曾经参与谋划杀害刘演,对刘秀一直提防,坚决反对。不过,尚书曹诩对刘秀有好感,支持刘赐。就这样,刘玄决定派刘秀持节北上,招抚河北。

刘秀北上,恰似蛟龙入水,这一举动成为他一生事业的转折点。从此他离开了危机四伏的朝廷,开始了独当一面闯荡天下的时期:刘玄命他北上,却既不给兵,也不给粮,刘秀只能带着自己的手下冯异、王霸等人,“单车临河北”,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饿极生智

公元23年,邯郸一位摆卦摊的算命先生王郎,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编造了一套谎言,使汉王朝已故赵王刘元的儿子刘林(刘元是汉景帝刘启的七代孙)信以为真,于是,很有影响力的豪绅李育、张参等人在赵国邯郸宣布王郎才是汉王朝的正统皇帝。然后,他们派出将领夺取土地。公元24年正月,王郎下文告,悬赏十万户食邑,购买刘秀的人头。刘秀得知后,命功曹令史颍川人王霸,到街头招募新兵,用以反击王郎。王霸招不到兵,刘秀深感问题严重。

家道中落的刘秀如何逆袭,最终君临天下?

就在此时,西汉王朝已故广阳王刘嘉(汉武帝刘彻五世孙)的儿子刘接,在蓟县发动群众,响应王郎,霎时全城混乱,传言邯郸派出的钦差大臣已经抵达,郡长以下的官员都迎接去了。这时,刘秀等人大为惊恐,急忙从南门逃出。他们昼夜不停地狂奔,不敢进入城市,饥渴时就在路旁进餐,疲倦时就倒在路旁睡觉,好不容易抵达饶阳。看到逃亡者们饥寒交迫,刘秀决定冒一次险。他自称是邯郸皇帝陛下(王郎)的使节,堂堂皇皇地叫开城门。城内官员们设宴款待他们。刘秀的部属一个个饥渴难忍,一看香喷喷的大鱼大肉上桌,相互争夺,狼吞虎咽起来。负责招待的官员瞧在眼里,顿然起疑,觉得不像是真正的使节,暗中派人在外擂起大鼓。传言:“邯郸将军驾到!”刘秀部属们听到,霎时脸色大变,刘秀也想上车逃走,可是刘秀又一想,被困城中,想逃也无法逃出去,于是又回到座位上。他说:“请邯郸将军相见!”由于刘秀急中生智,骗过了敌方全体官员,因此,没有遇到更多麻烦。后来他们利地离开了饶阳。

烧信定人心

刘秀在河北与自立为帝的王郎展开大战,王郎节节败退,逃入邯郸城里。经过20多天围攻,刘秀大军攻破邯郸,杀死王郎,取得胜利。在清点缴获来的书信文件时,官员们发现了一大堆私通王郎的信件。这些信件有好几千封,内容大都是吹捧王郎,攻击刘秀的,写信者都是刘秀一方的人,有官吏,有平民。有人很气愤,说这些人吃里扒外,应该抓起来统统处死的。曾经给王郎写过信的人,则提心吊胆,心里十分害怕。

家道中落的刘秀如何逆袭,最终君临天下?

刘秀知道这件事情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又叫人把那些信件取过来,连看也不看,就叫人当众把它们扔到火盆中烧掉了。刘秀对大家说:“有人过去写信私通王郎,做了错事,但事情已过,可以既往不咎。希望那些过去做错事的人从此安下心来,努力供职。”刘秀的这种处理方法,使那些曾经私通王郎的人松了一口气。他们都从心眼里感激刘秀,从那以后甘愿为他效劳。

王郎被灭之后,刘秀基本上控制了河北。刘玄担心他坐大难制;就派人来册封他为萧王,命令他和部下将领全部回到都城长安,同时命令三个大臣前来接收,分别担任幽州牧、上谷太守、渔阳太守,抢夺胜利果实。刘秀当然明白刘玄的用心,表面上不露声色,而是以“河北未平”为借口,婉拒了刘玄让他回京的命令。不过他不撕破脸皮,让刘玄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他继续稳固自己在河北的统治,壮大力量。直到最后,刘秀都没有公开打起反对刘玄的旗号,表面上仍然尊他为主,但在争夺实力上,却寸土不让。随着刘玄众叛亲离,被赤眉军劫持废掉,刘秀才公开登基称帝。到此时,天下大势已经明朗,刘秀做皇帝,则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之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