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猝死,也許在我們生活中經常耳熟能詳。

一看到猝死的新聞,大家都想到了又是一個過勞死的悲劇!

每逢這類新聞出現,媒體都會加上“每年60萬過勞死”等字樣,彷彿這過勞死,幾乎人人都成為它的致命對象。

就連常坐在電腦前不斷碼字的小康醫生,也成為了猝死的危險人物範圍內......

但是!

這個“每年有60萬人過勞死”是一條持之以恆,經久不衰的老謠,剛出道的時候,北京房價還不達到一萬塊,劉翔還沒沒跑出12秒88,以及貝克漢姆還活躍在球隊......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往事不堪回首,不過這60萬過勞死還真不屬實!

“60萬”這一說法,實際上是當時醫學研究對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數的估算。但在文章傳播過程中,有部分韓國媒體誤將“猝死”翻譯為“過勞死”,於是就引申中國加班制度文化,導致每年有60萬過勞死的文章。

事實上,過勞死並不是一個醫學概念,更多是一個法學概念。猝死的原因有很多,過度疲勞的確會誘發身體原有的各種疾病,是會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但猝死只是一個意外表現。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猝死,你會死成為下一個的受害者嗎?

在排名前5的猝死死亡原因中,分別是心血管系統疾病、創傷、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以及交通事故。粗略估計,心源性猝死的比例佔了接近一半。

所以,我們可以判斷出,每年我國可能有超過100萬人猝死,相當於每分鐘就有2人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那麼,面對猝死的突發性和危害性,我們到底如何才能防患於未然?哪些群體會成為猝死的受害者?別急,咱們用圖來說話: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猝死前6個“最後通牒”,為何你卻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