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寶寶是一家人的重點關注對象,一旦學會了什麼技能,全家都會覺得特有成就感。

家長們還喜歡作比較,比如:一樣大的xx孩子已經會走路了,我家孩子怎麼還不會?聽說走路早的孩子智商高哎,那我家孩子是不是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孩子走路晚說明智商低?——這種說法沒有科學依據的哦。

按照正常的生長規律,寶寶到了1歲時就可以獨立走步,有的寶寶可能稍早些或稍晚些。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據統計,只有大約一半的嬰兒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的,所以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家長不僅要觀察孩子是否會站、會走,還要注意孩子站、走路的姿勢,如果走路不好看,還會影響腿型。

老說法是越早走路越好,可是10個月以前的寶寶骨頭沒有發育完全,骨骼脆弱得很,肌肉的力量不足,如果強行提早學走路,會導致全身的體重都壓在雙腳上,導致下肢骨頭畸形,容易形成”O形腳“和扁平足。

當然了,如果你家寶寶發育得好,也願意站起來走,那也是非常棒的哦。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走路早晚和很多因素相關,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

遺傳

有調查顯示,大約有40%的孩子學走路的月齡和父母相似,甚至有的孩子連爬行和走路的姿勢都和爸媽小時候一樣。

性格

有些寶寶天生活潑外向,好奇心比較強,也有更多的自信去學習走路,性格沉穩內向的寶寶走路會稍微晚點。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病理因素

如果寶寶走路比較遲緩,最好先帶去醫院檢查一下,看寶寶的骨骼或者發育有沒有問題。患有肌肉鬆弛綜合症、進行性脊髓萎縮症等疾病的寶寶一般學步會延遲,或者出現走路不穩的情況。

體重

一般來說,體重輕的寶寶比較靈巧,學走路就會快;而胖寶寶可能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走路。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季節影響

一般來說孩子在夏季學走路比較快,因為夏季穿的比較單薄,孩子更靈活,會更容易學會走路。

在冬季則相反,孩子穿得比較厚重,學走路就會受限,可能就會晚一點學走路。

客觀環境因素

寶寶走路早晚和父母提供的環境有關,有的父母擔心孩子摔倒或受傷害,就會過度保護寶寶,孩子缺乏鍛鍊。如果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並且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暗示,寶寶就會更容易站起來走路。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怎麼引導寶寶走路?

通常,6〜7月齡的寶寶開始匍匐移動,7〜8月齡的寶寶開始膝手爬行,9〜10月齡的寶寶開始手足爬行,10〜11月齡的寶寶開始能手足爬行上下臺階。

這個時間不能準確估計,除了引導之外,還是應尊重寶寶的自然發展。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4~6個月左右時,就可以扶住寶寶腋下,讓他在大人的腿上練習站立跳蹲,來鍛鍊腿部肌肉的力量。小寶寶如果已經做好了站立的準備,你只要保護好他的頭頸部,他會非常樂意被你扶著腋下站起來。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走、跑、跳

  • 給孩子提供一塊比較大的空間和相對柔軟的地面,要將家中不牢固或者重量輕的傢俱固定好,打造一個安全的活動環境。
  • 給孩子穿舒服的鞋子和衣服,時刻在旁邊守護。
  • 讓孩子扶著欄杆或者沿床沿移動,延長寶寶站立的時間,鍛鍊腿部的肌肉。
  • 家長可以握著寶寶的雙手,讓孩子的雙腳踩在腳背上,左右交替向前邁步。或者隔幾步遠呼喚寶寶的名字,引逗他移動過來。
  • 孩子能夠自己獨立行走之後,可以試著和孩子玩一些投擲的遊戲,比如丟沙包、扔皮球等等,提高寶寶運動神經的靈巧性和平衡能力。
  • 家長也參與進去,和孩子翻滾蹦跳,不僅能夠促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寶寶嚐到玩耍的樂趣,鍛鍊寶寶的彈跳能力和平衡能力。
孩子走路晚就是智商低?別瞎猜了

孩子走路有早有晚,只要不是病理性的原因,就不必過於擔心。過早幫孩子學習坐站走,有可能會對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所以家長一定要順其自然,不可操之過急。

如果對你有用的話,歡迎分享和轉發哦。


有福利,歡迎你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