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术(七)安集真相

《后汉书孝献帝纪》“八月,遣(马)日磾及太仆赵岐,持节慰抚天下。”

《资治通鉴》卷六十汉纪五十二“八月,以车骑将军皇甫嵩为太尉。诏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杖节镇抚关东。”

这是史书记载中关于马日磾与赵岐出使关东的正式记载。无论是《后汉书》中的“持节慰抚天下”还是《资治通鉴》中的“杖节镇抚关东”,都能够反应出当时朝廷的一种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这次出使建立起诸侯们对朝廷的信心,以达到重新制御天下的目的。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马日磾

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朝廷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自身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让关东诸侯们主动臣服。可是当时的朝廷经过一系列的动乱以后,这种军事能力显然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对于在李傕、郭汜主政之下,日渐式微的东汉朝廷,就更不可能有本事去威慑住“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的诸侯们了。

那么,就只剩下第二条路,就是找一个或者几个支持朝廷的,又有能力制御天下的诸侯,成为朝廷的依仗,以形成互为表里的模式,来延续东汉朝廷的存在。这种模式在汉朝以前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那个时代叫做“春秋”,那些被朝廷所依仗的诸侯们叫做“霸主”。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春秋五霸

历史上的霸主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追求两种东西——名和利。名就是名声荣誉,利就是权力利益。朝廷中的天子只要还能够满足霸主们的这两点追求,就可以继续安好的存在下去。而要想满足这两点,朝廷必须拿出实质性的东西。

恰好,这种东西正是朝廷所独有的,就是给诸侯们封官加爵的权力。虽然这个权力只能是个空头的,但却是名义上唯一合法的,只要朝廷可以依仗的诸侯们还能够认同这种封赏,朝廷的存在就可以继续延长。

所以,当马日磾与赵岐离开长安踏上行程的的时候,他们的手上一定拥有朝廷经过激烈的探讨后制定的给予关东诸侯们的封赏方案,这个方案也一定是朝廷能够给予关东诸侯们的最大限度的封赏。

当马日磾与赵岐走到洛阳的时候,发现天下的主要诸侯们自发行成了两大阵营,袁绍阵营和公孙瓒阵营。袁绍阵营主要以袁绍、曹操和刘表为首;公孙瓒阵营主要以公孙瓒、陶谦和袁术为首。在这两大阵营的不断争战的过程中,逐渐行成了两场军事对峙的局面。一个是北方袁绍与孙瓒公在渤海青州一线的军事对峙,另一个则是南方袁术与刘表在荆州南阳一代的军事对峙。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这一点,让身为正使的马日磾不得不做出与赵岐分头行动的决定,以求尽早的完成使命。就这样,赵岐北上冀州去见袁绍与公孙瓒,而马日磾则南下南阳去见袁术与刘表。马日磾与赵岐的这次抚慰天下之旅,也由此而分,最终也行成了不同的结局。由于这种原因我们姑且为他们的这场出使各自取一个名称或者代号,以示区分。

我在本系列《公孙瓒篇(六)蓟侯疑云》中对于赵岐的这场出使之旅做过系统的猜想,原标题是《假想—关东和解的真相,一场被人蓄意淡化模糊处理的重要政治谈判》。在文中我称赵岐的这场出使为“赵岐和解关东”。这种说法在《后汉书》和《资治通鉴》中都出现过,不过他最初是出现在《英雄记》中。据裴注《三国志袁绍传》注引《英雄记》中记载“初平四年,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和解关东。岐别诣河北,绍出迎於百里上,拜奉帝命。”我们姑且就将赵岐的这次出使称之为“赵岐和解关东”。

赵岐和解关东这件事除了我在《公孙瓒篇(六)蓟侯疑云》中所提出的猜想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件事在以魏国官史为主要依据的《三国志魏书》中其实从未出现过,甚至连赵岐的名字都没有出现过。

据《后汉书赵岐传》记载“及李傕专政,使太傅马日磾抚慰天下,以岐为副。日磾行至洛阳,表别遣岐宣扬国命,所到郡县,百姓皆喜曰:‘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是时袁绍、曹操与公孙瓒争冀州,绍及操闻岐至,皆自将兵数百里奉迎,岐深陈天子恩德,宜罢兵安人之道,又移书公孙瓒,为言利害。绍等各引兵去,皆与岐期会洛阳,奉迎车驾。”

在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曹操当时是作为一方诸侯与袁绍一起,各自将兵出迎百里迎接赵岐的。并且也参与了赵岐与诸侯们相约到洛阳奉迎天子的计划。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我们都知道,曹操作为汉末三国中成功“奉天子以令不臣”的诸侯,是一向标榜为忠于汉室的,像迎接天使赵岐这种行为其实也可算作是他忠于汉室的一个表现。可是为什么魏书中对于这件事竟然只字未提呢?这非常奇怪。

由于今天我们的话题主要是以马日磾袁术为中心,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们暂时先不表述,留待以后再说。

马日磾的这场出使在《三国志魏书华歆传》里有一个名字叫做“安集关东”,这在《三国志吴书》中出现过同样的说法,我们就姑且称之为“马日磾安集关东”以此与赵岐和解关东进行区分。

从路程上来看,马日磾所要去见的第一个诸侯一定是袁术。应为当时的袁术正在南阳与刘表交战,也就是袁术发动的第二次征讨荆州之战。从洛阳出发前往南阳其实并不算远。

个人猜想,马日磾让赵岐北上冀州去处理袁绍与公孙瓒的矛盾,自己却南下南阳来调解袁术与刘表,可能是怀有一点点的私心。可能是他有想要率先取得成绩,搏得头功的想法。而且由马日磾来见以袁氏家族正统继承人自居的袁术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因为马氏家族与袁氏家族是有联姻关系的。据《后汉书列女传》记载“汝南袁隗妻者,扶风马融之女也”。也就是说袁术的叔叔,袁氏家族上一任的掌门人,被董卓杀死的袁隗的媳妇正是马融的女儿。而马日磾则是马融的族子或者是族孙。如果族孙的说法成立,那么马日磾则与袁术是同辈,他要管袁隗叫一声“姑父”;如果族子的说法成立,那么马日磾则要称呼袁隗为“姐夫”或者是“妹夫”,而袁术则成了晚辈。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马融

所以我想马日磾在前往南阳的路上一定是非常的得意,以为自己志在必得,必定马到功成。

可是让他所始料不及的是,袁术在遭逢大难以后的心境已经绝然的不同。

据《三国志袁术传》记载“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遣太傅马日磾因循行拜授。”所谓的循行就是巡行的的意思,拜授自然就是拜授官职的意思。 “因循行拜授”字面理解就是,因为要去巡行天下而顺道就拜授袁术的官职。从“李傕入长安”的表述来看,马日磾的这场“循行”就是《后汉书》中所说的马日磾与赵岐持节慰抚天下。也就是说给袁术拜授官职封赏正是马日磾的任务之一。

在这里朝廷加给袁术“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的封赏,其实是少了一个环节的,我们来对比一下同一年朝廷加给刘表和陶谦封赏就会看出这一点。

据《三国志》记载,刘表在初平三年的冬天十月份曾经派遣使者进京朝贡,朝廷给刘表的封赏是“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陶谦在这之后也曾经派人进京朝贡,朝廷封陶谦“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从这两段给刘表陶谦的封赏记载与给袁术的封赏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实际上给袁术的封赏是少了一个州牧的官职的。按着袁术当时的势力范围主要是以豫州为中心来看,由袁术担任豫州牧其实是比较合理的安排。但是朝廷不知为什么最终没有将豫州牧封赏给袁术。个人推断,这可能是与《三互法》有关。

所谓《三互法》就是东汉时期关于官吏的任命实行籍贯姻亲的回避制度。按着这种制度,袁术是没有担任豫州牧的权力的。这可能是朝廷没有将豫州牧授予袁术的根本原因。

另外,在这个封赏中给袁术的爵位也有问题。按着当时分封爵位的惯例,都是选择在受封者籍贯所在地附近来进行封邑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给刘表的“成武侯”封地在成武县,就是今天山东省菏泽市的成武县。当时隶属于兖州山阳郡,那里正是刘表的老家;给陶谦的“溧阳侯”,封地在溧阳,就是今天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县,当时是属于扬州丹阳郡,这里正是陶谦的老家。我们以前讲过的刘虞是东海郯人,他在做冀州牧的时期,汉灵帝给他封过一个“容丘侯”。 容丘就在今天江苏省邳州市北约五十里的地方。后来董卓又给刘虞封过襄贲侯,襄贲就在今天的山东兰陵县境内。这两个地方在当时都是隶属于徐州东海郡,而且都在郯县附近。

而袁术的老家是汝南汝阳,就是今天的商水县,而朝廷却给了袁术一个阳翟侯,阳翟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当时是颍川郡的郡治。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袁术

从地图上我们会发现,汝南和颍川虽然都是与南阳接壤,但是颍川距离荆州本土是要远于汝南的,所以在此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朝廷微妙的态度,是希望袁术能够停止攻打荆州并将势力范围撤出南阳。

从朝廷的角度来看,没有去追究袁术发动一系列战争的罪名,就已经是莫大的恩德了,现在朝廷还要给他封官加爵,更何况还是给他像左将军这样的大官,他还不是得马上就感恩戴德了吗!

所以当马日磾来到南阳,见到袁术,由于他与袁术的特殊关系,再加上手里有给袁术的封赏,在他的心里其实是有恃无恐的,也就顺理成章的向袁术拜授了官职。

大家试想一下,在袁术领授完封赏,势必有一场宴席,在宴席之上,袁术的心中恐怕是要无比的气愤。这种气愤不单单是对于这份封赏诏书的不满,还有对于朝廷封赏其他诸侯的不满。

个人猜想,马日磾的这次安集关东,手上所携带的给关东诸侯们的封赏诏书,除了袁术,至少还应该包括荆州的刘表与益州的刘焉,很可能还有任命豫州刺史以及扬州刺史的诏书。

可是在这些诸侯当中除了益州的刘焉与袁术没有什么纠结以外,豫州扬州荆州都已经部分的被袁术所占据。甚至是兖州也已经是袁术计划之内的地盘了。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应为有迹象显示当时的袁术就已经有了入侵兖州的想法。在《英雄记》中所记载的一封袁术写给吕布的书信里,有这样一句“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部,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这一段说的应该是后来袁术“引军入陈留”的战事,其中所说的“封部”可能是“封丘”的误记。这里面所提到的金元休,名字叫做金尚,元休是他的字。据《典略》记载,金尚在汉献帝初年曾经被任命为兖州刺史,但是等到他赴任的时候,曹操已经占据了兖州。金尚只能暂时去依附于袁术。假如《英雄记》中袁术的这句“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的话属实的话,那么袁术在南阳的时候金尚就应该已经来到了袁术的手下,而袁术引军入陈留的目的,应该是要帮助金尚夺回兖州刺史的位置。

这些现象都可以说明一点,就是袁术不会允许马日磾打着朝廷的名义去征拜这些土地上的任何一个诸侯。

但是以袁术喜欢“嘿然不悦”的性格,一定是不动声色的。他在与马日磾拉家常般的攀谈中,询问着马日磾这次出使的任务以及都要给哪些诸侯以什么样的封赏的细节。并在将一切打听清楚以后,将马日磾扣留在了身边,这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拘留不遣”。

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在初平三年的十月份,应为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刘表派遣使者到长安朝贡,并由此得到了“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的封赏。个人感觉,刘表的这一举动应该是在得到了马日磾会见袁术,并被袁术所扣押的消息以后做出的决定。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刘表

在袁术与刘表的这一场矛盾中,袁术始终是发起战争的一方,刘表始终是处于劣势,荆州也一直是被袁术所侵略的一方。朝廷给袁术与刘表的这两个封赏,明显的带有侧重点,也就是既不加罪于袁术,也不放任混战状态的继续发生,并肯定刘表对荆州的统治地位。这与朝廷对袁绍与公孙瓒的处理安排基本一致。

但是这实际上已经从道义上将袁术置于不利的境地。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才最终导致袁术第二次征讨荆州战争的再次败北,也让袁术在南阳失去了立足的根本。

可是很明显袁术并不想回头,他也已经无法回头,应为回头就代表着死路一条。

初平四年,袁术引军入陈留,并在与曹操争兖失败以后,投奔淮南。马日磾自然也被袁术带到了淮南。

史书记载,在淮南的时候,袁术借马日磾所持符节观看,并由此将符节扣留在自己的身边。马日磾既失去符节,请求离去又不能。在《献帝春秋》中,袁术找来了一千多个亲信的将士要求马日磾以太傅的名义进行征辟。马日磾无可奈何的质问袁术“卿家先世诸公,辟士云何,而言促之,谓公府掾可劫得乎!”意思是“你们老袁家曾经多少代都坐三公,你们当年是如何征辟士人的,现在你强迫催促我征辟这些人,难道你们家的掾属都是被人强迫征辟的吗?”

虽然这里面一千多人的说法被后世李贤所否定,认为应该是属于误记,并改成了“十余人”。但是马日磾被袁术强迫征辟掾属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史书中明确记载被马日磾征辟的袁术属下只有有孙策与朱治,但是推断中应该还有许多马日磾在袁术的强迫之下征辟的人,只不过没有留下记载。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那么袁术为什么要让马日磾征辟自己的属下为其掾属呢?在这里需要普及一下“公府征辟”的历史常识。

所谓的掾,其实就是公府里当差的佐官。但是被公府征辟为掾并不能等同于在公府里任职或者跟随三公出行之类。因为在当时公府征辟还是入仕的一种途径,是朝廷选拔官吏的一种过渡阶段。对于被征辟的人,公府征辟是自己履历表中比较光荣的一环。袁术让马日磾征辟自己的属下为掾属,并不是要这些属下成为马日磾的手下,而是为了让他们获得“公府征辟”这四个字的履历。有了这样的履历,这些人才有被朝廷任命为各种官职的权力。

那么袁术为什么自己不征辟呢?道理很简单,应为马日磾当时的官职是太傅,位列三公。而袁术只是个后将军或者是左将军,虽然将军也有征辟的权力,但是显然比三公征辟是要差一个级别的。

马日磾就这样被逼迫着为袁术征辟了许多的将校。对于一个三公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一种屈辱,最终马日磾也应为这种屈辱 “忧恚而死”。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在这里需要一提的是,那个袁术不惜与曹操结仇也要为其夺回兖州的金尚。在袁术争兖失败以后,金尚自然也要跟随袁术来到淮南。后来袁术欲要僣号,想让金尚担任自己的太尉,金尚不肯屈从,在建安初年的时候私自叛逃,被袁术所害。

后来马日磾与金尚的灵柩一同被送到许都,汉献帝嘉奖金尚的忠烈,下诏文武百官都去吊祭,并征拜金尚的儿子金玮为郎中。而马日磾则在孔融的“独议”之下被剥夺了三公丧礼的权力,在凄凉中悄然下葬。

这恐怕也是曹操的意思吧!

小A斯蒂芬写于2019年3月4日。

马日磾安集关东猜想下的真相,及袁术为金尚争兖州反遭背叛的经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