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2017年中国联通混改,引入的民营战略投资者中,腾讯投资110亿元,占5.21%;百度70亿元,占3.31%;阿里巴巴43.3亿元,占2.05%,是为数不多的能同时吸引BAT投资的企业。可业绩却依然倒数第一,原因何在?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首先,BAT入股中国联通是应景之作

是响应政府号召,或者说是政策趋势下的结果,当然BAT或许以此作为突破口,获得基础电信服务的入口,为未来发展战略储备能量。虽然有BAT入股,但是它们名义上只是战略投资者,或者说它们的入股并不能够改变联通一股独大的局面,结果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其次,联通和BAT合资目的何在呢?

联通是需要BAT的资金、资源,还是需要BAT的互联网思想呢?BAT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局的,这是否说明联通需要的是BAT的资源,而不是BAT身上具有的互联网思想呢?联通看不清时势的局限性被暴露出来了,思想上的落伍,就直接决定了合资企业未来的命运,所以联通合资企业不能创造新的历史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第三,联通是权力经济产物

权力经济能够让企业获得超额利益,而BAT则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获得的是公平竞争下的市场的公平利益。当权力经济与市场经济结盟的时候,企业到底是信奉权力,还是遵从市场规律呢?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这个不弄清楚,就让组织无所适从,结果就抵消了战斗力和凝聚力。如果遵从市场规律的话,那么被权力扭曲的市场就需要回归正常,即权力的归权力,市场的归市场,可惜合资企业没有厘清它们各自存在的不同,自然也就不会在内部进行切割,这就抵消了合资带给彼此的好处,结果也就不会在它们预料之中了。

尴尬中的联通

合资企业的联通处于目前尴尬的局面是很正常的,对于BAT而言,它们入主联通,不是为了获得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吧!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是基于它们战略的需要,对于它们而言,它们所有的业务是建立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宽带业务基础上的,而这个基础业务被完全被三大国有控股企业所垄断,它们入局这些基础业务,有打破当前格局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保障自身核心战略能够正常运作的需要吧!

对此您有什么想法和高见,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为什么有BAT捧场,联通业绩依然垫底呢?

感谢:『科技思维』感谢您的到来,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哦,您还可以帮我们点赞、转发和收藏哦!

找人: 想要加入『科技思维』创作团队或者学习的朋友,请私信【合作】二字获取联系信息,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