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好腎就能延壽!晚上九點泡腳最護腎

編者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我們最關注的話題。什麼才是健康的食品?生活中如何預防身體的疾病?這都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人民健康網推出《金臺養生園》欄目,每週為您盤點最養生的生活方式,帶您走進健康園地。

養好腎就能延壽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盧方平說,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發生腎炎或腎病,嬰幼兒、青少年容易發生原發性腎炎,老年人可能因“三高”等引起腎臟損害。因此,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管理好腎臟疾病很重要。

健康人群要做好預防。飲食宜清淡,減少鹽的攝入,每人每天攝鹽量不超過6克。多飲水,不憋尿。堅持每天鍛鍊,控制體重。主動戒菸,白酒、黃酒和啤酒中含有大量的嘌呤,建議不喝或少喝。 避免藥物濫用,有炎症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每年定期檢查尿常規和腎功能,同時可做腎臟B超,早診早治。

平時警惕腎病的症狀。比如眼瞼浮腫、尿液發紅、小便有泡沫、尿量突然變多或少、頭痛乏力、睡眠不好、食慾不振、貧血、尿蛋白和尿蛋白潛血異常等。

高危人群控制危險因素。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高危人群,要注意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堅持藥物治療,堅持相對應的低鹽、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飲食。至少每半年檢測一次尿常規、尿微量白蛋白及腎功能,以便早期發現腎損害。

早期腎病要積極治療。延緩或逆轉慢性腎病的進展,最大可能地保護受損腎臟。積極治療原發性與繼發性腎臟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每日低蛋白飲食,通常每天每公斤體重可攝入0.6~0.8克蛋白質。腎功能損害較嚴重者,每日蛋白質的限制應更為嚴格,但也要防止營養不良。積極治療腎功能損害導致的併發症,如貧血、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等代謝異常。

堅持治療和隨訪。腎病患者應定期複查,以防不測。不能稍有緩解就誤以為病已痊癒,更不能擔心長期服藥有副作用就自行停藥。降壓藥、貧血藥、激素藥,這三類藥物是腎病患者重要的治療藥物,絕對不能擅自停用。

八個信號說明腎臟病了

空軍總醫院腎內科主任倫立德:臨床上,不少首次到醫院就診的腎病患者病情已經很重,治療效果也差強人意,因此慢性腎病被人們稱為“沉默的殺手”。儘管這樣,腎病還是會露出馬腳。常見的異常信號包括以下各種:

1.眼瞼或下肢浮腫:腎臟會導致水電解質調節功能受損,引起體內水鈉增多,水分常積聚在最疏鬆的組織或身體最低部位,如眼瞼或下肢。

2.頭痛、乏力、記憶力下降、睡眠不佳:腎病表現為頭痛、乏力、記憶力下降、睡眠不佳等,多是合併高血壓所致,特別是年輕人出現不明原因血壓升高應該警惕腎臟疾患。

3.泡沫尿:當尿中蛋白、尿糖增多可以出現泡沫尿,尿液表面漂浮著一層細小泡沫狀,不易消失,應警惕蛋白尿;如果是泡沫較大,消失得非常快,應警惕是否尿糖升高。

4.尿量變化:正常人入睡後代謝緩慢,夜尿顯著少於白天尿量,夜間應不排尿或僅排1次,夜尿量約為24小時總量的1/4~1/3,如果經常超過2次以上,夜尿多於白天尿量,可能預示腎功能不全。

5.尿液檢查異常:常規尿液檢查如果出現蛋白或潛血陽性,可能是無症狀性蛋白尿或無症狀性血尿,應及時做尿蛋白定量或尿位相鏡檢查。

6.合併其他疾病:許多疾病容易出現腎臟損害,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多囊腎,已經有這些疾病患者應定期做尿液檢查。

7.貧血:中度以上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併貧血,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症狀,這往往是腎功能不全導致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所致。因此,出現不明原因貧血,除了考慮血液系統疾病外,應檢查有無腎臟疾病。

8.食慾不振:早期尿毒症患者經常出現食慾減退、噁心、皮膚瘙癢等表現。因此,有這些症狀,特別是合併高血壓、貧血的患者一定要查腎臟功能。

晚上九點泡腳最護腎

睡前泡腳是一個不錯的生活習慣,能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緩解一天的疲勞,但要講究時間。因為人體的生理活動是有周期性的,也就是我們說的生物鐘,這個生物鐘有一個生長收藏的循環規律,早上氣要升發而達於外,到了夜間則相反,需要收斂而藏於內,我們的日常活動也必須符合這個規律才能健康。

按照傳統的十二時辰計時方法,夜間的9點到11點鐘為亥時,亥在十二地支中是最後一支,接下去就進入下一個循環的子時了,我們常說子時一陽生,到了子時可以說我們的陽氣又出發了,如果在上一個循環沒有讓它很好地休整,下一個循環就疲憊地開始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健康隱患。因此必須在11點以前讓我們的氣血和精神充分地迴歸,按時睡眠就是很好的措施。

另外,在睡眠之前泡腳也有輔助作用,在晚上9點到11點這個時間段用溫水泡一下腳最合適,這樣能夠把我們的精神吸引到下肢,精神對氣血有引領的作用,精神集中於下則氣血也下行。對於一些腦力勞動的人來說,氣血精神的下行很有用,因為思考了一天的問題,精神都集中在上面,再加上大腦比較興奮,整體都是陽不入陰的現象,夜間入睡就比較困難,溫水泡腳以後精神和氣血就比較容易迴歸了,迴歸也就是返回它們的大本營,腎主藏精,所以收藏以後補的是腎臟。

人體的腎經是起於足下的,溫水泡腳以後對腎經起到溫養的作用,對腎經是一種良性的刺激,腎經自然也會對腎臟形成好的作用。因此雖然沒有對腎臟採取什麼措施,通過經絡也能起到補腎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泡腳的水溫一定要適度,不能過熱或過涼。如果水溫過熱,因為熱性宣散,不但不能幫助腎臟收藏,反而使人更加興奮,這樣就加大了腎精的消耗;如果水過涼,寒性凝閉,會導致經脈閉塞不通,並且寒氣會順著經絡入腹,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養好腎經才能抗衰老

腎作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是人體在遺傳上稟賦最充足的臟器。足少陰腎經也是與人體臟腑聯繫最多的經脈,是生命活動的“健康線”。腎經氣血旺盛、經絡通暢,人才會強壯長壽。

腎臟最重要的功能是“藏精”,既藏先天之精,也藏後天之精。先天之精即稟受於父母以構成臟腑組織的原始生命物質,與人的生育有關,故民間常把性功能障礙歸於“腎虛”;後天之精由脾胃生成和運化而成的水谷精微藏於腎臟中,主人體的生長髮育。保養好腎中精氣,是抗衰老、延年益壽的關鍵。

腎臟的循行路線起於小趾下部,斜走足心至然骨穴,循內踝後方入跟中,上行至膕內廉、股內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肺中分出一支脈,絡於心,接手厥陰心包經。途徑湧泉、然谷、太溪、築賓、陰谷等共54穴。給大家推薦5個腎經的保健方法。

1.經常揉搓湧泉穴可滋陰補腎、頤養五臟,鼓舞腎經氣血運行。2.因腎經起於足底,經常以艾葉水泡腳可打通腎經。3.太溪穴為腎經上的原穴,經常刺激該穴可激發腎臟這個“先天之本”的原動力。患有慢性腎病、腎功能不全的人不妨常試一試。 4.按摩、艾灸腎經上的穴位或敲打腎經,在下午5~7點腎經當令之時效果更好。5.飲食上可適當多吃些黑米、黑豆、芝麻、木耳等黑色食物;起居上,冬季是腎臟封藏的好時機,應無擾其陽,節制房事,保證充足睡眠。

護腎,從控好血脂開始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高達10.8%,累計約1.2億人。這部分人群除了要小心維護自己的腎臟健康,還需兼顧血脂水平。

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較普通人群更易出現血脂異常:合併腎功能不全者中,約50%存在總膽固醇水平升高;高達85%的慢性腎病患者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這不僅增加了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危險,也會加速腎臟疾病的進展,增加尿毒症風險。

慢性腎病患者血脂代謝紊亂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首先,由於腎臟受損,血液中的蛋白成分自尿液中丟失,加上部分患者需要長期限制蛋白質,以延緩腎病進展,易導致低蛋白血癥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肝臟會通過增強合成功能來代償已經發生的低蛋白血癥,但同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會相應增加,從而導致高脂血症。

其次,慢性腎病患者會丟失一些與脂質代謝相關的物質,影響到體內膽固醇的轉運和利用,增加了高脂血症風險。

最後,慢性腎病患者出現的腎功能下降、尿毒症毒素蓄積、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也可通過多種機制影響脂代謝,並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多項大型流行病學調查同時發現,血脂紊亂不僅是原有腎臟疾病進展和惡化的重要原因,還可增加新發慢性腎病的風險。因為腎臟是一個血管極其豐富的器官,高脂血症可以通過對血管的損傷,加速腎臟疾病的進展。脂質本身也可與腎臟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刺激細胞增殖、分泌細胞外基質,進而加重腎臟損傷。此外,脂質代謝異常還可以誘導炎症細胞參與腎臟的損傷。

因此,慢性腎臟病患者一定要重視對血脂紊亂的管理。首要是注重生活方式的調整,通過合理飲食、加強運動等避免血脂異常,同時要積極治療腎臟疾病,儘可能控制蛋白尿,防止它給血脂代謝帶來不利影響。當上述處理仍不能有效控制血脂時,應及早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降脂藥,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並延緩腎病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