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網恢恢!後唐一位官員,行刑之前,靈眼救下4名“盜賊”


法網恢恢!後唐一位官員,行刑之前,靈眼救下4名“盜賊”

孔循,是個五代十國時期的孤兒。

幼年的時候,流落到汴州(今屬河南開封),被當地的富豪李讓收為養子。

李讓是後梁太祖朱溫的養子,一度冒姓朱氏,後隨乳母丈夫姓趙,改名叫趙殷衡。

趙殷衡曾參與謀殺唐昭宗,朱溫稱帝后,任租庸使,後和安重誨爭利,被貶到滄州。

雖然老爹趙殷衡有汙點,但絲毫沒影響養子孔循成為一個好人。

後唐同光年間(公元923年—926年),孔循任職於夷門代理軍府事務的時候,長垣縣出現了四個盜賊。

這四大盜賊“巨有財產”,被官府掌握之諸多犯罪事實後,四盜擔心受到嚴懲,於是重金賄賂官府的官員。

當時的宰相郭崇韜有個連襟韓某人受賄後,就和掌握實權的官吏、典獄等人商議,找來四個貧民,來個偷樑換柱的把戲,讓這四人冒充四個盜賊。

一切準備完畢之後,就把“審訊”結果交給孔循斷案,而後押送法場執行死刑。

算盤打得挺不錯。

孔循詢問四個“盜賊”,是否還有話可說,四人一聲不吭。

孔循心中感到些許疑惑,但是證據“確鑿”,死刑犯既然不說話,只好下令押送法場,命令正法。

“罪犯”將要走過廳前小矮牆的時候,四人卻頻頻回頭,似有話說。

孔循明朝秋毫,斷定其中必有隱情,於是下令把四人召回大堂。

孔循再次詢問:“爾等頻頻回頭,難道有什麼冤情嗎?”

其中一人回答說:“大人,小人真的冤枉啊!”

孔循又問:“你剛才為什麼不說?”

那人回答說:“大人開始訊問的時候,獄吏抬高了枷鎖尾部卡住了俺們的喉嚨,因此說不話來。”

孔循屏退左右,詳細訊問:”誰知道你們是不是扯謊?也許是故意推延時間吧?”

那人回答說:“我已經是死過一回的人了,豈能拖延時間為了苟活片刻?”

孔循立即命令將“罪犯”移送州獄重新審理,審訊郡主簿後得知,郭崇韜連襟韓某以下,共有數十人受到賄賂。

韓某託人給連襟郭崇韜傳話,請求他出面相救,郭崇韜於是寫信給孔循,企圖以宰相的官銜嚇唬孔循。

可孔循偏偏是個不畏權勢的主,堅持嚴格執法,維持原判。

就這樣,韓某等受賄官吏數十人,連同真正的盜賊均受到了法律的嚴懲,涉案贓款約七千緡全部退贓。

四個被冤枉的貧民被當庭釋放,冤案得以昭雪,他們還畫了孔循的像,來報答孔循的恩德。

參考文獻:《疑獄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