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韩林儿在刘福通的拥戴下,自称小明王,国号宋,建元龙凤。朱元璋一直在名义上奉韩林儿为主,即便是占据南京之后,还在中书省设立韩林儿的座位,每到逢年过节,朱元璋和大小文武官员都要向这个空座位行礼,唯独刘伯温就不去!刘伯温认为韩林儿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用刘的话说就是“一个牧竖,奉人何为?”平常对刘伯温言听计从的朱元璋唯独这件事情不听刘伯温的,因为他接受了朱升的建议“缓称王”,让韩林儿、刘福通在北面抵挡最强大的元朝军队,而自己则腾出手来统一南方。正因为韩林儿、刘福通在北方发挥了屏障作用,朱元璋才能相对从容的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和陈友定,一举统一南方,为北伐和统一全国作好准备。

朱元璋正式接管郭子兴一部,文有李善长、冯氏兄弟,武有徐达、汤和、胡大海、常遇春、朱文正、李文忠以及巢湖水师,坐拥三城之地,兵多将广,开始向南发展。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一)占据太平

朱元璋藉巢湖水师之力、常遇春之勇,夺下采石矶,攻占太平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自此在长沙以南拥有了进军集庆(南京)的桥头堡。在太平城,文官陶安、李习、汪广洋等来附,朱元璋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二)占领集庆

在太平城下,朱元璋击败降元起义军陈埜先部,借刀杀人剪除了郭子兴在军中最后的势力——郭天叙、张天佑,收降了陈埜先儿子陈兆先及部下康茂才等部众三万六千人,用冯国用、徐达、常遇春等为将,一举攻下集庆城。攻下集庆城后,改集庆路为庆天府,置元帅府,以廖永安为元帅,收获得儒士文官夏煜、孙炎、杨宪等十多人。

占领集庆后,以徐达、汤和为一路,向东攻克镇江等地;以邓愈等为一路,向南攻克文德路,设广兴府(今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三)败张士诚

徐达、汤和打下镇江以后,朱元璋地盘开始与张士诚地盘接壤。张士诚派兵进攻镇江,被徐达打败;随后进攻宜兴得手,守将耿君用(耿炳文父亲)战死。徐达南下兵发常州,用计打败张士诚部。张士诚派人求和,不久又犯常州。

朱元璋大怒,兵发五路进逼张士诚:一路为耿炳文部,向东南进攻长兴;二路为俞通海、张德胜部,率水师向东南进驻太湖;三路为张鉴、何文正部,向东北进攻泰兴;四路为赵继祖、郭天禄、吴良部,向东进攻江阴;五路为徐达、常遇春部,率部自镇江南下常州。

五路大军均大获全胜,耿炳文部占据长兴,俞通海部大败张士诚太湖水师,张鉴部夺得泰兴,赵继祖部夺得江阴,徐达、常遇春部夺常州、宁国、宣城,朱元璋亲征宁国,收猛将朱亮祖。朱元璋复派邓愈、胡大海部向南进攻徽州(今安徽黄山市),夺下徽州之后进而进攻江西婺源;派徐达、常遇春进兵常熟,打败张士诚亲弟弟张士德,之后打败张士诚另一个弟弟张士信,占据太湖之滨的宜兴,此间死了巢湖水军头领廖永安;派缪大亨率军渡江北上夺了扬州。

在东攻张士诚的同时,朱元璋派常遇春、廖永忠、李文忠西进,夺取铜陵、池州,自此朱元璋势力与陈友谅势力开始接壤。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四)灭陈友谅

在与张士诚开战的同时,朱元璋开始与陈友谅交战,此时的朱元璋是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可谓腹背受敌。

常遇春夺下池州后不久,陈友谅部下猛将赵普胜率部夺回池州。朱元璋调徐达、俞廷玉、俞通海、赵德胜部用计打败赵普胜夺下池州,进而西进夺取安庆,在安庆损了大将俞廷玉,后朱元璋用反间计,诱使陈友谅自毁长城杀了赵普胜。

趁朱元璋率部东征之机,陈友谅率部攻陷太平府,猛将黑将军花云战死。在太平,陈友谅杀死徐寿辉,称帝,国号汉,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张定边为太尉。陈友谅本来想邀请张士诚一起进攻南京,但张士诚被朱元璋打得吓破了胆,不敢应承,使得朱元璋东部压力稍减,得以全身心准备与陈友谅的大决战。

面对陈友谅大兵压境,朱元璋一方面命令胡大海在陈友谅南面进攻信州,一方面在南京用计大胜陈友谅,进而夺回太平、安庆,攻下陈友谅老巢江州,把陈友谅赶到了武昌。夺下江州后,朱元璋接受南昌守帅胡廷瑞投诚,一举拿下江西大部。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陈友谅兵败之后,大兴舟师卷土重来。趁朱元璋北上救援小明王韩林儿之时,举后六十万孤注一掷进攻南昌。幸亏南昌守将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儿)拼死守城,一座孤城守了八十五天。朱元璋回师江西,在鄱阳湖与陈友谅水师作最后的决战。朱元璋用刘伯温计,射杀陈友谅,进而夺下武昌,收降陈友谅子陈理。在此期间,朱元璋建国吴、即王位,任命李善长为左相国、徐达为右相国、刘伯温为太史令。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五)俘张士诚

朱元璋在西面与陈友谅作殊死拼争之时,东边战事并未停歇。张士诚投降元朝之后,派大将吕珍在后方进攻韩林儿部,朱元璋率部救援大败吕珍,但也给了陈友谅围攻南昌的可乘之机。在朱陈大战之际,张士诚派兵进驻安徽北部,也称吴王。

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后,派徐达、常遇春取淮东,夺回泰州、濠州,攻下高邮、淮安、兴化,自经南京北面尽归朱元璋。江北战事刚平,朱元璋向东南浙江进军,剪除张士诚羽翼,派徐达、常遇春攻湖州、李文忠攻杭州、华云龙攻嘉兴,三路大军大获全胜,徐达、常遇春、郭兴、华云龙、汤和、王弼、张温、康茂才、耿炳文、仇成、何文辉十将率十路大军围困张士诚老巢平江(今江苏苏州),另有俞通海率部攻占太仓、昆山、崇明、嘉定等城,平江城外围全部被朱元璋部占领,平江成为一座孤城。平江城破,张士诚杀死自己的妻妾侍女后准备自缢而死,但没有死成,被俘虏至南京,最后在南京城还是自缢身亡。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六)降方国珍

方国珍素无大志,经常在义军、元廷中摇摆不定,得知朱元璋实力大增后,一直与朱元璋交好但又不投降。朱元璋首先派文官夏煜、杨宪前往招降,后派汤和、吴桢、廖永忠、朱亮祖等部出师征讨,各部先后攻占绍兴、余姚、上虞、定海、慈溪,方国珍见毫无胜机,遂上表乞降,朱元璋同意并加封其两子为官,方国珍得以善终,相比陈友谅、张士诚,倒还算一个识时务者!

朱元璋不顾刘伯温反对,坚持奉韩林儿为主,赚得十二年统一南方

(七)杀陈友定

在进攻方国珍的同时,朱元璋安排胡廷美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率师从陆路进攻福建;汤和打败方国珍后,从海上进攻陈友定。陈友定兵败城破,自杀未果,被俘送往南京,朱元璋恨其杀害了处州守将胡深,将其枭首。

(八)平定湖广

打败陈友谅之后的朱元璋已经有足够的将领、军队和粮草保证多个战场同时开打,他派遣杨景、周德兴、张彬进攻湖南及两广。杨景部先后夺得永州、靖江、郴州、宾州、象州(今广西来宾市)。同时,朱元璋再派廖永忠、陆仲亨、朱亮祖率部进攻广东,先后收降东莞,攻克广州、梧州(广东梧州),两广尽收入囊中。

朱元璋从1356年攻下南京,到1367年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历时12年,自此南方再无势力可与朱元璋抗衡,朱元璋开始谋划北伐大业,开启他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征程,次年即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与此同时,韩林儿、刘福通于1355年开始三路北伐,消耗了元朝大部分的兵力,到1363年韩、刘部才被元兵及张士诚部吕珍剿灭,为朱元璋赢得了荡平南方的大好战略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