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自動駕駛的時候,機長在做什麼?


飛機自動駕駛的時候,機長在做什麼?



航空領域總是充滿了陰謀論和都市傳說,作為民航飛機機長的我聽得可多了。

然而,最讓我錯愕的,莫過於關於自動駕駛的迷思與誇大不實的傳言:以為現代飛機是由電腦操控,飛行員在場只不過是當做緊要關頭時的備胎。

1

自動駕駛是輔助,操作才是硬功夫


我們都聽說過,在不遠的將來,飛行員會完全遭到淘汰。舉例而言,《連線》雜誌曾在2012年刊登一篇關於機械的報導,記者寫道:「自動駕駛是一種電腦裝置,能夠獨立操控一架787,無須人力支援,但我們還是不理性地在駕駛艙塞幾個人類機長,只為了以防萬一。」

這類關於民航飛行員工作內容的描述,一天到晚出現在媒體上,竟到了大眾視之為理所當然的地步。

作為業內人士,我們有時也會由衷讚歎高科技工具,甚至在對外行人解釋複雜操作步驟時,簡化內容,最後描繪出一幅把飛行實際情況給扭曲的誇大畫面,同時貶低了這個職業的價值。

但事實上,高科技駕駛艙設備基本上是輔助工具,就像高科技醫療設備輔助外科醫生一樣。設備大幅提升了飛行員的能力,但絕對不可能減少操作設備所需的經驗和技巧,更遠遠談不上把經驗、技術變成沒有必要的東西。

飛機自動駕駛的時候,機長在做什麼?


▲要飛機自動駕駛,差不多是要求手術室自動開刀。

外科醫師兼作家葛文德寫過一篇文章,刊登在2011年某期《紐約客》雜誌:「說到醫學進步,每個人都只想到科技。可是,醫生的技術也非常重要,絲毫不輸科技。這點可以套用在各行各業上。真正造成差異的,是大家運用科技的技巧。」這話可說是一針見血。

再說,「自動化」和「自動駕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自動駕駛就跟其他設備一樣,是供機組成員使用的工具,我們還是得告訴它該做什麼、何時做、如何做。

我自己比較喜歡「自動飛行系統」這個詞,因為自動駕駛綜合了好幾種不同功能,可以調整速度、推力、水平和垂直航向,要同時或獨立控制都行,這些功能全都需要組員定時輸入指令,才能妥善運作。

2

應對複雜狀況,下達成千指令


有天晚上,我搭飛機坐經濟艙,降落過程出奇平順,背後有個老兄喊道:「自動駕駛真好! 」也許他是真心的想要誇讚,但殊不知,這次著陸從頭到尾是手動操作,絕大多數飛機著陸都是如此。

對,大部分噴射客機都獲得認證,可以自動執行降落(用行話來說,這叫做「自動落地」),可是現實中極為少用;飛機降落時,採取自動控制的不到百分之一。要詳細解釋如何設定、實行自動落地,要花上好幾頁篇幅才行。

總之,假如只要按個按鈕這麼簡單,我又何必每年用模擬器練習兩次,還要每隔一段時間就複習手冊上標記起來的地方。就很多層面而言,自動落地遠比手動要來得耗神。

在我開的波音飛機上,如果要設定自動爬升或下降,我可以各想出七種不同的方式,視情況判斷採用哪一種。媒體會引用所謂的專家說的「每趟航班,機長手動操作的時間大概只有九十秒」,然而這種話不但有誤,更表明說話的人根本不知道手動、自動的差別,彷彿自動操作純粹只是按下按鈕、雙手抱胸等待。

飛機自動駕駛的時候,機長在做什麼?


▲考量到現代航空所有操作相關領域(從飛行計劃、導航,再到通訊),駕駛飛機的必要知識比以往多上許多。

一趟航行中,情況時時刻刻變化,複雜、流動,絕對不是死的,所以機長必須隨時下決定,每個決策都事關重大。

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協定、檢查表、步驟,寫成白紙黑字,機組成員仍舊必須依據主觀判斷,下達成百上千個指令,譬如避開堆迭起來的積雲、解決機械問題等等,不勝枚舉。

我指的是那些稀鬆平常的狀況,任何一天、任何一次飛行都會遇到。即使是在最最普通的飛行日,駕駛艙一樣會忙到讓普通乘客驚訝──而且這還是開著自動駕駛的情況下。

當然,我不是要說人類辦不到這種事,說不定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搭無人民航機旅行,就好比我們也可能在月球上或海底建造城市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